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泥池鱼猪轮养高产高效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学慧[1](2020)在《历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词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型词典,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现汉》的收词大致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基本面貌。研究历版《现汉》的新增词语意在从历时层面展现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概况,完善现代汉语词汇的相关研究。《现汉》从第1版出版至今已发行过七版,共六版(第2版—第7版)新增词语。六版《现汉》共新增词语19971条,在音节数量方面,新增词语以双音节词语为主,三、四音节词语的收词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在词类分布方面,新增词语以名词和动词为主,动词的收词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在词语来源方面,新增词语主要分为四类: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在语义领域方面,《现汉》新增词语涉及的语义领域较为广泛,涵盖社会生活、经济、政治、科技、交通、环保等各个方面。《现汉》增收词语是社会发展、词汇发展和词典编纂的需要,语言同社会共变,社会发展,词汇也发展,《现汉》为维持其先进性需要对词典不断进行修订,每次修订时《现汉》所增收的词语都遵循着一定的原则:通用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查考需要原则。《现汉》作为一部规范型词典,非常重视词汇的规范问题。新增词语的规范问题主要涉及到语音规范、词形规范和词义规范,语音规范涉及到异读词的处理,词形规范涉及到异形词的处理,词义规范涉及到义项变化和释义改变,这些规范工作体现出《现汉》为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所做出的努力。
周杨晟[2](2016)在《长沙文扬农庄总体规划》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农业正顺应着时代的趋势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休闲农庄、乡村度假村、休闲农业园等新型农业发展形式不断的涌现,这种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为我国提升农业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本文以休闲经济理论、绿色经济理论、景观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以文献研究、前期实地调查为依据,运用规划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探讨了如何规划建设生态休闲型农庄,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归纳总结了生态休闲农庄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进行生态休闲农庄开发规划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以往和现在各类农业经济载体上的区别。(2)通过研究分析上海奉贤生态农庄、江苏盐城伍佑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台湾宜兰香格里拉休闲农场、福建福州白沙湾生态农庄、广东顺德长鹿休闲度假农庄这五个案例的项目背景、规划定位以及规划的创意特色,从中总结出了农庄成功发展的要素和经验。(3)以长沙文扬农庄开发规划为实证案例,通过区位相关分析、交通环境分析、以及项目基地现状分析,提出了长沙文扬农庄规划建设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总结了建设规划的思想和目标,确立了农庄的发展定位,并对其进行了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上的初步设想,且给出了项目实施的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希望能给生态休闲农庄的开发规划方法和思路上带来些许微薄的启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希望能推动长沙城郊的农业经济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休闲场所,为乡村居民谋求经济创收的产业项目,为乡村生态营造良好的景观基础,为农户自营发展企业提供示范作用,从而提高农户集体的经济收益和农村人民生活水平。
