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新闻网推出“千龙新闻社区”

千龙新闻网推出“千龙新闻社区”

一、千龙新闻网推出《千龙新闻社区》(论文文献综述)

叶志强[1](2020)在《《人民日报》中“网络媒体”形象的媒介呈现(1993-2019)》文中认为本研究以《人民日报》1993-2019年中提到“网络媒体”以及相关概念词语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研究报道的主题、体裁、情感倾向等数据,推导出网络媒体的媒介形象是如何被呈现的,呈现了什么样的媒介形象。研究发现,网络媒体的媒介形象一共有七种,包括积极发展或转型的网络媒体、发挥积极作用的网络媒体、存在问题的网络媒体、被重视和运用的网络媒体、作为新事物的网络媒体、需要管理的网络媒体和有前途的网络媒体。通过分析发现,不同时期网络媒体的媒介形象有明显区别,网络媒体报道不同版面的媒介形象也有规律。研究还综合应用框架理论,推导出七大框架,包括技术框架、监管框架、危害框架、发展转型框架、政务和党建框架、产业经济框架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框架。研究发现《人民日报》通过新闻报道框架构建媒介形象十分灵活,但在塑造媒介形象过程中,会出现倾向性和色彩性过于浓厚,报道不够客观全面的情况。同时,新闻报道框架还存在着延续性,这是因为《人民日报》背负着一定的宣传任务。新闻报道框架重心也有改变,由关注网络媒体自身的发展转移到网络媒体运用场景。研究最后立足于网络媒体发展的社会环境,结合上述对网络媒体的媒介形象和新闻报道框架的分析,梳理网络媒体发展的历史,分出五个历史时期,并讨论特定历史时期内报道文本和社会实践之间的互动。研究发现,《人民日报》构建网络媒体的媒介形象核心是“发展”;网络媒体的媒介形象与社会发展变迁同步,有鲜明的时代感;《人民日报》在塑造媒介形象过程中,有时过于注重宣传,从而忽视了传播规律;网络媒体的媒介形象建构受政治因素、突发事件和媒介环境影响极大;《人民日报》塑造媒介形象的新闻报道框架存在延续性,但重心由介绍网络媒体转移到宣传网络媒体的运用场景;网络媒体报道关键词的转向体现了对网络媒体认知的变化。

郭紫琦[2](2020)在《公共政策媒体传播演进与机制创新》文中研究表明公共政策给公共权力机关去解决某些特定区域内的公共问题、达到积极的公共目标以及实现公共利益提供了基准。在政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政策执行,其关乎政策的影响效力,而良好的政策的执行效果与政策传播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关联,此外,公共政策的媒体传播也正在成为公共政策传播的关键一环,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当今信息网络飞速发展,时代也赋予了公共政策的媒体传播新的内容与含义,正因为如此,归纳整理公共政策媒体传播的演进,以发现公共政策媒体传播的内在机理,从而从机制上提出的公共政策媒体传播的创新,不仅是现实上迫切的需求,更是实现公共政策有效解读与传播及其执行的必然选择。本文将以公共政策的媒体传播机制为研究重点,以此来展开对一些实际问题的研究分析。本文立足于公共管理的学科内容,同时将结合运用管理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的基本相关知识,选择话语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为基本研究方法,以沉默的螺旋理论、政策扩散理论、多源流理论为理论基础,紧紧围绕公共政策传播机制进行研究。从教育政策话语与新闻媒介话语的逻辑特征与关系出发,分析公共政策传播演进分析及其风险分析,进而提出公共政策传播机制创新的建议。文章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公共政策媒体传播演进机理的分析。首先,将公共政策传播媒体分类,分析其特点。其次,说明公共政策媒体传播演进的阶段及其模式。再次,列出了影响公共政策媒体传播演进的因素。最后,总结公共政策媒体传播的演进机理;第二,公共政策媒体传播的风险分析。主要通过对一些公共政策传播的实例进行实证分析,包括对廉政政策、疫苗政策、个税政策改革的传播分析,以期总结新形势下公共政策媒体传播的特点和公共政策媒体传播的风险;第三,探讨公共政策媒体传播的机制创新策略。这一章是本文的重要研究点,主要是通过对传统体制下公共政策传播机制的展望结合文章前期的研究为基础,以期分析得出新形势下公共政策媒体传播的机制创新之路,主要从保障机制、协作机制、运作机制、创新机制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为今后的公共政策媒体传播机制改革提供参考。

