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曹阳[1](2020)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入我院儿童神经内科治疗的20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和20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志愿者纳入研究。分为病患组和健康对照组,病患组患儿均在急性期内(<14天)完成第一次检查,并对其中部分患儿进行了治疗后复查。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分析临床症状、首诊影像特征及复查影像变化情况。经验性视觉评估脑血流量(CBF)伪彩图,测量各期病变区、正常小脑半球CBF值,计算标准化脑血流量值(nCBF)。急性期首次检查组分别与复查组、健康对照组比较。绘制CBF值与nCBF值诊断儿童病毒性脑炎的ROC曲线,寻找最佳诊断临界值。结果:病患组2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均在急性期(发病14天内)完成第一次磁共振检查。其中对9名患儿一共进行了 1 1次复查,其中在急性期(<14天)复查7人次,非急性期(>14天)复查4人次。病毒性脑炎患儿在急性期磁共振常规序列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病灶,双侧不对称,呈现为局限性点片状或大片状异常信号,受累部位主要包括颞叶、额叶、顶叶和岛叶、海马区域和基底节、丘脑及脑干。病灶形态大多不规则,大多无明显占位效应,少数表现为脑回肿胀,累及范围较大时可有占位效应。3DASL及DWI序列更优于常规MRI序列,阳性率更高,能更好的检出早期小病灶。3DASL灌注成像测量各组CBF、nCBF值,急性期首次检查组nCBF值为:2.81±1.08;急性期复查组:1.63±0.51;非急性期复查组:1.21±0.43。急性期首次检查组的nCBF值明显高于急性期复查组(1.63±0.51)及对照组(1.36±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ROC曲线分析,3D ASL的nCBF值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更高。当nCBF的阈值为1.84时,诊断儿童病毒性脑炎的Youden指数最高,此临界值可作为诊断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的参考依据。9例患者治疗后复查3D ASL检查显示灌注动态改变,随时间变化灌注减低。结论: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通过半定量化的方法获得标准化脑血流量值(nCBF),能够较准确的反映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脑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变化,是一种可行的提高儿童病毒性脑炎诊断效能的量化技术。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评估及预后监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胡川泽[2](2020)在《2018年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病毒性脑炎病原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河北省儿童医院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为石家庄市病毒性脑炎的监测和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8年4月~2018年12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一科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住院患儿127例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患儿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其次,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合基因测序的方法对患儿脑脊液进行病毒病原学核酸检测、确定病毒类型,主要检测以下六种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肠道病毒71型(EV-71)、肠道病毒(EV)。应用Epidata录入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患儿一般资料:患儿男女比为1.35:1,但患儿在各年龄组的性别构成不具统计学差异(2=0.478,P=0.973);3 6岁年龄组患儿59例(46.46%),占比最大,婴儿组2例(1.57%),占比最小;有44.09%的患儿来自城市;大部分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夏秋季(6-11月)。2. 临床症状及体征:127例患儿中,出现发热体征的有119例,占比高达95.28%,其中大部分患儿体温值在38.0℃到39.0℃之间(63.78%),低热和高热者患儿相对较少;且大部分患儿出现了头痛及呕吐症状,分别占85.83%、72.44%;除此之外,有17例患儿出现了嗜睡症状(13.39%),6例患儿出现了颈强直(4.72%),未发现出现巴氏征阳性的患儿。3.病毒检出情况:对127例患儿的脑脊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测出病毒者79例,总检出率为62.20%。且有77例为EV病毒(97.47%),有2例为VZV病毒,其它病毒(HSV-1、HSV-2、EV-71、CVA16)均未检出。1 3岁年龄组的EV病毒检出率最高,为70.00%,但总体来看,四个年龄组的EV病毒检出率无显着差异(2=0.836,P=0.658);夏秋季节的EV病毒检出率(夏季为64.77%,秋季为72.73%)明显高于春冬季(春季为37.50%,冬季为11.11%),且存在统计学差异(2=0.836,P=0.004)。结论:1.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儿童病毒性脑炎的发病风险在各年龄组无性别差异,且在3 6岁年龄组中高发。2. 临床症状以发热、头痛、呕吐多见,部分患儿出现了嗜睡及颈项强直。3. 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EV,各年龄组病毒检出率无差异,夏秋季高发且病毒检出率高。