魏家星[3](2010)在《江苏省旅游农业园区规划规范初步研究》文中指出旅游农业园区是具有明确地域界限的,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以开展农业生产和观光旅游服务活动为目的,集农业、旅游、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旅游农业园区在江苏省有了飞速的发展,并正在逐步成为江苏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然而,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既没有提出明确的定义和分类系统,也缺乏学科间的整合,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于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缺乏有相关规范指导的规划设计,因此,整合各个学科的理论,结合旅游农业园区规划的特点,探索、研究并撰写关于旅游农业园区的规划规范,是当前旅游农业园区建设中亟待重视和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研读法、理论学习法、综合系统整治法和案例实证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了旅游农业的发展概况下,对“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明确有关旅游农业园区的概念、内涵、特征,并将其细分为观光农业园、农业观光园、休闲农庄、农业公园和农业示范区等五大类型。其次,文章按照旅游农业园区的分类,结合江苏省的发展现状,选取江苏省典型的10个旅游农业园区项目作为调研对象,重点分析了园区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江苏省旅游农业园区规划规范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融合农业科学、风景园林、旅游规划、生态学、城市规划等相关理论,笔者提出了影响旅游农业园区发展的背景因素,并从旅游农业园区的规划要素着手,对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和专项规划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总结了已有相关的规划规范、规程或标准,为本论文中规划规范的编制奠定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基础。最后,笔者根据前文的研究性成果,起草了旅游农业园区规划规范的草案,并结合笔者实际参与的规划实践项目,综合考虑类型、区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各项条件,以起草的规范为依据将其应用到江苏省内的5个具代表性的旅游农业园区规划实例中,进行实证案例的分析检验。
邹琦[4](2008)在《南昌市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及质量安全问题分析》文中提出南昌市地处江西省中北部地区,赣江、抚河的下游,濒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南岸,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湖泊星罗密布,全市总面积7400km2,其中水系面积2146km2,占29.7%。南昌市辖5区4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各区县地形地貌,水源类型各有不同,各有优势,水产养殖业发展情况也有所差别。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忧患,特别是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会影响水产品出口,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本文于2005年至2007年对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和青山湖区等区县的水产养殖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内容包括水域资源、水产养殖模式、养殖品种、养殖规模、养殖相关投入等。结果表明,近几年来南昌市水产养殖发展迅速,养殖模式多元化,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种日趋丰富,养殖产量逐年提高。2005年南昌市水产品产量已达28.4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突破6.5万吨,在1995年的基础上翻了两番,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南昌市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此外,根据全市20多处水产养殖点的问卷调查,南昌市水产养殖规模适中,综合效益较好,虽还有一定经济效益可增,但不应大搞设施渔业,否则负面影响大,应处理好经济利益和良好生态、食品安全间的关系。本文选择南昌市5个养殖点10多个品种进行了水产品质量抽样检测,检测项目包括:重金属、土霉素、氯霉素、孔雀石绿、呋喃唑酮及其代谢物、磺胺类(总量)、喹乙醇等,绝大部分水产品检测结果符合我国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即:汞(Hg)≤1.0 mg/kg,砷(As)≤0.50mg/kg,铅(Pb)≤0.5mg/kg,镉(Cd)≤0.1mg/kg,土霉素≤100mg/kg、氯霉素不得检出和磺胺类(总量)≤100mg/kg,但在对南昌市南新乡茅莲湖水产养殖场的彭泽鲫的检测中,发现其镉含量达到0.15mg/kg,超出国家标准的0.1 mg/kg。本文引入HACCP体系原理在南昌市进贤县军山湖河蟹养殖和南昌县茅莲湖无公害水产场进行了应用分析,内容有养殖场的设计与建设、水质、鱼苗的供应及驯化、饲料供应、疾病的药物防治、养殖管理等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在军山湖河蟹养殖过程中,操作上能够严格遵守相关准则,各关键控制点的检测数据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因而所养殖的河蟹的终产品检测也符合国家标准。