赵伟程[3](2019)在《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高校传播的路径研究》文中指出长征精神是党带领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的伟大精神史诗,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蕴含着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激励当代青年奋进的精神动力。伟大长征孕育了伟大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在前进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奋发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向前推进。”网络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为长征精神的高校传播提供了新机遇和新载体,本文在全面把握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高校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高校传播的机遇和载体展开深入分析,进而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高校传播的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路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背景、意义、重难点和创新点。新时代长征精神的重要价值表现为长征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载体、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与此同时,现阶段长征精神的高校传播受到传统传播方式局限性的影响,而新的传播方式尚未完全建立,结合新媒体在高校学生中用户广泛的特点,构建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高校传播的有效路径势在必行。国外关于长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征历史,而国内对长征精神的内涵、价值、意义、传承等方面有较多研究,但关于依托新媒体传播长征精神的研究并不充分,研究成果较少。第二部分是新媒体环境与长征精神概述。新媒体之“新”表现为技术上的数字化和传播上的互动性,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具有传播结构去中心化、传播方式碎片化和传播效应复杂化的特点。新媒体环境是弘扬长征精神的有效载体,长征精神的传播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新媒体空间,以“坚定信念、追求真理;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顾全大局、民主团结;艰苦奋斗、依靠群众”为主要内容的长征精神在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有引导政治方向、规范学生行为、激发学习动力的功能,新媒体开辟了弘扬长征精神的新领域、营造了传播长征精神的新环境、扩充了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载体,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的关系。第三部分是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高校传播现状。本研究选取四所长征沿线高校和四所非长征沿线高校进行随机抽样,从高校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对长征精神的认知程度等方面对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高校传播现状进行调查。现阶段长征精神高校传播存在传播不平衡、新媒体未得到有效利用和传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大学生个体因素等三方面有关。第四部分是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高校传播的载体。载体包括网络媒体、社交媒体和网络产品三种。网络媒体指的是门户网站、专题网站和网络论坛;社交媒体包括自媒体、APP、手机媒体三类;网络产品由音乐影视、网络游戏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三类构成。第五部分是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高校传播的路径探索。利用新媒体传播长征精神首先应该健全传播主体,包括传播机制的完善和师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其次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创新传播模式、充分利用手机平台来扩宽传播渠道;最后应将长征精神的新媒体传播和传统传播方式相结合,巩固课堂教学主阵地、在深化长征精神主题教育中注重新媒体的运用、重视传播过程中的协同管理和反馈调节,提升传播效果。

戴婧怡[4](2019)在《改革开放40年来媒体转型与言论作者个体机遇 ——以“三农评论员”洪巧俊为例》文中认为改革开放40年,社会、媒体、个人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社会的变化引发媒体的多重转型,而紧紧依附着媒体进行言论表达的言论作者也经历了多重挑战和机遇。不管是把握机遇迎头赶上还是错失良机黯然退场,都会对个体的职业生涯带来巨大影响。自媒体时代本是言论兴盛,意见争鸣的新时代,却出现传统言论作者大批退场、转业的情况,令人警醒,又引人深思。探索改革开放40年来媒体转型与个体机遇的规律,有助于言论作者发挥主动性,抓住机遇,成功应对媒体转型,重回舆论场。然而既有研究通常关注某一时期社会环境或技术环境的改变对某个媒体、某一批媒体人造成的困境和机遇,少有站在整个媒体发展的角度上进行剖析。并且,因言论作者个体间差异较大,所以很难站在整个群体的角度上总结媒体转型对其个人职业生涯的影响。因此,访谈具有典型性的言论作者,勾连其个人经历和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媒体环境,寻找媒体转型中的言论作者个体机遇,成为可行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访谈“三农评论员”洪巧俊,了解其从投稿到进入县委宣传部到进入媒体工作的经历,和其从纸媒到网站再到自媒体平台的言论表达过程,以及他获得“三农评论员”称号的辉煌和遭遇封号的过程,结合改革开放40年来媒体转型背景,发现文化是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工具,而媒体是将这种工具变为实际资源的一个重要中介。不同的媒体转型阶段,对言论作者运用文化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从表达力到批判力再到创新力,从表达形式到表达内容。言论作者需要洞察社会背景和媒体环境的变化,准确判断当下社会文化和媒体发展,寻找合适的应对方法并坚持不懈地行动,同时承担社会责任,遵守国家政策制度,方能抓住机遇,成功完成转型。

