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性公共事务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和紧迫,这些问题与区域的公共利益息息相关。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运作机制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区的利益关系。现实中刚性的行政区划使各地方政府往往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对政策调控范围模糊、难以界定的区域环境问题倾向于采取不合作与“搭便车”的态度,或将治理成本转嫁给他方,从而导致区域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频频发生各种环境危机。如何建构与健全地方政府之间的环境保护协调制度,使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协调合作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把环境问题的本质特征与地方政府经济职能与环保职能之间的矛盾以及地方政府间在区域环境中产生的利益关系作为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对地方政府合作的困境从理论和制度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再与之对应构建一个合作的制度框架,意图为各地方政府在处理区域环境问题上制定出双赢或多赢的发展战略提供制度基础。
论文目录
中文提要Abstract引言一、选题背景二、研究综述三、相关概念的界定四、研究思路与意义第一章 区域环境问题的现状一、频频发生流域跨界污染事件二、行政区间污染流转现象突出第二章 区域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与地方政府合作治理的必要性一、环境问题的特征(一) 公有资源属性(二) 外部性(三) 环境保护的空间性二、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职能与环境保护职能间的矛盾(一) 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职能(二) 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三) 两项职能之间的矛盾分析三、区域环境保护中地方政府间利益关系分析(一) 利益与地方利益(二) 地方政府间在区域环境问题中的利益关系及各自行为取向第三章 区域环境保护中地方政府间不合作的原因分析一、地方政府间区域环境保护不合作的理论分析(一) 博弈理论(二) 地方政府间区域环境保护不合作的博弈理论分析二、地方政府间区域环境保护不合作的制度分析(一) 过多行政干预,市场机制运用不到位(二) 地方政绩考核制度不合理第四章 区域环境保护中地方政府间合作的体制构建一、地方政府间区域环境保护合作的理论支持(一) 宏观战略导向之区域公共管理理论(二) 中观组织功能之府际管理理论(三) 微观具体实施之博弈理论——突破“囚徒困境”二、区域环境保护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原则(一) 地位平等(二) 优势互补(三)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三、地方政府间环境保护协调与合作的制度安排(一) 深化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环境目标(二) 改善现有地方政绩考核制度,大力推进生态审计考核制度的实施四、 相关合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结论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后记详细摘要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区域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地方政府论文; 合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