而在茅莲湖草鱼养殖过程中,多处关键控制点(水质、饲料、底泥等)存在镉超标的现象,最终导致所养殖的彭泽鲫肌肉中镉积累量超标。通过这两个实例可以看出:水产品质量的好坏与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直接相关,只有严格遵守HACCP体系在各环节设立的标准,并及时进行纠正,才有可能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李大海[5](2007)在《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研究 ——实证研究与模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在对我国海水养殖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从生产、市场、技术、政策等多个层面,揭示了海水养殖生产的特殊性,分析了其生产特性与产业发展规律之间的联系。通过构建海水养殖生产模型、共有海域的集体选择模型等数理模型,对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波动性明显、发展效率低下、环境病害问题突出等现象提供了经济学解释,并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相关政策建议。论文首先综述了我国海水养殖发展历史与现状,对“四次浪潮”中代表品种的发展历程做了详细分析,发现在海水养殖发展中,除了具有因生产周期较长、市场均衡存在时滞(与农业生产类似)因素引起的周期外,还存在另一种更剧烈的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主要地由容量的限制所引发,与养殖规模、密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在借鉴养殖容量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海水养殖生态系统的特点,论文构建了海水养殖生产模型,提出了海水养殖最优生产理论。将养殖容量进一步细化为短期容量、可持续容量和经济最优容量。经比较发现短期容量大于可持续容量和经济最优容量,而可持续容量和经济最优容量有可能重合。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应根据可持续容量确定最大养殖规模;但海水养殖经营者会按照经济最优容量确定养殖规模,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经济最优容量大于可持续容量,将引发过度养殖。模拟显示,如不对海水养殖业进行任何干预,自发产生的过度养殖将使行业发展出现周期性波动,并引起生产效率下降。针对我国“小农式”的海水养殖经营模式,应用博弈论的基本理论,论文建立了共有海域的集体选择模型。由于海水具有流动性,海水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可扩散到周边养殖单元,使相同海域不同养殖者的生产决策相互影响。模型证明:在任何情况下,对于任何一个养殖者来说,其最优对策都是扩大养殖规模。海水流动性带来外部性,外部性将导致过度养殖。论文根据海水养殖生产函数推导了海水养殖市场供给函数,并对供给、需求进行了动态分析。发现供给和需求可能出现非均衡波动的情况,即当供、需曲线交点对应的产量大于可持续容量时,在容量限制与外部性的共同作用下,可能出现价格持续上升与产量持续下降互相强化、最终导致市场供需完全失衡的现象。论文认为,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有可能加剧过度养殖和行业发展波动。在总结我国海水养殖技术演化历程的基础上,论文着重分析了容量限制对海水养殖技术演化的影响。发现除一般意义上的技术进步(r型)外,海水养殖业还存在着容量集约型的技术进步(k型)。通过k型技术进步,单位面积海域能够容纳更多的要素投入,增大可持续养殖容量,提高养殖效益。在对对虾、扇贝等品种养殖的实证分析中发现,其发展初期的技术进步以r型技术进步为主;而当养殖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k型技术进步开始成为技术演化的主要方面。技术进步的边际收益分析显示,当养殖规模未达到可持续容量时,r型技术进步边际收益较高,而k型技术进步的边际收益为零;当出现过度养殖时,r型技术进步边际收益迅速下降,而k型技术进步的边际收益开始增加。论文认为,技术进步是海水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由于海水养殖业既无法通过自身调节、也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实现可持续、有效率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实施适当的行政管理。但是,近30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对海水养殖业发展采取以数量为中心的行政管理,即把产量、收入等指标的持续增长作为政府管理的主要目标。论文综述了近20多年来我国政府对海水养殖业管理政策的演变历程,根据海水养殖生产经营的特点提出了以环境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思路,认为应把控制养殖规模、防止过度养殖作为行政管理的中心环节,并结合发达国家的行政管理经验提出了具体措施。