冯展君[5](2019)在《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现状及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各类幼儿性暴力事件持续发酵,“儿童性侵”几度成为我国的社会热点,并给大众敲响了教育警钟。作为儿童大国,我国的儿童权益工作虽然受到法律法规、官方机构组织以及民间团体的支持,但发展缓慢、成效甚微,特别是儿童性教育,更处于落后阶段。如何打破谈“性”色变的困境,如何科学地普及性知识,如何提升国民的性教育水平等,成为当下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儿童性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知识、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的培养,尤其帮助儿童认同自己的性别,依性别规定个体的性别角色行为和动情反应。它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协作,以期进一步推动其良性发展。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民众获取知识、信息、文化的主要场所之一,承担着保存遗产、收集和开发资源、传递科学情报,以及开展社会教育等社会职能。作为社会科学知识储备的中坚力量,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性教育,提高儿童性教育的工作水平和施行力度,受相关理论的支持和现实根据的驱动——这将对儿童性教育以及图书馆本身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基于我国儿童性教育现状,综合采用了多种研究方式,梳理了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的重要性和对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为了了解我国儿童性教育的发展情况,以及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通过网上调查和文献检索两种方式,验证本项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意义;二、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实分析,阐释了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性教育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儿童性教育的特点、政府相关政策、图书馆的公益性和教育职能,以及图书馆的优势,能有效地引导和保障公共图书馆的儿童性教育服务;三、为了掌握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的服务现状,通过网络搜索和实地采访,进行了全国性调查和地方性调查,并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公共图书馆的儿童性教育工作存在专业性较低、服务较单一、合作度较弱三大问题;四、通过梳理国外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的服务特色,并推介相关优秀案例,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的优化提炼可供借鉴的经验;五、综合调查结果和案例分析结果,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可从服务的专项化、服务的多元化、服务的合作度着手,通过立项与服务制度的建立、馆员的职业发展、专题馆藏的筹建、服务方式的创新、“引进来”与“走出去”模式的运用等六大对策,提升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冯淑闲[6](2019)在《中国“记者节”媒体人言论表达变迁研究(2000-2018)》文中研究说明从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并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至今,记者节已经走过19个年头。“记者节”设立的意义除了保障记者的权益、凸显职业重要性外,它更为新闻从业者提供良好的公共讨论平台,使其能够围绕新闻产品、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专业技能、行为规范、评判标准”和新闻“伦理”、“信念”等专业问题进行专业讨论,这不仅促进了新闻界共识的凝聚和新闻价值观的构建,还推进中国新闻业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日渐沦陷,记者的“权威性、神秘感甚至使命价值”被颠覆,传统媒体机构和职业媒体人存在的正当性基础遭受冲击,媒体人的价值观念、情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媒体人记者节言论表达是关注记者职业角色、规范和新闻理想的生动素材,本文对2000年记者节成立至今,共19个记者节的媒体人节日言论表达进行历时性研究,以发现从媒体黄金时代走来的媒体人在经历媒体融合、转型,到媒体寒冬的过程中,职业理念、媒体图景的变迁,并由此展现中国职业媒体人的职业沉浮及新闻行业发展轨迹。本研究对收集到的652个节日言论表达进行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从表层来看,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出现,媒体人言论表达数量明显增多,而管理层、行业精英的依然是记者节话语的主要写作方,媒体人的关注话题从新闻本身逐渐延伸到媒体人生存、出路的问题。从中层来看,中国新闻人的记者节话语实践实际上就是“新闻理想话语”实践,新闻理想基于不同的媒体环境被不断地被调整和建构,总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2007年新闻理想的象征式继承和意义赋予期;第二阶段2008——2012年突发事件报道加快“职业化”、“专业化”时期;到2013——2018年为媒体人价值困境和新闻使命感的重构期。媒体人在这三个阶段随着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媒介技术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理想”的构建策略,分别通过“继承/传承”新闻理想、揭发社会问题、介入社会监督,构建存在感、运用多种话语策略性地坚守固化的新闻理想等策略获得言说合法性、文化权威。然时易势迁,基于个体存在而阐发的“理想情怀”跟不上社会变迁,基于集体主义存在的理想形式——新闻使命感成为主流的新闻理想。

梁爽[7](2019)在《商业门户网站子品牌培育策略研究 ——以“网易王三三”工作室为例》文中认为纵观当前几大商业门户网站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这些互联网企业开创至今经历了网络时代的大变革,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些拥有先天资本与优势的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而最好的方法是顺应当前的社会环境,积极实施转型,并整合自己的品牌资源,在品牌建设的方向进一步拓展自身的实力,子品牌培育在这个情况下就显示出了与商业门户网站较高的匹配度。本文首先梳理了研究者们对于网易、网易王三三、子品牌培育等方面的研究,发现仍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于是从网易新闻的子品牌“网易王三三”入手,对商业门户网站的子品牌培育策略进行研究。本文先对商业门户网站和子品牌培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商业门户网站的三个方面分别指出了子品牌培育的必要性,分别是:转型的需要、盈利的需要以及品牌个性化建设的需要。接下来从母品牌的视角,即网易新闻对网易王三三的子品牌培育思路进行分析,在厘清了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从子品牌的渠道培育和内容培育两个方面深入挖掘;再从子品牌的视角反向分析,通过网易王三三的几个案例,如《戏精宿舍》、“丧茶”快闪店,获取网易王三三在子品牌特色塑造上运用到的方法,以及网易王三三通过这一系列行为对网易新闻所起到的反哺的效果。最后通过对网易新闻在培育子品牌时得到的一些启示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对商业门户网站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徐燕[8](2008)在《网络新闻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增值途径研究 ——以千龙新闻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闻信息资源,是新闻资源最核心的组成部分。网络新闻信息资源具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性,其开发途径主要体现在编辑层面的四个层次上:粘贴新闻,加工新闻,组织新闻,解读新闻。其中,组织新闻和解读新闻涉及到编辑人员开发利用新闻信息资源的一种较高的能力和素质——整合。通过信息的选择、排列次序和结构形式的组合达到信息增值的目的,这就是信息整合。新闻信息资源整合的途径——合作和融合,带来了整合后的效果——增值,即整合是手段,增值是目的。网络新闻信息资源的整合,就是利用网络平台的特点,将各个渠道的信息加工提炼,统筹利用,以达到信息增值。本文以千龙新闻网为例,研究网络新闻信息资源的整合途径和增值效果。通过形式上的整合,内容上的整合以及互动整合等多种整合途径,揭示了整合中的新闻信息增值规律——新闻的延伸方式带来的新闻信息增值;多媒体整合中的新闻信息增值;互动整合中的新闻信息增值;基于信息组合论的新闻信息增值。千龙新闻网在整合与增值途径上的优势表现在:媒体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互动整合——借助网络的特殊优势引导舆论;多媒体整合——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新闻整合在“议程设置”功能的三种机制——“直觉模式”、“显着性模式”、“优先顺序模式”中发挥作用,为受众设置合理的“议题”;关注受众需求对媒体议程的“反设置”,揭示了“小众化”趋势是媒体提高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效率,使新闻信息资源增值的基础之一。从对网站自身建设的现实意义来看,提高网络新闻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增值水平,需要打造网络媒体品牌形象:明确总体定位,建立特色频道和栏目,报道专题化专业化,为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需要提高网络编辑的整合能力:策划能力、创新能力与技术能力。需要加强和完善网络媒体管理:在内容管理上,要严把质量关;在人才管理上,要搭配合理,各尽其才;在组织管理上,要求各部门之间有良好的协调与合作机制。

