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1928-1949年)

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1928-1949年)

论文题目: 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1928-1949年)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民俗学

作者: 李列

导师: 刘铁梁

关键词: 彝族研究,现代学术,学术史

文献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1928-1949年彝族研究学术史的梳理和总结,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和学术成果突出的团体对彝族研究进行学理思路和学术方法的讨论和反思,审视现代彝族研究的学术渊源和视角特点,呈现学术传统的生动图景。除绪论外,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现代民族主义背景下的彝族研究”。本章主要探讨彝族研究的社会背景。体现国家意志的民族主义学术话语大背景,是现代学术的一般中国特色的背景。纳入民族主义背景下的彝族研究,开阔的视野所带来的是新的视角和问题。20世纪前半期的彝族研究,是中国社会历史、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章“杨成志的彝族研究:转型与开拓”。本章对杨成志彝族调查田野工作进行总结。杨成志的学术实践,在彝族研究的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既推动了中国彝族研究从古代向现代的转型,又开辟富有学术建设的彝族研究之路,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批判态度和立场,而是彝族研究一个积极活跃的学术建设的开端。第三章“彝族研究的国家行为:宣慰教化”:在众多考察彝区学术团体中选择“四川省政府边区施教团”为重点研究对象,达到的目的主要是:1、分析代表政府行为的考察团考察彝区的立场和意义;2、施教团考察彝区对确立彝族研究学术地位的推动作用。第四章“林耀华的彝族研究:学术与方法”。本章以林耀华彝族研究学术历程为考察中心。从彝族研究学术史的角度来看,林耀华一方面身体力行的体验凉山、体验彝族;一方面用“结构-功能论”和“均衡论”透视彝族社会,使彝族研究和现代学术视野结合,为彝族研究确定一种新的理论构架,把彝族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既有科学学术理论又有田野实践的新阶段,开启了一个彝族研究的新时代。第五章“抗战时期的彝族研究:民族与救亡”。抗战全面爆发,中国民族学、民俗学以新的方式和较为集中的成果形式表现出更加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彝族研究也因时局的急进和突变,在这一时期被推进到新的阶段和取得丰硕的成果。彝族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强调和重视,彝族研究成为抗战时期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理论和实践丰富发展的重要内容。第六章“马学良的彝语研究:以俗释经”。作为彝语研究的拓荒者,马学良是第一个在精通彝语的基础上从语言学的角度,以科学的方法和学术研究的态度来对彝语进行全面系统调查研究的学者。马学良一方面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调查研究彝语,另一方面又把彝族典籍研究和彝族的社会文化背景结合起来,“经俗互释”,既为彝语语言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也进一步确立了彝族研究学术的专门化和学术研究的自觉意识。第七章“本土学者的彝族研究:自观位的视角”。本章研究彝族本土学者岭光电和曲木藏尧。他们一方面用作品来描写、呈现自己本民族的真实状态;另一方面又用自己的改革实践来向外界证实彝区发展进程和彝民族的求变要求。彝族研究推进过程因为有他们的加入,汉族学者对彝族研究逼进的真实程度得到检视,同时也增加了彝族研究的丰富性和生动性。结束语:“问题与思考”。本部分是对20世纪前半期彝族研究的总结评述,强调彝族研究是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并行而又互相纠缠迸发的生动景观。彝族研究学术史的基本资料和基本问题也大体清楚,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半世纪彝族研究的学术积累已经清楚的表明:彝族研究的学术地位已经确立。附录:为更好的理解本文而提供的部分参考资料。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

二、研究时段和范围的选定

三、研究视角和写作方法

第一章 现代民族主义背景下的彝族研究

第一节 民族主义背景与彝族研究

第二节 被想象的边缘群体

第三节 1928 年以前彝族研究的基本估价

一、“上帝的使者”――传教士

二、旅行家的“探险”

三、中国学者研究的“误区”