林连升[6](2006)在《精养鱼池水质生物净化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池塘养殖是我国最重要的水产养殖生产方式,2004年其产量占到淡水养殖产量的70.36%。目前,养殖生产中普遍使用的池塘在结构上只有蓄水养鱼功能,缺乏有效的水体自净功能。随着池塘精养程度的提高,养殖投入不断增加导致池塘养殖水质恶化和养殖废水向外部环境排放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而养殖水质的恶化也会导致鱼类生长速度减慢,疾病发生率升高,养殖产量和品质下降,进而引起养殖效益的下降。 本研究对传统精养鱼池的结构进行改造,在精养鱼池中构建了由水生高等植物、滤食性贝类和生物滤料组成的集成生物净化系统功能区,以期通过三者所具有的不同水质净化功能,去除精养鱼池水中氮、磷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物,达到净化养殖水质、废弃物再循环利用、提高养殖效果、减少养殖废水向外部环境的排放和节水养鱼的目的。此外,通过室内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生物的净水效果,为后续研究积累资料和奠定基础。 1.精养鱼池内部水质生物净化试验 试验使用了1号、2号2个试验池(全池分隔为养殖区和净化区)和1个对照池(无净化区),通过泵水使池水在两个功能区间歇循环流动。在净化区,浮床栽种蕹菜、吊挂背角无齿蚌和生物滤料。在养殖区,1号试验池、2号试验池和对照池的鱼类总放养量分别为617kg、889kg和892kg。 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池相比,由水培蕹菜、背角无齿蚌和生物滤料组成的集成生物净化系统对精养鱼池水中TSS、CODMn、TN、TAN、NO2--N、NO3--N、PO43--P和TP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7~10月高温季节,设有该集成生物净化系统的试验池(尤其1号池)的水质明显好于对照池。试验池养殖区(尤其1号池)鱼类的成活率和总净产量也要高于对照池。 有关沉水植物栽种的有效方法、沉水植物与浮栽植物的搭配比例、集成生物净化系统结构的优化、净化区与养殖区水循环的最佳频率等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2.水生植物去除水中氮、磷效果的室内试验 (1) 浮床水培蕹菜:在水温28~30℃的试验条件下,浮床水培蕹菜对水中氮、磷营养盐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CODMn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水培蕹菜5天对TAN、NO2--N、NO3--N、TN、PO43--p、TP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68.38%、95.77%、94.61%、76.79%、90.12%、80.41%和50.27%。 有关浮床水培蕹菜覆盖率与水中氮、磷去除效率以及对水体溶氧影响之间的关系还有待深入研究。
孔长青,段延春,卜平[7](2000)在《水泥池鱼猪轮养高产技术》文中提出
孔长青,段延春,卜平[8](2000)在《水泥池鱼猪轮养高产高效技术》文中研究表明 山东省平阴县水产站利用新建208m2三个水泥池进行鱼猪轮养综合高产高效试验,经过一年的养殖,获得革胡子鲶2645kg,长白山猪4829kg,平均亩纯收入32359元,经济效益非常明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水泥池鱼猪轮养高产高效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泥池鱼猪轮养高产高效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历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概况 |
(三)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
1.研究意义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 |
1.研究对象 |
2.语料来源 |
一、历版《现汉》新增词语概况 |
(一)新增词语的音节数量 |
(二)新增词语的词类分布 |
(三)新增词语的主要来源 |
(四)新增词语的语义领域 |
二、《现汉》新增词语的收词问题 |
(一)新增词语的收词原因 |
1.社会发展 |
2.词汇发展 |
3.词典编纂 |
(二)新增词语的收词原则 |
1.通用性原则 |
2.规范性原则 |
3.系统性原则 |
4.查考需要原则 |
三、《现汉》新增词语的规范问题 |
(一)语音规范 |
(二)词形规范 |
(三)词义规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现代汉语词典》(第2版)新增词语 |
附录2 《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新增词语 |
附录3 《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新增词语 |
附录4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新增词语 |
附录5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增词语 |
附录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2)长沙文扬农庄总体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相关研究与发展概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与发展概况 |
1.4 研究理论基础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2 生态休闲农庄概述 |
2.1 本文概念的厘定 |
2.1.1 农业经济 |
2.1.2 现代农庄 |
2.1.3 休闲农庄 |
2.2 相关概念辨析 |
2.2.1 观光农业与休闲农业 |
2.2.2 生态农业与生态农庄 |
2.2.3 农业观光园与农业生态园 |
2.2.4 休闲农业生态园与生态休闲农庄 |