王战彪[9](2007)在《区域报业网站经营模式及运作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自2002年以来,有不少国内外的网站都宣布赢利,整个互联网业呈现出复苏的趋势。顺应数字化潮流,地方(区域)报业也纷纷踏上网上之路。据不完全统计,到2000年4月,我国已有273种报纸上网,其中116种报纸有独立域名。在网上建立站点的电台(包括系列台)共有68个,以电台栏目单独建立的网站14个,跨媒体网站2个。尽管说区域报纸上网数量增长很快,但是,在这些报业网站中,真正能够盈利的还是一些商业网站,而众多的区域报业网站仍然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本文研究的课题为:“区域报业网站经营模式及运作机制研究”。所谓区域报业网站就是传统区域报纸媒体创办的网站,它是由最初的报纸网络版演化而来。本文所指的区域报业网站不仅包括一家或多家报纸媒体组建的网站,也包括以报纸媒体为主,联合电台、电视台等其它传统媒体共同参与组建的网站,但是以区域研究为主。例如,河南日报、大河报、今日安报、河南商报、期货导报、今日消费周报、大河文摘报等河南主要传媒和原有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大河网,共同发起和创办的大河网站就属于本文所探讨的区域报业网站范畴。本文首先对报业网站的发展进行回顾,并总结各阶段的特点,然后从受众访问量、网站内容与服务、经营状况、与商业网站的竞争等四个方面对报纸网站的现状做了全面分析,接着就区域报业网站特殊的经营规律和报业网站的经营运作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区域报业网站经营发展的基本思路。关于运作机制,根据公司治理、传媒规律、市场营销学有关市场定位理论,结合报业网站的特点,对区域报业网站的品牌提升、机制创新、市场定位、资本吸纳四个方面运作进行了解析。关于赢利模式,在对国内报业网站现有赢利模式分析基础上,借鉴国内商业网站和国外报业网站的良性赢利模式,提出了适合中国区域报业网站的赢利模式。期望本次课题研究能给正处于探索阶段的区域报业网站提供一些积极的参考作用。

杨宁[10](2004)在《数字时代国内新闻网站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因特网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正以指数增长方式迅猛发展,一个国家的上网人数和上网计算机数反映出这个国家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和繁荣程度。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2003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万,上网计算机数达到2300万。而2003年上半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580万和1613万,短短的四个月内分别增加了1220万和687万,分别比今年上半年增加21%和30%。现在每隔半个小时就有一个新网络与因特网相联,每过一个月就有100万新的使用者加盟。与此同时,网上信息也在高速发展,以www方式提供的信息平均每过53天就翻一番。《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等大的报纸日均页面访问量均在300万以上。因特网已渗透到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 面对日益庞大的中国上网人群,网络上使用中文和内涵中华文化的网站需求日增。“由于拥有13亿庞大人口,中文终将成为网际网路上的主流语文。”中国现存的多数网站大都是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业,这一方面加快了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道,但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管理方式、经营模式、从业人员素质、新闻业务等方面问题,给新闻网站的发展投下了阴影。 就国内新闻媒体自办或联合创办的新闻网站、以报导新闻为主业的商业网站的管理问题,本文采用了规范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网络媒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体的特点出发,分析目前国内新闻网站的发展模式、赢利模式,预测新闻网站的发展方向,并对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国内新闻网站的发展模式,找出不同发展模式之间的差异和优劣,提出适合国内新闻网站发展的对策。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北青网际公司的发展状况,设计出国内新闻网站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验证得出合理的新闻网站发展模式。 训一究表明:新闻网站要真正成为有公信力的大众传媒,必须建立相关管理机构;必须改变传统媒体的经营方式;必须严格培训从业者的素质;必须按新闻规律的要求和网络传播的特性来经营,提高网络新闻产品质量。通过对北青网际的研究,在分析新闻网站的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设计评价新闻网站发展绩效的指标体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研究的新闻网站包括两个方面的网站,一类是新闻媒体建立的网站,即新闻单位建立或新闻单位联合创办的新闻网站(包括报纸、)’一播电台、电视台、杂志等媒体所创办或联合创办的网站);另一类是指非新闻媒体依法建立的综合性互联网站,即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业的商业网站的新闻频道。关键词:新闻网站发展模式指标体系

二、千龙新闻网推出《千龙新闻社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千龙新闻网推出《千龙新闻社区》(论文提纲范文)

