论文摘要
松墨天牛是一种危害多种林木的害虫,成虫又是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近年来,该虫在我国迅速扩散,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对松墨天牛的生物学、生态学、综合防治等已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为该虫的科学治理提供了依据,对其种群控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近些年来松材线虫病的扩散、传播及发生仍很严重。目前,培育抗性品种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基础,控制媒介昆虫-松墨天牛是治理松材线虫病的主要途径。我们在研究寄主植物-松墨天牛-松材线虫相互关系基础上,研究了5种寄主松树对松墨天牛生理代谢和体内酶系活性的影响,分析了寄主树皮内含物及其与松墨天牛成虫的关系。同时,以4~5年生黑松、马尾松为材料,研究了松材线虫侵染对寄主树皮内含物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了解松墨天牛寄主选择行为及其生理学基础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的防治奠定基础。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摘要如下:1.5种寄主松树对人工接种的松墨天牛幼虫钻蛀习性和体内酶活性影响结果显示:接种于5种松树上的天牛幼虫均能成活;接种于马尾松的天牛幼虫存活率达100%;接种于雪松的松墨天牛幼虫存活率仅55.56%。松墨天牛接种于不同松树后,以取食火炬松的天牛幼虫体内内切-β-1,4-葡聚糖酶(Cx)活性最高,为4.5754μmol·g-1(FW)·min-1;取食马尾松的天牛幼虫体内外切-β-1,4-葡聚糖酶(C1)和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最高,分别为2.8199±0.0510μmol·g-1(FW)·min-1和3.0793±0.1733μmol·g-1(FW)·min-1;取食黑松和马尾松的酯酶、羧酸酯酶活性最高,分别为1372.74mmoD/min·μg和744.82mmoD/min·μg。2.5种寄主松树对松墨天牛成虫生理代谢和体内酶系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用马尾松和雪松饲养的试虫,羽化后第5d体重开始增加;其余3种树种饲养的试虫,至第7d体重才开始增加。取食马尾松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其相对取食量、相对代谢率和食物利用率均高于取食其他4种寄主植物的试虫;Cx酶和C1酶活性均以取食马尾松的最高,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取食火炬松最高。取食马尾松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体内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也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寄主的试虫。3.对松墨天牛取食的5种松树树皮内含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总糖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为:雪松>马尾松>黑松>火炬松>湿地松。除雪松外,寄主总糖含量越高,松墨天牛补充营养后体重回升得越快。还原糖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为:湿地松>马尾松>雪松>火炬松>黑松;还原糖含量的多少对松墨天牛取食和食物转化利用无显著影响。可溶性糖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为:马尾松>黑松>雪松>火炬松>湿地松;可溶性糖含量越高,松墨天牛越喜欢取食,相对取食量多,即抗虫性差;反之,相对取食量少,食物利用率低,抗虫性则较强。可溶性蛋白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为:湿地松>马尾松>雪松>黑松>火炬松;嫩枝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对松墨天牛取食影响不明显。树皮内单宁含量低时,松墨天牛喜欢取食,相对取食量多,食物利用率高,该树种抗虫性差;反之,树种抗虫性则强。总酚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为:湿地松>黑松>火炬松>雪松>马尾松;总酚含量低的马尾松是松墨天牛取食的首选对象。4.黑松、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后植株体内一些物质含量发生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黑松接种松材线虫后总糖含量不断降低;还原糖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单宁含量先降低,后增加;总酚含量持续降低。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后总糖含量持续降低:还原糖含量前7d变化不大,随后急剧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可溶性蛋白和单宁含量不断增加;总酚含量先降低,后增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松墨天牛绿色防控试验防效评价[J]. 湖北林业科技 2018(02)
- [2].松墨天牛分子生物学研究综述[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07)
- [3].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初探[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22)
- [4].松墨天牛成虫行为与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研究 2017(05)
- [5].花绒寄甲与松墨天牛[J]. 百科知识 2013(17)
- [6].松墨天牛的发生与防治探索[J]. 园林科技 2010(03)
- [7].云南松林松墨天牛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J]. 四川林业科技 2019(03)
- [8].上犹县松墨天牛发生规律及松材线虫病除治策略[J]. 绿色科技 2019(21)
- [9].四种松墨天牛防治药剂的防效对比试验[J]. 陕西农业科学 2018(06)
- [10].贵州省龙里林场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动态及发生世代调查[J]. 浙江林业科技 2018(03)
- [11].利用松墨天牛早期监测松材线虫病的研究[J]. 武夷科学 2009(00)
- [12].永春县松墨天牛诱捕效果分析及应用建议[J]. 林业勘察设计 2018(03)
- [13].低温条件下松墨天牛在我国适生区分布预测[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4)
- [14].陕西安康地区松墨天牛生活史研究初报[J]. 陕西农业科学 2017(11)
- [15].松墨天牛的综合治理措施[J]. 中国植保导刊 2009(01)
- [16].4种引诱剂监测松墨天牛成虫效果比较[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 2009(01)
- [17].南安市水头镇松墨天牛虫口数量调查分析[J]. 南方农业 2019(20)
- [18].几种松墨天牛防治药剂的毒力测定试验[J]. 陕西农业科学 2018(01)
- [19].崂山区松墨天牛及褐梗天牛羽化规律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 2018(05)
- [20].清理松枯死木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的影响[J]. 中国森林病虫 2008(02)
- [21].松墨天牛14-3-3ζ基因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7(10)
- [22].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动态调查初报[J]. 防护林科技 2018(01)
- [23].不同纬度松墨天牛生活史及其行为学观察[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9)
- [24].福建省推广应用生化制剂防治松墨天牛取得实效[J]. 农药市场信息 2011(30)
- [25].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成效[J]. 安徽林业 2009(02)
- [26].攀枝花市松墨天牛龄级划分及各龄期的规律研究[J]. 四川农业科技 2018(10)
- [27].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墨天牛药效比较[J]. 中国森林病虫 2014(01)
- [28].松墨天牛种群动态监测和诱捕器野外应用技术探讨[J]. 绿色科技 2016(12)
- [29].松材线虫病疫木剥皮处理对松墨天牛侵入的影响[J]. 防护林科技 2019(10)
- [30].树种组成对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动态的影响[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