2.3 生态休闲农庄类型与特征 |
2.3.1 按照地域性质不同分类 |
2.3.2 按照开发模式不同分类 |
2.4 生态休闲农庄的规划原则与方法 |
3 国内优秀休闲型农庄案例分析 |
3.1 上海奉贤生态农庄 |
3.1.1 项目背景 |
3.1.2 规划的定位 |
3.1.3 规划的创意分析 |
3.2 江苏盐城伍佑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
3.2.1 项目背景 |
3.2.2 规划的定位 |
3.2.3 规划的创意分析 |
3.3 台湾宜兰香格里拉休闲农场 |
3.3.1 项目背景 |
3.3.2 规划的定位 |
3.3.3 规划的创意分析 |
3.4 福建福州白沙湾生态农庄案例分析 |
3.4.1 项目背景 |
3.4.2 规划的定位 |
3.4.3 规划的创意分析 |
3.5 广东顺德长鹿休闲度假农庄 |
3.5.1 项目背景 |
3.5.2 规划的定位 |
3.5.3 规划的创意分析 |
3.6 借鉴经验总结 |
4 长沙文扬农庄总体规划 |
4.1 项目概况 |
4.1.1 区位相关分析 |
4.1.2 交通环境 |
4.1.3 现状分析 |
4.2 长沙文扬农庄的SWOT分析 |
4.2.1 优势分析 |
4.2.2 劣势分析 |
4.2.3 机遇 |
4.2.4 挑战 |
4.3 规划总则 |
4.3.1 规划范围与期限 |
4.3.2 规划依据与原则 |
4.3.3 规划思想与目标 |
4.3.4 农庄的定位与定性 |
4.4 总体规划 |
4.4.1 总平面布局 |
4.4.2 规划结构 |
4.4.3 功能分区 |
4.5 主要产业建设规划 |
4.5.1 产业规划的目标 |
4.5.2 产业规划的原则 |
4.5.3 发展模式 |
4.5.4 禽畜养殖业规划 |
4.5.5 水产养殖业规划 |
4.5.6 经济果林种植业规划 |
4.5.7 观赏花卉栽培业规划 |
4.5.8 赏花苗木种植业规划 |
4.5.9 蔬菜种植业规划 |
4.5.10 休闲旅游产业规划 |
4.6 休闲旅游项目策划 |
4.6.1 果品采摘项目策划 |
4.6.2 有机蔬菜采摘项目策划 |
4.6.3 赏花活动项目策划 |
4.7 基础设施规划 |
4.7.1 道路交通规划 |
4.7.2 竖向规划 |
4.7.3 建筑景观规划 |
4.7.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4.7.5 给排水规划 |
4.7.6 电力电信规划 |
4.7.7 生态环境规划 |
4.7.8 水系规划 |
4.7.9 植物景观规划 |
4.8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
4.8.1 投资估算 |
4.8.2 效益分析 |
5 结语 |
5.1 结论 |
5.2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江苏省旅游农业园区规划规范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框架 |
1.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3.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旅游农业园区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业 |
2.1.2 观光、休闲、旅游 |
2.1.3 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 |
2.1.4 园区 |
2.2 旅游农业的产生背景 |
2.2.1 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 |
2.2.2 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 |
2.2.3 基础设施的改善 |
2.2.4 农业科普教育的需要 |
2.2.5 居民经济生活的改变 |
2.3 旅游农业发展概况 |
2.3.1 国外旅游农业的发展概况 |
2.3.2 国内旅游农业的发展概况 |
2.4 旅游农业园区的概念、特征、类型 |
2.4.1 旅游农业园区的概念和特征 |
2.4.2 旅游农业园区的分类研究 |
第三章 江苏省旅游农业园区发展现状研究 |
3.1 江苏省旅游农业园区建设研究分析 |
3.1.1 江苏省发展旅游农业的有利条件 |
3.1.2 江苏省发展旅游农业的不利因素 |
3.1.3 江苏省旅游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 |
3.2 江苏省典型旅游农业园区调研分析 |
3.2.1 10个园区的基本概况 |
3.2.2 10个园区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
3.2.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江苏省旅游农业园区规划研究 |
4.1 有关旅游农业园区规划的理论体系构建 |
4.2 旅游农业园区规划原则 |
4.3 影响旅游农业园区发展的背景因素分析 |
4.3.1 区位条件 |
4.3.2 交通条件 |
4.3.3 资源条件 |
4.3.4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
4.3.5 生活习俗和消费习俗 |
4.4 旅游农业园区的前期策划研究 |
4.4.1 选址原则 |
4.4.2 土地管控 |
4.4.3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
4.4.4 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 |
4.4.5 容量和资源保护 |
4.5 旅游农业园区的规划要素分析 |
4.5.1 功能和分区规划 |
4.5.2 农业产业项目规划 |