(1)《人民日报》中“网络媒体”形象的媒介呈现(1993-201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和研究问题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4 研究对象和信度检验
2 网络媒体的媒介形象
    2.1 网络媒体媒介形象的总体描述
    2.2 网络媒体媒介形象的具体建构
    2.3 本章小结
3 网络媒体的媒介形象与新闻报道框架
    3.1 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框架
    3.2 网络媒体新闻报道框架之间的竞争
    3.3 网络媒体媒介形象与新闻报道框架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4 媒体报道文本中的网络媒介形象呈现
    4.1 网媒滥觞:作为新事物的网络媒体(1993-1999)
    4.2 初具格局:网络媒体快速发展(2000-2005)
    4.3 价值确立:政府助力网媒成长(2006-2010)
    4.4 渐成主角:社交时代的网络媒体(2011-2014)
    4.5 转型主力:政务党建中的网络媒体(2015-2019)
5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2)公共政策媒体传播演进与机制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4.3 创新点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核心概念
        2.1.1 政策、公共政策
        2.1.2 传播、公共政策传播、公共政策媒体传播
        2.1.3 话语、公共政策话语、媒体传播话语
        2.1.4 机制、公共政策传播机制
    2.2 相关理论
        2.2.1 政策扩散理论
        2.2.2 支持联盟框架
        2.2.3 沉默的螺旋理论
        2.2.4 多源流理论
        2.2.5 话语分析理论
第3章 公共政策媒体传播的演进分析
    3.1 公共政策传播媒体的分类
        3.1.1 平面媒体
        3.1.2 电波媒体
        3.1.3 网络媒体
        3.1.4 新兴媒体
    3.2 公共政策媒体传播演进的特点
        3.2.1 传播演进趋势的人性化
        3.2.2 传播演进终点的不可预见性
        3.2.3 传播演进界限的模糊化
        3.2.4 传播演进过程的反复性
        3.2.5 传播演进重心的分散化
    3.3 公共政策媒体传播演进阶段及模式
        3.3.1 初始传播阶段
        3.3.2 缓慢扩散阶段
        3.3.3 快速扩散阶段
        3.3.4 逐渐消退阶段
        3.3.5 政策传播的博弈循环模式
    3.4 公共政策媒体传播演进影响因素
        3.4.1 政策传播内因
        3.4.2 政策传播外因
        3.4.3 支持联盟力量
        3.4.4 政策扩散机制
    3.5 公共政策媒体传播的演进机理
        3.5.1 公共政策媒体传播的时空共生演进
        3.5.2 公共政策媒体传播演进机理图
第4章 公共政策媒体传播的风险分析
    4.1 公共政策媒体传播实证分析
        4.1.1 廉政政策的媒体传播分析
        4.1.2 疫苗政策的媒体传播分析
        4.1.3 个税政策改革传播分析
    4.2 公共政策媒体传播的风险
        4.2.1 舆论失控影响传播效果
        4.2.2 政策信息市场鱼龙混杂
        4.2.3 传播沟通渠道有待整合
        4.2.4 忽略政策传播的适应性
第5章 公共政策媒体传播的机制创新策略探讨
    5.1 创新保障机制:公共政策媒体传播秩序
        5.1.1 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5.1.2 确保网络言论的真实性
        5.1.3 约束各政策传播媒体不当行为
    5.2 创新协作机制:媒体的纵深融合
        5.2.1 建设以受众为导向的媒体融合
        5.2.2 推动建设全媒体为目标
        5.2.3 加强媒体管理、领导与话语权的融合
    5.3 创新运作机制:公共政策传播过程
        5.3.1 完善公共政策传播渠道
        5.3.2 均衡媒介话语权与公共利益
        5.3.3 重视政策传播效果及其反馈修正
    5.4 创新建设机制:政府自身及社会建设
        5.4.1 政策传播应平衡价值取向
        5.4.2 营造风清气正的传播环境
        5.4.3 政策传播部门提高选人用人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论文

(3)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高校传播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框架
        2.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点、重点与难点
        1.论文创新点
        2.论文重难点
一、新媒体环境与长征精神概述
    (一)新媒体环境
        1.新媒体环境及特点
        2.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
    (二)长征精神
        1.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
        2.长征精神的德育价值
    (三)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的高校传播
        1.新媒体环境和长征精神的关系
        2.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高校传播的机遇
二、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高校传播现状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
        2.调查问卷设计
        3.调查结果分析
    (二)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高校传播存在的问题
        1.传播的不平衡性
        2.新媒体未得到有效利用
        3.传播效果急需提升
    (三)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高校传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
        2.学校因素
        3.大学生个体因素
三、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高校传播的载体
    (一)网络媒体
        1.门户网站
        2.专题网站
        3.网络论坛
    (二)社交媒体
        1.自媒体
        2.APP
        3.手机媒体
    (三)网络产品
        1.音乐影视
        2.网络游戏
        3.计算机仿真技术
四、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高校传播的路径探索
    (一)健全长征精神传播主体
        1.完善传播机制
        2.提升师生媒介素养
    (二)扩宽长征精神传播渠道
        1.整合优势资源
        2.创新传播模式
        3.充分利用手机平台
    (三)提升长征精神传播效果
        1.巩固课堂教学主阵地
        2.深化长征精神主题教育
        3.注重协同管理与反馈调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高校传播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读研期间论文发表与科研项目参与情况

