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后末期黄庭坚诗歌接受史研究

北宋后末期黄庭坚诗歌接受史研究

论文摘要

黄庭坚是宋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在他所处的北宋后期就已经诗名显赫,成为一时的文学领袖和江西诗派一宗,他的诗歌是宋诗的代表和典范。本文立足于传统的文献学、批评史和诗歌史的研究方法,借鉴西方的接受美学理论,以宋代诗评为立足点,以接受的事实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以北宋为主的黄庭坚接受史进行较为深入的梳理,并从中考察当时文人文学接受活动的特点,借以总结宋代的文学接受倾向和文学发展规律,从读者反应的角度探讨黄庭坚诗歌在宋代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论述黄庭坚接受的主体和客体的情况,揭示其诗歌接受的背景和条件。首先论述作为接受客体的黄庭坚诗风的形成及其在宋人眼中的主要特点,兼及黄庭坚对接受有影响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说,然后分析宋代文化繁荣的大背景为黄庭坚诗歌造就的特定接受群体及他们的整体特点,即一般集诗人、学者、官僚于一身,知识渊博,创作、鉴赏及理论思辨能力强,最后论述他们在理学思潮、唐诗经典以及宋诗学演进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期待视野。创新点在于紧扣接受理论的核心,即读者与作品的关系,从宋人评述中总结出黄庭坚诗体的形成和特点。第二章主要论述北宋后期黄庭坚接受肇始阶段的接受情况,以苏轼及苏门文人为主,兼论较早阐释黄庭坚诗法的《潜溪诗眼》和较早批评黄庭坚的诗学著作《临汉隐居诗话》。这一时期的接受情况是业已形成的黄庭坚诗风为文士们提供了一种有法可循的新的诗歌范型,这种独特的新诗风在诗坛,尤其是他身边的文人圈子里逐步受到重视。创新点在于首次发掘出黄庭坚诗歌接受的“第一读者”,深入分析了陈师道在诗学理论方面与黄庭坚的渊源关系。第三章主要论述北南之际黄庭坚诗歌接受的高峰期,这一时期是江西诗派活跃诗坛的时期,黄庭坚诗风风靡一时,影响广泛而深刻,但也遭到更猛烈的批评,所以选取传承、反思、批评三个方面的代表人物惠洪、吕本中、张戒来论述此期接受,创新点在于从头绪繁多的接受事实中找出黄庭坚接受史中发生转变的契机,重点突出地展示出黄庭坚在北南之际的接受历程。余论总结黄庭坚北宋接受史的诗学史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接受史的研究范畴
  • 二、国内外黄庭坚接受史的研究综述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一章 黄庭坚诗风、诗学的形成及其接受条件
  • 第一节 黄庭坚诗风、诗学的形成及特点
  • 第二节 作为接受理论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说
  • 第三节 黄诗的接受主体及其期待视野
  • 第二章 北宋后期黄庭坚接受史论
  • 第一节 苏轼作为“第一读者”的开创之力
  • 第二节 陈师道等人对黄庭坚的接受
  • 第三节 《临汉隐居诗话》和《潜溪诗眼》对黄庭坚的接受
  • 第三章 北南之际黄庭坚接受史论
  • 第一节 惠洪对黄庭坚的接受
  • 第二节 吕本中对黄庭坚的接受
  • 第三节 张戒对黄庭坚的接受
  • 余论: 北宋黄庭坚接受史的诗学史意义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方回之前的陈与义“江西诗派化”进程——从胡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的语典诠释谈起[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江西诗派的桎梏与功名[J]. 山海经 2019(10)
    • [3].江西诗派的形成及对后世的影响[J]. 山西青年 2017(03)
    • [4].南宋人看江西诗派[J]. 文史知识 2008(11)
    • [5].明代人对江西诗派的评价[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12)
    • [6].冯咏《江西诗派论》及其对江西诗派内涵的解读[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5)
    • [7].解读宋代江西诗派诗学精神的传承[J]. 艺术品鉴 2019(36)
    • [8].李之仪诗学思想在东坡与江西诗派之间的桥梁意义[J]. 文艺评论 2015(02)
    • [9].远追李杜与翱翔,亦作江西社里人——从陆游示子诗谈陆游与江西诗派关系[J]. 牡丹 2018(03)
    • [10].临川二谢(谢逸、谢薖)词比较[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03)
    • [11].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与义研究综述[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2].洪刍在豫章诗社及江西诗派的地位新论[J]. 韶关学院学报 2010(07)
    • [13].江西诗派的形式美论[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14].试述赵鼎与江西诗派诗人韩驹、吕本中的交往[J]. 青年文学家 2011(07)
    • [15].论陈与义写景诗对江西诗派的新变[J]. 青年文学家 2014(09)
    • [16].论“江西诗派”对南宋高宗朝贬谪诗人的影响[J]. 克拉玛依学刊 2017(06)
    • [17].黄龙宗禅理对江西诗派禅诗创作影响初探[J]. 北方文学 2018(32)
    • [18].论谢逸唱和诗的三大基本类型[J]. 文学教育(上) 2014(08)
    • [19].尤袤诗歌艺术特色浅析[J]. 电影评介 2008(05)
    • [20].黄庭坚在蜀期间创作补说[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7)
    • [21].汪藻诗中的“老坡气”[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04)
    • [22].“满城风雨”一词的由来[J]. 文史月刊 2011(10)
    • [23].“活法”和“法度”——论杨万里对杜诗之接受[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4(04)
    • [24].惠洪《冷斋夜话》中的“意趣”[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2)
    • [25].试论黄庭坚诗歌创作中对禅学的吸纳[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
    • [26].论中国江西诗派对朝鲜海东江西诗派的影响[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0(03)
    • [27].编者按[J]. 创作评谭 2018(01)
    • [28].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第二次上台讲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J]. 人生十六七 2018(12)
    • [29].从《观澜文集》看林之奇诗学观的新异性[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5)
    • [30].试论杨万里诗的“活法”[J]. 青年文学家 2016(08)

    标签:;  ;  ;  ;  

    北宋后末期黄庭坚诗歌接受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