4.5.3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4.5.4 基础设施规划 |
4.5.5 技术经济指标及综合效益 |
4.6 江苏省现有涉及该领域的规划规范适用性 |
4.6.1 现有的规划规范 |
4.6.2 现有规划规范的适用性 |
4.7 小结 |
第五章 江苏省旅游农业园区规划规范(草案) |
5.1 总则 |
5.2 规划术语 |
5.2.1 旅游农业 |
5.2.2 旅游农业园区 |
5.2.3 旅游农业园区类型 |
5.2.4 旅游农业园区规划 |
5.3 一般规定 |
5.3.1 选址原则 |
5.3.2 土地管控 |
5.3.3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
5.3.4 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 |
5.3.5 容量和资源保护 |
5.4 功能和分区规划 |
5.5 农业产业项目规划 |
5.6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5.7 基础设施规划 |
5.8 技术经济指标及综合效益 |
附录 |
第六章 江苏省旅游农业园区规划实证案例研究 |
6.1 观光农业园实证案例—新浦蔬果大观园规划设计研究 |
6.1.1 影响观光农业园发展的因素分析 |
6.1.2 园区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 |
6.1.3 功能分区与项目安排 |
6.1.4 服务设施规划 |
6.1.5 基础设施规划 |
6.1.6 技术经济指标及综合效益分析 |
6.2 农业观光园实证案例—江苏龙之源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 |
6.2.1 影响农业观光园发展的因素分析 |
6.2.2 园区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 |
6.2.3 功能分区与项目安排 |
6.2.4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6.2.5 基础设施规划 |
6.2.6 技术经济指标及综合效益分析 |
6.3 休闲农庄实证案例—南京盘龙生态农庄规划设计研究 |
6.3.1 影响休闲农庄发展的因素分析 |
6.3.2 园区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 |
6.3.3 功能分区与项目安排 |
6.3.4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6.3.5 基础设施规划 |
6.3.6 技术经济指标及综合效益分析 |
6.4 农业公园实证案例—连云港花卉博览园规划设计研究 |
6.4.1 影响农业公园发展的因素分析 |
6.4.2 园区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 |
6.4.3 功能分区与项目安排 |
6.4.4 服务设施规划 |
6.4.5 基础设施规划 |
6.4.6 技术经济指标及综合效益分析 |
6.5 农业示范区实证案例—太仓璜泾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 |
6.5.1 影响农业示范区发展的因素分析 |
6.5.2 园区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 |
6.5.3 功能分区与项目安排 |
6.5.4 服务设施规划 |
6.5.5 基础设施规划 |
6.5.6 技术经济指标及综合效益分析 |
6.6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存在的不足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片来源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研究 |
(4)南昌市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及质量安全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南昌市渔业资源及水产养殖现状 |
1.1 南昌市基本概况 |
1.1.1 水域资源情况 |
1.1.2 南昌市水产养殖业的现状 |
1.2 南昌市各区县水产养殖基本状况 |
1.2.1 南昌县 |
1.2.2 进贤县 |
1.2.3 新建县 |
1.2.4 安义县 |
1.2.5 高新区 |
1.2.6 青山湖区 |
1.3 小结与分析 |
1.3.1 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 |
1.3.2 养殖模式单一 |
1.3.3 渔业基础条件较差,设施落后 |
1.3.4 布局与功能设置不合理 |
1.3.5 水产经费紧张 |
1.3.6 水产品质量存隐患 |
第2章 南昌市部分水产养殖点质量安全检测分析 |
2.1 南昌市部分水产养殖点调查分析 |
2.2 南昌市部分水产养殖点抽样检测分析 |
2.2.1 检测仪器和试剂 |
2.2.2 采样 |
2.2.3 检测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结果 |
2.3.2 分析和讨论 |
第3章 HACCP体系在南昌市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3.1 HACCP的简介 |
3.2 HACCP在水产业的推广应用及其发展 |
3.3 HACCP体系在南昌市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3.3.1 养殖环境的安全控制 |
3.3.2 养殖水质的安全控制 |
3.3.3 苗种的安全控制 |
3.3.4 饲料的安全控制 |
3.3.5 用药的安全控制 |
3.4 HACCP体系在军山湖河蟹养殖过程中的应用和分析 |