(4)改革开放40年来媒体转型与言论作者个体机遇 ——以“三农评论员”洪巧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媒体经历多次重大的转型
        1.1.2 言论作者面临新的转型
        1.1.3 媒体转型与个体探索密不可分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关键概念
        1.3.1 媒体转型
        1.3.2 言论作者
    1.4 文献综述
        1.4.1 作为方法的个体经历描述
        1.4.2 改革开放40 年媒体转型研究
        1.4.3 媒体人的发展出路与价值选择
    1.5 研究方法
        1.5.1 个案研究
        1.5.2 深度访谈
    1.6 思路与结构
    1.7 主要创新点与局限
        1.7.1 主要创新点
        1.7.2 主要局限
2 1980年代:机会留给爱文字的人
    2.1 媒体转型:关注民众的休闲生活需要
        2.1.1 媒体:四大晚报与周末版
        2.1.2 内容:杂文和小言论的兴起
        2.1.3 受众:为了切实的需求读报
    2.2 社会机遇:文字能力成为社会流动的硬通货
        2.2.1 人才:被挤出高考独木桥的人们
        2.2.2 机会:文学提供表能能力的方式
        2.2.3 机遇:文人走向行政事业单位
    2.3 发展反思:个体发展依赖于媒体急速扩张
        2.3.0 媒体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
        2.3.1 个体表达赢得社会共鸣
        2.3.2 “种田”也能改变自我和社会
3 1990年代:社会需要大量信息
    3.1 媒体转型:都市类媒体大发展
        3.1.1 媒体:都市报的发展繁荣
        3.1.2 内容:舆论监督成为社会风尚
        3.1.3 受众:带有消费主义取向的读者
    3.2 社会机遇:记者成为流动者
        3.2.1 人才:媒体需要优秀传媒人才
        3.2.2 机会:都市类媒体蓬勃发展
        3.2.3 机遇:可以自由流动的职业
    3.3 发展反思:社会流动背景下的信息饥渴
        3.3.1 越是阅读,越是渴望阅读
        3.3.2 言论表达既是工具也是目的
4 2000 年代:言论黄金时代
    4.1 媒体转型:言论成为立媒之本
        4.1.1 媒体:开始形成的媒体竞争格局
        4.1.2 内容:求独到、求深入、求互动
        4.1.3 受众:寻找事实背后的观点
    4.2 社会机遇: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表达者
        4.2.1 人才:无所不在的表达者
        4.2.2 机会:积极的言论环境
        4.2.3 机遇:畸高的稿费培养言论作者
    4.3 发展反思:剧烈变化的表达
        4.3.1 失去社会价值的批判表达
        4.3.2 专业言论作者退场的征兆
5 2010 年代:摆脱渠道的束缚
    5.1 媒体转型:自媒体平台的大发展
        5.1.1 媒体:自媒体平台成为新的霸主
        5.1.2 内容:融合中走向服务
        5.1.3 受众:既是受者,又是传者
    5.2 社会机遇:人人皆可成媒体
        5.2.1 人才:创作者掀起自媒体创业热潮
        5.2.2 机会:旧作者的坎坷自媒体之路
        5.2.3 机遇:名气带来转型机会
    5.3 发展反思:媒体发展与社会稳定
        5.3.1 自媒体在狂欢中乱象频生
        5.3.2 社会稳定需要媒体自觉
6 结语
    6.1 转型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6.2 机遇留给具有职业敏感的人
    6.3 转型还需考虑政策、责任等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 :洪巧俊访谈笔录整理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5)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现状及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主要概念界定
        1.3.1 公共图书馆
        1.3.2 儿童性教育
        1.3.3 儿童性教育服务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性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2.1 理论依据
        2.1.1 儿童性教育的特点
        2.1.2 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
        2.1.3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2.2 现实依据
        2.2.1 国家相关政策的导向和保障
        2.2.2 性教育在家庭和学校的缺失和障碍
        2.2.3 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性教育的动机与优势
第3章 国内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的现状调研及问题探析
    3.1 现状调研
        3.1.1 全国性调查
        3.1.2 地方性调查
        3.1.3 调查结果
    3.2 问题探析
        3.2.1 专业性较低
        3.2.2 服务较单一
        3.2.3 合作度较弱
第4章 国外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实例及基本借鉴
    4.1 国外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实例
        4.1.1 玛丽·斯泰肯·卡尔德隆图书馆
        4.1.2 穆鲁玛郡图书馆
        4.1.3 SHQ图书馆和SHINE图书馆
        4.1.4 威康图书馆
    4.2 国外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对我国的基本借鉴
第5章 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的优化对策
    5.1 实现服务的专项化
        5.1.1 立项并制定服务准则
        5.1.2 关注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发展
    5.2 打造多元化服务
        5.2.1 建立儿童性教育专题馆藏
        5.2.2 创新服务方式
    5.3 增加与社会力量的粘合度
        5.3.1 “引进来”模式
        5.3.2 “走出去”模式
第6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图书馆性教育资源”声明(原文)
    附录2 南京15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名录及其网络平台地址
    附录3 南京10家一级公共图书馆的儿童性教育读物
    附录4 采访南京市家长所用的调查问卷
    附录5 SIECUS推出的“性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35本书”书目信息
    附录6 国内较高知名度的儿童性教育社会机构、组织、团体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6)中国“记者节”媒体人言论表达变迁研究(2000-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关键概念
        1.3.1 记者节
        1.3.2 职业角色定位
        1.3.3 身份认同
        1.3.4 新闻理想
        1.3.5 新闻专业主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样本的选择和界定
        1.4.2 样本的收集方法
        1.4.3 方法选择
    1.5 研究设计
2 国内外记者阐释性话语的研究
    2.1 国内记者的阐释性话语研究
        2.1.1 媒体人利用节日阐释身份认同
        2.1.2 媒体人利用节点性事件和特殊阶段阐释
        2.1.3 媒体的理念和行为告别阐释性文本
    2.2 国外记者的阐释性话语研究
        2.2.1 阐释社群和意义建构
        2.2.2 记者阐释性话语和新闻权威
    2.3 国内外记者角色定位研究
    2.4 研究述评:缺乏全局的、宏观的变迁研究
3 “记者节”媒体人言论表达的内容特征
    3.1 文本基本特征
        3.1.1 数量变化趋势:节点特征明显
        3.1.2 发布主体特征:党媒占比超五成
        3.1.3 写作者身份特征:管理层、行业精英共同占比超三成
    3.2 文本内容的总体特征
        3.2.1 讨论焦点:从集体的“使命”到个体的“理想”交替
        3.2.2 讨论主题:以节日表达和角色规范为主到媒体转型讨论
        3.2.3 关注问题:从基础性的行业问题到媒体生存问题
4 中国“记者节”媒体人“新闻理想”的话语实践
    4.1 2000 ——2007 年:象征式“继承”和意义赋予期
        4.1.1 构建策略:象征式继承和传承
        4.1.2 新闻理想的内涵:集体主义的使命和基于个体存在的理想并存
        4.1.3 新闻伦理的构建和记者权益的意识觉醒
    4.2 2008 ——2012 年:突发事件报道加快“职业化”、“专业化”时期
        4.2.1 构建策略:揭发社会问题、介入社会监督,构建存在感
        4.2.2 新闻理想的内涵:突发事件报道下媒体人的“理想话语”
        4.2.3 新媒体带来全民记者的角色思考
    4.3 2013 ——2018 年:媒体人价值困境和新闻使命感的重构期
        4.3.1 新闻业的丑闻危机与媒体公信力的崩盘
        4.3.2 构建策略:多种话语策略性地坚守固化的新闻理想
        4.3.3 新闻理想的内涵:共识的再形成和新闻使命感的构建
5 中国记者节媒体人言论表达的再认识
    5.1 记者节“理想话语”的作用:“共识”的营造和个人身份认同构建
