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接地形态的拓扑研究

山地建筑接地形态的拓扑研究

论文摘要

传统山地建设的基本矛盾是山地地形的“斜面”与生活空间所需“水平面”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引发了建筑与地形之间的磨合与关联,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山地建筑形态。传统山地建筑在克服地形不利条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与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构成手法,这些手法既有改变建筑,使之适应地形,也有改变地形使之适应建筑,抑或地形与建筑两者结合。多样的手法创造了山地建筑多样的形态。本篇论文从拓扑学的角度来思考山地建筑接地形态。关注的内容仍然是山地建筑与山地地形之间的不同应对关系。但是研究对象却更换为对基本地形单元与基本建筑单元的研究以及对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的探讨。论文的构思脉络是:先吸收现有关于山地建筑接地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类型分析,找到构成山地建筑接地形态的基本元素与组合规律,然后应用拓扑原理对两者进行演变。从而为解释万千变化的接地形态提供一种思路,也为新的山地建筑接地形式的创造提供理论的引导。具体研究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首先从对传统接地手法与传统接地形态的分析开始,重点是对其剖面与平面的分析(剖面与平面式研究形态构成的最好的工具),以此来探讨生成接地形态的诸多要素与组合原则。接着从拓扑学的角度对不同的要素进行选取,对其组合的原则进行解释,以符合拓扑学研究的需要。在前述两项工作的基础上,应用拓扑学的原理进行演变。拓扑演变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是基本要素与组合原则的演变,以生成基本的接地形态。二是对基本形态的演变,以达到从基本形态向理想接地形态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建筑接地的实体部分与空间部分之间的组合与关联的研究。不同的实体与空间的组合方式与不同的关联类型为拓扑演变提供了演变思路。整个拓扑演变的过程,也是建筑接地形态拓扑原理建立的过程。最后,通过对经典实例的分析,从建筑与地形构成的不同方面来检验上述的拓扑原理,赋予其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图表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的基本概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维持或减少对生态不利影响
  • 1.2.2 节约资源和能源
  • 1.2.3 保持和发展山地特色
  • 1.3 研究内容及范围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2 接地现有的研究成果
  • 2.1 现有研究成果综述
  • 2.1.1 《山地住宅建筑》
  • 2.1.2 《山地建筑设计》
  • 2.1.3 山地建筑接地18 法
  • 2.1.4 其他相关论文
  • 2.2 接地手法类型总结及释义
  • 2.2.1 建筑适应地形
  • 2.2.2 地形适应建筑
  • 2.2.3 地形建筑互动
  • 2.3 接地手法类别分析
  • 2.4 拓扑学研究方法的先进性
  • 3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形态学基础
  • 3.2 类型学基础
  • 3.3 拓扑学基础
  • 3.4 三者的关系
  • 4 建筑接地的原型归纳
  • 4.1 引述
  • 4.2 架、吊
  • 4.2.1 概念梳理
  • 4.2.2 建筑类型选取
  • 4.2.3 原型分析
  • 4.3 台
  • 4.3.1 概念梳理
  • 4.3.2 原型分析
  • 4.4 转
  • 4.4.1 概念梳理
  • 4.5 悬
  • 4.5.1 概念梳理
  • 4.5.2 常见悬挑类型
  • 4.5.3 原型分析
  • 4.6 跨
  • 4.6.1 概念梳理
  • 4.6.2 传统类型分析
  • 4.6.3 原型分析
  • 4.7 拖、坡、梭、披
  • 4.7.1 概念梳理
  • 4.7.2 原型分析
  • 4.8 传统山地外部空间图示研究
  • 4.8.1 外部空间
  • 4.8.2 待解决的问题
  • 4.9 本章小结
  • 4.9.1 列举
  • 4.9.2 总结
  • 5 接地的拓扑变化原理
  • 5.1 相关概念解释
  • 5.2 接地构成分析
  • 第一部分 实体建构
  • 5.3 剖面图示
  • 5.3.1 地形描述
  • 5.3.2 剖面建构
  • 5.4 平面图示