3.4.1 养殖基地概述 |
3.4.2 河蟹养殖过程中的危害分析 |
3.4.3 河蟹养殖过程中的监控 |
3.5 HACCP池塘养殖中的应用分析 |
3.5.1 养殖基地简介 |
3.5.2 生产流程图 |
3.5.3 养殖过程关键点的检测分析 |
3.6 小结与分析 |
3.7 应用和推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
3.8 对南昌推行水产养殖HACCP的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生产基地农业环境评价标准 |
附录B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1-2001) |
附录C 水产品中有毒物质残留限量(NY 5073-2001) |
附录D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 5070-2002) |
附录E 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5071-2002)禁用渔药 |
附录F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研究 ——实证研究与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0.2.1 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研究 |
0.2.2 渔业资源经济学的有关研究 |
0.2.3 制度和技术经济学的有关研究 |
0.3 本文内容和研究方法 |
0.4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1 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概述 |
1.1 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
1.1.1 产量和产值 |
1.1.2 养殖面积 |
1.1.3 养殖单产 |
1.1.4 主要品种 |
1.2 中国海水养殖发展历史 |
1.2.1 中国海水养殖的发展阶段 |
1.2.2 各海水养殖品种的发展历程 |
1.3 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特点 |
1.3.1 产量高,品种全 |
1.3.2 发展速度快,开发强度大 |
1.3.3 环境、病害问题突出 |
2 中国海水养殖“四次浪潮”及发展规律 |
2.1 对虾养殖 |
2.1.1 对虾生物学概述 |
2.1.2 我国对虾养殖发展简史 |
2.2 扇贝养殖 |
2.2.1 扇贝生物学概述 |
2.2.2 我国扇贝养殖发展简史 |
2.3 海带养殖 |
2.3.1 海带生物学概述 |
2.3.2 我国海带养殖发展简史 |
2.4 海水鱼类养殖 |
2.4.1 养殖海水鱼类概述 |
2.4.2 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发展简史 |
2.5 我国海水养殖发展规律 |
2.5.1 发展的波动性 |
2.5.2 波动的周期性 |
2.5.3 一个发展周期的四个阶段 |
2.5.4 海水养殖的周期性发展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
3 基于养殖容量理论的海水养殖生产模型 |
3.1 海水养殖生态系统的特点 |
3.2 养殖容量 |
3.3 基于养殖容量理论的海水养殖生产模型 |
3.3.1 海水养殖生产要素投入的特点 |
3.3.2 封闭式海域的海水养殖的生产函数 |
3.3.3 开放式海域的海水养殖生产函数 |
3.3.4 短期最大产量和可持续最大产量 |
3.3.5 海水养殖的成本曲线、收益曲线及经济最大产量的确定 |
3.3.6 过度养殖与海水养殖发展周期 |
3.3.7 海水养殖的休作轮养及其意义 |
3.4 小农经营模式与过度养殖(共有海域的集体选择模型) |
4 海水养殖业发展中的市场机制 |
4.1 多年来主要品种养殖效益的变化情况 |
4.1.1 对虾 |
4.1.2 扇贝 |
4.1.3 海带 |
4.2 海水养殖周期性发展中行业利润的变化规律 |
4.3 海水养殖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分析 |
4.3.1 海水养殖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函数 |
4.3.2 海水养殖产品需求和供给的变化 |
4.3.3 容量限制下的蛛网模型(动态均衡分析) |
4.4 海水养殖经营效益与规模增长速度相关性假说及实证分析 |
4.4.1 海水养殖经营效益与规模增长速度的相关性假说 |
4.4.2 关于对虾养殖的实证分析 |
4.4.3 关于扇贝和海带养殖的实证分析 |
5 海水养殖技术演化的特点与机制 |
5.1 四次浪潮中的技术演化 |
5.1.1 对虾养殖发展中的技术演化 |
5.1.2 扇贝养殖发展中的技术演化 |
5.1.3 海带养殖发展中的技术演化 |
5.1.4 海水鱼类养殖发展中的技术演化 |
5.2 我国海水养殖技术演化的特点 |
5.2.1 技术外生性 |
5.2.2 时间分布的非均匀性 |
5.2.3 技术演化的路径依赖(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
5.2.4 多方向性和可逆性 |
5.3 有关我国海水养殖技术演化的几个问题 |
5.3.1 要素可获得性对技术演化的影响 |
5.3.2 容量限制对技术演化的影响(技术演化的两个方向) |
5.3.3 要素相对价格对技术变迁的影响 |
5.3.4 养殖风险对技术变迁的影响 |
6 容量限制、外部性与政府管理 |
6.1 我国海水养殖政府管理综述 |
6.1.1 政策的演变 |
6.1.2 主要管理手段 |
6.2 我国部分海水养殖政策效果评价 |
6.2.1 以产量为中心的系列政策 |