        5.1.1 构建个体的社会存在:抒情作为解决方案
        5.1.2 寻求群体的身份认同,凝聚机构内部的共识
        5.1.3 凝聚行业共识,构建职业共同体
        5.1.4 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发展
    5.2 影响中国新闻人“理想话语实践”因素
        5.2.1 宏观环境:政策改变和媒介技术发展决定新闻行业的大环境
        5.2.2 中观组织:架构调整影响记者的“存在方式”和“理想基点”
        5.2.3 个人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商业门户网站子品牌培育策略研究 ——以“网易王三三”工作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网易传媒王三三及网易的研究
        1.2.2 关于互联网媒体子品牌培育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性
2 商业门户网站与子品牌培育
    2.1 商业门户网站与子品牌培育的定义
        2.1.1 商业门户网站的定义
        2.1.2 子品牌培育的概念界定
    2.2 商业门户网站子品牌培育的必要性
        2.2.1 商业门户网站转型的需要
        2.2.2 商业门户网站盈利的需要
        2.2.3 商业门户网站品牌个性化的需要
3 网易新闻对“网易王三三”的子品牌培育思路
    3.1 网易新闻与“网易王三三”的品牌关系
        3.1.1 网易的品牌战略发展
        3.1.2 网易品牌态度的实体化
    3.2 子品牌的渠道培育思路
        3.2.1 线上线下结合
        3.2.2 跨界营销
    3.3 子品牌的内容培育思路
        3.3.1 母子品牌的高度一致性
        3.3.2 子品牌的价值开发
        3.3.3 子品牌的用户引导功能
4 “网易王三三”子品牌特色塑造及反哺案例
    4.1 创新营销形式,利用“事件驱动”
        4.1.1 快闪店:品牌观念的个性化表达
        4.1.2 事件驱动:“蹭热点”的商业价值最大化
    4.2 利用群体共鸣,打造优质作品
        4.2.1 故事创作:加强良性引导作用
        4.2.2 周边产品:关于价值观的“售卖”
    4.3 利用品牌授权,实现商业变现
        4.3.1 授权形式:严格把控品牌形象
        4.3.2 合作品牌:强调品牌共性
5 网易王三三对商业门户网站子品牌培育的启示
    5.1 把握利基市场
        5.1.1 子品牌定位精准而小众
        5.1.2 子品牌内容细分
    5.2 跨界营销
        5.2.1 利用“事件驱动”
        5.2.2 慎重选择合作品牌
        5.2.3 线下体验为王
    5.3 母子品牌联手
        5.3.1 母品牌作为依托
        5.3.2 母子品牌关系为纽带
        5.3.3 营销环境为关键
    5.4 内容驱动商业模式的创新
        5.4.1 内容营销
        5.4.2 内容变现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网络新闻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增值途径研究 ——以千龙新闻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网络新闻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增值
    1.1 网络新闻信息资源
        1.1.1 新闻资源与新闻信息资源
        1.1.2 网络新闻信息资源的来源、构成与特性
        1.1.3 网络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
    1.2 网络新闻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增值
        1.2.1 新闻信息资源的整合之道
        1.2.2 新闻信息资源整合的途径——合作和融合
        1.2.3 新闻信息资源整合的效果——增值
        1.2.4 网络新闻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增值
第2章 千龙网的新闻整合途径与增值效果研究
    2.1 千龙网新闻信息资源的整合途径
        2.1.1 形式上的整合
        2.1.2 内容上的整合
        2.1.3 互动整合
    2.2 千龙网新闻信息资源的增值效果
        2.2.1 新闻的延伸方式带来的新闻信息增值
        2.2.2 多媒体整合中的新闻信息增值
        2.2.3 互动整合中的新闻信息增值
        2.2.4 基于信息组合论的新闻信息增值
    2.3 千龙网的新闻信息资源整合与增值优势
        2.3.1 媒体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2.3.2 多媒体融合: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3.3 互动整合:借助网络的特殊优势引导舆论
第3章 网络新闻信息资源整合与增值的传播学思考
    3.1 为受众设置合理的"议题"
    3.2 关注受众需求对媒体议程的"反设置"
第4章 网络新闻信息资源整合与增值对网站自身建设的现实意义
    4.1 打造网络媒体品牌形象
    4.2 提高网络编辑的整合能力
    4.3 加强和完善网络媒体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区域报业网站经营模式及运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区域报业网站的现状分析
    1.1 我国区域报业网站的发展历程
        1.1.1 第一阶段(1995年5月—1999年12月):报业网络化
        1.1.2 第二阶段(2000年1月—2004年12月):网络报业化
        1.1.3 第三阶段(2005年以后):报业网站公司化
    1.2 我国区域报业网站的现状分析
        1.2.1 从网站访问量看区域报业网站的现状
        1.2.2 从经营状况看区域报业网站的现状
        1.2.3 从与商业网站的竞争看区域报业网站的现状
    1.3 国外报业网站发展状况及其启示
第二章 区域报业网站的竞争分析
    2.1 区域报业网站面对空前激烈的竞争态势
    2.2 区域报业网站和商业网站比较
    2.3 商业网站的启示
第三章 区域报业网站经营规律分析
    3.1 报业网站是网络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
    3.2 报业网站的网络经济特性
    3.3 报业网站独特的经营规律
    3.4 报业网站的“双效益”特性
    3.5 报业网站经营的基本思路
第四章 区域报纸网站经营模式的构建及其策略
    4.1 区域报业网站的赢利模式
        4.1.1 中国报业网站经营模式概述
        4.1.2 目前区域报业网站的赢利模式分析
        4.1.3 区域报业网站赢利模式
    4.2 区域报业网站的发展策略
        4.2.1 区域报业网站的运作机制
        4.2.2 区域报业网站的经营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10)数字时代国内新闻网站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问题的提出
2. 目前国内网络媒体研究综述
    2.1 国内新闻网站发展模式的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
    2.2 国内新闻网站绩效评价的主要观点
3. 国内新闻网站与传统媒体的相关性分析
    3.1 网络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3.2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3.2.1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关系
        3.2.2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关系
        3.2.3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关系
4. 国内新闻网站的发展模式及评价
    4.1 商业网站新闻的模式
    4.2 传统媒体新闻网站的模式
    4.3 多形态媒体联合的模式
5. 国内新闻网站的赢利模式分析
    5.1 赢利模式分析
        5.1.1 经营信息赢利的模式
        5.1.2 经营广告赢利的模式
        5.1.3 电子商务及物流配送赢利的模式
        5.1.4 提供宽带服务赢利的模式
        5.1.5 其他模式
    5.2 对目前国内新闻网站赢利模式的评价
6. 国内新闻网站发展的瓶颈分析
    6.1 国内新闻网站发展的趋势分析
        6.1.1 “独立性”将进一步突出
        6.1.2 进一步促进传统媒体的变革
        6.1.3 宣传的导向性将进一步强化
        6.1.4 向跨国经营实体转变
        6.1.5 分散-整合-细化并存
        6.1.6 网络新闻传播的规范性将会进一步加强
    6.2 国内新闻网站的发展瓶颈
        6.2.1 管理方式的制约
        6.2.2 经营模式的制约
        6.2.3 业务结构的制约
        6.2.4 人力资源的制约
7. 国内新闻网站发展对策
    7.1 国内新闻网站发展对策
        7.1.1 建立相关管理机构健全新闻网站的管理
        7.1.2 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媒体经营方式
        7.1.3 按照网络新闻规律的要求运营网站
        7.1.4 建立优秀的网络新闻队
        7.1.5 建立新闻网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7.2 北青网际绩效评价案例分析
        7.2.1 北青网际简介
        7.2.2 北青网际绩效评价
8 结论
附表一: 北青网际发展指标调查表
附表二: 指标权重咨询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十期间发表的文章
声明
致谢