  • 5.4.1 地形描述
  • 5.4.2 平面建构
  • 5.5 平面与剖面的叠加
  • 5.6 实体建构的结论
  • 第二部分 空间建构
  • 5.7 空间图示
  • 5.7.1 不同性质的空间
  • 5.7.2 空间的转换
  • 5.7.3 空间的关联
  • 5.8 小结
  • 附录1 关于山地建筑接地形态的拓扑原理的函数表达
  • 附录2 不同坡度的地形,在经过改造之后,所能提供的建筑空间容量的比较
  • 6 接地研究成果的解析
  • 6.1 相关概念解释
  • 6.1.1 解析的程序
  • 6.1.2 解析的方式
  • 6.2 经典实例分析
  • 6.2.1 比安其(独户)住宅/瑞士
  • 6.2.2 六甲山集合住宅/日本
  • 6.2.3 流水别墅/美国
  • 6.2.4 Posbank 茶餐厅/荷兰
  • 7 结语
  • 7.1 两个层次
  • 7.2 复杂性
  • 7.3 意义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J]. 建筑知识 2015(02)
    • [2].山地建筑设计的必要性及设计方法分析[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01)
    • [3].山地建筑施工难点分析与经验总结[J]. 江西建材 2017(12)
    • [4].山地建筑设计与规划的重要性及其设计方法探讨[J]. 江西建材 2017(16)
    • [5].山地建筑拓扑演变下的剖面设计思维[J]. 中华建设 2017(11)
    • [6].某山地建筑的设计浅析[J]. 低碳世界 2017(32)
    • [7].山地建筑结构桩基受力特性研究[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6(01)
    • [8].高层山地建筑空间布局特性研究[J]. 福建建设科技 2016(04)
    • [9].山地建筑工程施工问题的解决方法[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29)
    • [10].重庆现代山地建筑空间整体适应性创作研究[J]. 建筑技艺 2018(12)
    • [11].山地建筑设计和环境的融合共生——以湖山“温泉养生岛”景区为例[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24)
    • [12].浅议山地建筑总图设计的设计思路与方法[J]. 四川建筑 2019(05)
    • [13].关于传统吊脚楼对现代山地建筑的思考[J]. 居舍 2018(09)
    • [14].山地建筑形态创作的审美思维[J]. 新建筑 2013(03)
    • [15].浅谈山地建筑设计[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09)
    • [16].山地建筑设计的必要性及设计方法[J]. 中华建设 2012(07)
    • [17].山地建筑的空间设计与研究[J]. 大众文艺 2010(18)
    • [18].山地建筑设计浅析[J]. 江苏建筑 2009(05)
    • [19].山地建筑设计与城市人居环境的探讨[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8(07)
    • [20].山地建筑工程高边坡挡土墙的施工技术研究[J]. 绿色环保建材 2019(03)
    • [21].山地建筑结构特殊问题与研究进展[J]. 建筑结构 2019(19)
    • [22].动态[J]. 城市环境设计 2016(04)
    • [23].山地建筑的实践探索——大连富士庄园设计[J]. 城市建筑 2009(06)
    • [24].“海绵城市”理念在山地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 居舍 2020(07)
    • [25].结合地形和规划谈谈山地建筑小区的供排水设计[J]. 绿色环保建材 2018(01)
    • [26].浅谈山地建筑基础选型和施工技术[J]. 河南建材 2015(01)
    • [27].5·12汶川地震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调查[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28].山地建筑接地营建策略研究[J]. 华中建筑 2008(05)
    • [29].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及方法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5)
    • [30].集装箱模式的山地建筑设计初探——以南京聚宝山体育民宿为例[J]. 中外建筑 2018(05)

    标签:;  ;  ;  ;  ;  ;  ;  ;  

    山地建筑接地形态的拓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