第二章 杨成志的彝族研究:转型与开拓

第一节 杨成志西南民族调查的背景

第二节 独驱瘦马向寥廓

第三节 杨成志调查研究的基本范围

第四节 杨成志在彝族研究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一、彝族研究的立场:政策与学术统一

二、彝族研究的方法:实地调查

三、彝族研究与多学科学术关系的建立

四、彝族研究的基础:语言

五、彝族民间文艺:“生活真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彝族研究的国家行为:宣慰教化

第一节 考察边区和凉山的团体

第二节 国民政府施教措施和目的

一、关于施教与民族同化

二、民国时期川滇黔地区彝族教育概说

第三节 四川省政府边区施教团及《雷马屏峨纪略》

第四节 施教团考察彝区的立场及意义

一、施教――彝区实地调查与研究

二、施教――文化权力的渗透

三、施教――“化内”与“化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林耀华的彝族研究:学术与方法

第一节 学术中国化与彝族研究

第二节 学术方法叠合的彝族研究

第三节 学术实践的前沿:地方个案与族群文化研究

一、《凉山彝家的巨变》:半个世纪对彝族的关注

二、《凉山夷家》:学术考察与文化旅行

三、彝族研究方法的自觉追求和实践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抗战时期的彝族研究:民族与救亡

第一节 民族救亡与学术取向

第二节 救亡运动中的彝族研究

第三节 彝族研究学术机构与学者

一、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李有义彝族经济研究

二、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陶云逵等的彝族研究

三、华西坝内迁大学的彝族研究――徐益棠彝族宗教研究

四、大夏大学社会研究部――岑家梧彝族艺术研究

五、中山大学文科研究所――江应梁彝族社会制度研究

第四节 现代期刊与彝族研究

一、研究西南民族期刊概述

二、期刊特点及对彝族研究的推动作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马学良的彝语研究:以俗释经

第一节 彝语研究综述

第二节 沉潜民间拓荒之路

第三节 走出书斋挽救“天书”

第四节 语言学:研究彝族民俗文化的基础

第五节 以俗释经:典籍研究与民情礼俗

第六节 纵横比较:多种方法的语言研究

第七节 四行译法:彝文古籍翻译的典范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本土学者的彝族研究:自观位的视角

第一节 边疆政治的特殊形式:土司

第二节 岭光电和《倮情述论》

第三节 曲木藏尧和《西南夷族考察记》

第四节 彝族精英与彝族社会

一、家族名望与政治权利相结合

二、家支背景形成的特殊关系网

三、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

第五节 寻找历史的多种可能性

第六节 重构历史革出弊政的各种尝试

第七节 彝族精英的言说方式和民族认同

本章小结

结束语 问题与思考

一、彝族研究的转型与学术地位的确立

二、民族主义背景下的彝族研究

三、彝族研究中的“文化权力渗透”

四、彝族研究中自观(EMIC)他观(ETIC)位的视角

五、彝族研究的承续与发展

附录一:彝族自称他称简表

附录二:彝语方言分布地区简表

附录三:彝族地方自治一览表

附录四:曲木林古谈叔叔

附录五:岭福祥教授谈父亲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7-12-19

相关论文

  • [1].凉山彝族习惯法的历史流变[D]. 严文强.西南政法大学2008
  • [2].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D]. 马锦卫.西南大学2010
  • [3].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研究[D]. 蔡华.四川大学2003
  • [4].彝族禁忌文化研究[D]. 白兴发.四川大学2001
  • [5].中国彝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 金尚会.中央民族大学2005
  • [6].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 刘正发(阿里瓦萨).中央民族大学2007
  • [7].礼与俗的演绎[D]. 武宇嫦.北京师范大学2007
  • [8].乡土社会与乡民的艺术表演[D]. 张士闪.北京师范大学2005
  • [9].从“他者叙述”到“自我建构”[D]. 王菊.四川大学2007
  • [10].传统再生产与品牌文化的打造[D]. 王颖超.北京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1928-1949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