四、千龙新闻网推出《千龙新闻社区》(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民日报》中“网络媒体”形象的媒介呈现(1993-2019)[D]. 叶志强. 暨南大学, 2020(04)
  • [2]公共政策媒体传播演进与机制创新[D]. 郭紫琦. 湘潭大学, 2020(02)
  • [3]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高校传播的路径研究[D]. 赵伟程. 贵州大学, 2019(09)
  • [4]改革开放40年来媒体转型与言论作者个体机遇 ——以“三农评论员”洪巧俊为例[D]. 戴婧怡.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5]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现状及其优化研究[D]. 冯展君. 南京大学, 2019(05)
  • [6]中国“记者节”媒体人言论表达变迁研究(2000-2018)[D]. 冯淑闲.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7]商业门户网站子品牌培育策略研究 ——以“网易王三三”工作室为例[D]. 梁爽.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9(02)
  • [8]网络新闻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增值途径研究 ——以千龙新闻网为例[D]. 徐燕. 河北大学, 2008(S1)
  • [9]区域报业网站经营模式及运作机制研究[D]. 王战彪. 郑州大学, 2007(04)
  • [10]数字时代国内新闻网站的发展研究[D]. 杨宁. 四川大学, 2004(02)

标签:;  ;  ;  ;  ;  

千龙新闻网推出“千龙新闻社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