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Cu)/SBA-15纳米复合材料超临界制备技术

Ag(Cu)/SBA-15纳米复合材料超临界制备技术

论文摘要

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成为近年来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常规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在控制负载金属颗粒尺寸、尺寸分布、分散度以及金属负载量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超临界流体沉积法(Supercritical FluidDeposition,SCFD)以介孔材料为基材,有机或无机金属化合物为前驱物,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2)为溶剂,是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一种新方法。本文以SBA-15为基材,以无机盐为前驱物,选择合适的共溶剂,研究在SBA-15孔道中负载金属的可行性及SCFD沉积机理,并通过CO催化氧化及肉桂醛加氢反应对制备的Ag/SBA-15进行了催化活性评价,最后对SCFD中的超临界吸附模型进行了研究。本文的实验结果及结论如下:(1)以SBA-15为基材,以无机盐AgNO3为前驱物,乙醇为共溶剂,用SCFD法,在50℃,20-24MPa条件下,得到了Ag/SBA-15纳米复合材料。XRD、TEM及EDX表征发现,SBA-15孔道内负载了大量的纳米线或纳米粒子,纳米线长度可达几微米,纳米线沿孔道生长,能够随着孔道发生弯曲;负载的纳米粒子高分散性、尺寸均一,金属的负载量达19.23%。(2)以SBA-15为基材,AgNO3与Cu(NO3)2为前驱物,乙醇与乙二醇为共溶剂,用SCFD法,在50℃,20-24MPa条件下,合成了负载双金属的纳米复合材料Cu-Ag/SBA-15。经XRD与TEM表征发现,负载的Ag与Cu以纳米颗粒、纳米线共存,负载的金属纳米线分散均匀,尺寸均一。(3)在制备Ag/SBA-15的基础上,研究了负载金属Ag的生长机理。选择不同的共溶剂时,纳米颗粒或纳米线的生长机理是不同的。当以乙醇为共溶剂时,随着沉积时间的延长,负载金属的形貌分别为纳米小颗粒,纳米短线与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颗粒,全部为大颗粒。当选择乙醇与乙二醇为共溶剂时,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纳米线,延长沉积时间负载Ag的纳米形态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可见,可以通过控制SCFD反应条件,控制所得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相的形貌。(4)除了考察沉积时间对负载金属形貌以及沉积量影响外,本文还系统研究共溶剂选择、沉积温度、沉积压力以及前驱物与基材质量比等影响因素。选择溶解能力高的共溶剂,增加沉积温度、压力以及前驱物与基材的质量比时,负载金属量增加,负载金属的形貌也发生变化,纳米粒子不断长大(其径向生长受孔道的限制),金属负载量最大可达35.1%。(5)对制备的Ag/SBA-15纳米复合材料进行催化活性评价,发现在CO选择氧化实验中,在300℃时,CO的转化率达到100%;将Ag/SBA-15用于肉桂醛选择加氢制备肉桂醇时,在6h时,肉桂醛的转化率达到92%。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负载金属的形貌(粒子大小、形状、尺寸分布及分散度)有关。(6)本文对前驱物在SCCO2环境中,吸附到SBA-15上的热力学平衡过程用Langmuir模型、修正的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Redlich-Peterson模型进行了关联,发现这四个经典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关联SCFD法中的吸附过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介孔材料
  • 1.2 有序介孔材料SBA-15简介
  • 1.3 纳米复合材料
  • 1.3.1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1.3.2 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 1.4 超临界流体沉积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
  • 1.4.1 超临界流体沉积法的原理
  • 1.4.2 超临界流体沉积法的优点
  • 1.5 SCFD法国内外研究进展
  • 1.5.1 国外研究进展
  • 1.5.2 国内研究进展
  •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思路和意义
  • 2 实验方法与设计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2.2 实验流程及实验步骤
  • 2.2.1 SCFD法实验流程
  • 2.2.2 载体SBA-15的制备
  • 2.2.3 SCFD实验步骤
  • 2.2.4 样品焙烧与还原
  • 2.2.5 催化活性实验
  • 2.2.6 去模板实验
  • 2.3 样品表征
  • 2.3.1 本实验用的表征方法
  • 2.3.2 SBA-15表征结果
  • 2.4 实验设计
  • 2.4.1 实验内容及实验目的
  • 2.4.2 实验设计及规划
  • 3 SCFD法制备金属/SBA-15复合材料
  • 3.1 Ag/SBA-15复合材料制备
  • 3.1.1 在SBA-15上负载Ag纳米颗粒
  • 3.1.2 在SBA-15上负载Ag纳米线
  • 3.2 实验参数对Ag/SBA-15的影响
  • 3.2.1 负载Ag纳米线生长机理探讨
  • 3.2.2 共溶剂的影响
  • 3.2.3 沉积温度的影响
  • 3.2.4 沉积压力的影响
  • 3.2.5 前驱物与基材的量的影响
  • 3.3 Ag/SBA-15催化活性评价及Ag纳米线的制备
  • 3.3.1 Ag/SBA-15纳米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评价
  • 3.3.2 用SCFD法制备Ag纳米线
  • 3.4 用SCFD法制备负载双金属的纳米复合材料
  • 3.4.1 Cu-Ag/SBA-15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3.4.2 负载双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纳米线生长机理探讨
  • 3.5 本章小结
  • 4 SCFD吸附平衡
  • 4.1 超临界吸附技术
  • 4.2 SCFD中超临界吸附研究
  • 4.3 实验结果与关联
  • 4.3.1 吸附量随沉积时间的变化
  • 4.3.2 实验结果的关联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Ag(Cu)/SBA-15纳米复合材料超临界制备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