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秋云
(山东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山东济南250012)
思考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之一,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都应通过启迪和引导,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教师只单纯传授知识,学生势必只被动接受,无需去思考。所以,教师不要一味地抱怨学生懒,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主动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自然就能主动思考。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如“分数乘分数”,学生根据法则都会计算,他们认为会算就行,认为这些知识枯燥无味,没有问题可思考。我在教学中设疑:“分数乘整数,分母没变,为什么分数乘分数,分母变了?”学生被问住了,我适当点拨:根据分数乘法意义,通过画图说明。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在小组内热烈讨论起来。经老师设疑,学生改变了原有的看法,“计算题也值得研究。”一个学生感慨地说。
二、培养自学能力,挖掘学生思考潜能
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可以主动思考。独立思维是自学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越强,认识事物越深刻。培养自学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是让学生预习,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初可设置“导学提纲”设计一系列问题,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如教学“分数除以整数”,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②画图说明为什么这样计算;③为什么把除号变成乘号。当学生对预习有了一定的方法后,再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完全走上自学之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反复的训练,讲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防止学生流于形式。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形式多样,鼓励学生“自得”,并介绍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也随之提高。
三、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善于思考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
要让学生敢于质疑,就必须改变教师管得过多、过死的局面。让他们敢想、敢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清楚的可以及时提问,不同的想法各抒己见,并可以争论。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我仔细聆听,不轻易否定,而是追根溯源,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为什么这么做?你是怎样想的?每人建立一本质疑本,把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上课交流,帮助学生形成好问的学习氛围。
2.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
教师要让学生想问、好问,会问是前提。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言传身教,使学生明白怎样质疑。在教学二年级多位数减法时,学生都会做,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明白算理,不明白的同学也不会问,针对这一情况,老师提出疑问。如教学“507-348=?”后,我问学生:“百位退一,为什么在十位当作十?”,“个位不够减,十位数字为0,为什么不直接从百位退一?”有疑惑的学生听了同学的回答豁然开朗,听了老师的提问,知道以后该怎样提问题了。
四、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使学生会思考
记数学日记,学生能更多地从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增长数学才能,又能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中去。通过实践,我欣喜地发现他们那一篇篇闪动思维火花的日记给数学教学送来明媚的春天。
有一道思考题,我当时的想法比较麻烦,回到家,我坐在书桌前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种简单方法。
题目:两枝同样质地的蜡烛,一根能燃烧3小时,一根能燃烧5小时。同时点燃2小时后,他们的长度一样。求它们原来长度的比。
考试时,我是这样想的:根据“同样质地”、“一根能燃烧3小时,一根能燃烧5小时”可想到这两根蜡烛的体积比是3︰5。点燃2小时后,体积比是(3-2)︰(5-2)=1︰3。因为“同时点燃2小时后,他们的长度一样”,可推出,长度一定,底面积的比是1︰3,两根蜡烛原来长度的比就是(3/5)/(1/3)=9/5。
简单方法:把能烧3小时的蜡烛长度用A表示,能烧5小时蜡烛的长度用B表示。因为“同时点燃2小时后,他们的长度一样。”所以(3-2)/3A=(5-2)/5B,A︰B=3/5︰1/3=9︰5。
我又想出一种简便方法,好开心呀!数学日记记下了学生思维火花闪现的那一瞬间,学生在日记中充分体验到一步步探索发现的欣喜和成功的兴奋,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是学生获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还是为了使学生变得更聪明。学生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应当运用教育心理学规律,有计划地给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知识,不断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