6.2.2 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政策 |
6.2.3 产业化政策 |
6.3 以环境为中心的海水养殖行政管理及效果评价 |
6.3.1 以环境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概述 |
6.3.2 以环境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效果评析 |
6.3.3 两种管理手段:完善产权与政府直接管理 |
6.4 对我国海水养殖行政管理的建议 |
6.4.1 转变行政管理思路 |
6.4.2 明确行政管理目标 |
6.4.3 确定行政管理手段 |
参考文献 |
论文附表 |
附表参考文献 |
致谢 |
(6)精养鱼池水质生物净化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综述 |
1 我国池塘养殖的发展概况 |
1.1 我国池塘养殖的历史 |
1.2 池塘养殖在我国水产养殖中的地位 |
1.3 我国池塘养殖的特点 |
1.4 我国池塘养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2 池塘养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
2.1 池塘养殖产生的污染物来源 |
2.2 池塘养殖系统中氮、磷的循环与收支 |
2.3 池塘养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2.4 池塘养殖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
3 小结 |
第二章 精养鱼池内部水质生物净化效果初步试验 |
前言 |
1 试验条件、材料及方法 |
1.1 试验设施条件 |
1.2 生物净化材料 |
1.3 试验鱼池的设计 |
1.4 试验池、对照池的鱼类放养及管理 |
1.5 生物净化材料的设置、栽种和养殖及相关的测定 |
1.6 水质监测分析 |
1.7 生物滤料上和水中细菌数量的监测 |
2 结果与讨论 |
2.1 鱼类的生长及收获情况 |
2.2 水质净化生物的生长及收获情况 |
2.3 试验池、对照池的水质状况 |
2.4 各池中氨化菌和硝化菌数量比较 |
3 小结 |
3.1 集成生物净化系统的水质净化效果 |
3.2 鱼类的养殖结果 |
3.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
第三章 水培蕹菜去除水中氮磷效果试验 |
1 试验环境、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环境 |
1.2 试验设计 |
1.3 水质监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
1.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蕹菜的生长状况 |
2.2 蕹菜对水中营养盐和有机物的净化效果 |
2.3 蕹菜对水体DO和pH的影响 |
3 小结 |
第四章 沉水植物去除水中氮磷效果试验 |
1 试验环境、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环境 |
1.2 试验设计 |
1.3 监测指标及方法 |
1.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沉水植物的生长状况 |
2.2 沉水植物的增氧效果 |
2.3 沉水植物对水中营养盐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
2.4 沉水植物对水中细菌生长的影响 |
3 小结 |
第五章 背角无齿蚌滤除水中悬浮颗粒效果初步试验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监测项目及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圆背角无齿蚌对水中悬浮颗粒物的去除效果 |
2.2 圆背角无齿蚌对水体溶氧及pH的影响 |
3 小结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1 研究内容及主要试验结果 |
2 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水泥池鱼猪轮养高产高效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历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词语研究[D]. 李学慧. 渤海大学, 2020(05)
- [2]长沙文扬农庄总体规划[D]. 周杨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2)
- [3]江苏省旅游农业园区规划规范初步研究[D]. 魏家星.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5)
- [4]南昌市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及质量安全问题分析[D]. 邹琦. 南昌大学, 2008(07)
- [5]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研究 ——实证研究与模型分析[D]. 李大海. 中国海洋大学, 2007(04)
- [6]精养鱼池水质生物净化初步研究[D]. 林连升.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2)
- [7]水泥池鱼猪轮养高产技术[J]. 孔长青,段延春,卜平. 农村新技术, 2000(05)
- [8]水泥池鱼猪轮养高产高效技术[J]. 孔长青,段延春,卜平. 渔业致富指南,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