祝黎伟,臧玉萍,李敏菁,吴沛君[3](2020)在《脑电图监测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脑电图监测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76例,均予以常规脑电图检查及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异常率,以及不同预后患儿的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结果 24 h动态脑电图的异常率为78.95%,显着高于常规脑电图的55.26%(P <0.05)。残疾/死亡患儿的24 h动态脑电图异常率为100.00%,显着高于痊愈患儿的73.33%(P <0.05)。结论 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应用于小儿病毒性脑炎中,可为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彭官清,茹彩旺[4](2019)在《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及对患儿神经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及对患儿神经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7年5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103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对照组5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纳洛酮联合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疗效,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血清神经功能指标以及体液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92.45%比78.00%)(χ2=4.319, 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惊厥消失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颅神经受累消失时间、脑电图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2.17±0.56)d比(3.12±0.79)d, (2.25±0.31)d比(3.87±0.93)d, (3.84±0.46)d比(5.31±0.69)d, (2.01±0.83)d比(3.86±1.21)d, (1.85±0.58)d比(2.79±0.77)d, (11.36±2.14)d比(13.05±1.85)d, (10.21±3.05)d比(13.85±3.72)d](t=7.072、11.998、12.789、9.093、7.024、4.276、5.444;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NSE、S-100β及NGF水平均显着降低[(12.64±1.22)ng/L比(18.95±2.15)ng/L, (0.85±0.24)ng/L比(1.69±0.35)ng/L, (0.17±0.05)ng/mL比(0.98±0.12)ng/mL, (16.38±1.38)ng/L比(19.04±2.78)ng/L, (1.22±0.30)ng/L比(1.70±0.41)ng/L, (0.33±0.10)ng/mL比(0.96±0.14)ng/mL, t=18.583、14.010、45.361、6.239、6.878、25.58;均P<0.05], 且观察组患儿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显着低于对照组(t=14.592、6.931、10.358;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G显着升高[(15.62±2.31)g/L比(9.12±1.74)g/L, (11.52±2.05)g/L比(8.97±1.56)g/L](t=16.363、6.999;均P<0.05), 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gG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Ig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纳洛酮可有效提高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 有助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 并可有效促进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免疫功能的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
盛延钦[5](2019)在《脑电图检测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脑电图检测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运用,为该病的检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某院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试验组,同时选取相同年龄阶段、男女比例差不多的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进行脑电图进行检测,对比两组脑电图的检测结果并分析。结果试验组中发生脑电图检测异常率明显高于在对照组(P<0.05),且小儿病情不一,其脑电图检测结果也有所不同。结论脑电图检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运用价值高,对该病病情的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鲁志力,余琦,李松[6](2019)在《浅析脑电图检查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脑电图检查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乐山市人民医院经临床综合诊断后被确诊的9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将这90例患儿分为脑电图组、磁共振组和脑脊液组,每组各有30例患儿。对脑电图组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对磁共振组患儿进行磁共振检查,对脑脊液组患儿进行脑脊液检测。然后,比较对三组患儿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经检查,脑电图组患儿病情诊断的准确率高于磁共振组患儿病情诊断的准确率,P <0.05。经检查,脑电图组患儿病情诊断的准确率高于脑脊液组患儿病情诊断的准确率,P <0.05。结论:脑电图检查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效果显着。
姜南[7](2019)在《定量脑电图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预后评估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当前缺乏能够早期预测抗NMDA受体脑炎预后的可靠标记物。本研究拟应用定量脑电图(qEEG)对抗NMDA受体脑炎进行监测,研究qEEG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观察性研究,纳入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并符合入组条件的抗NMDA受体脑炎病人。根据是否在ICU治疗48小时以上,将病人分为重症亚组和非重症亚组。使用改良Rankin量表和复发事件评价病人的结局,短期结局在发病后3个月时评价,长期结局在发病后12个月时评价。对所有住院病人和1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2小时的qEEG监测,分析F3-F4导联和P3-P4导联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频谱边缘频率-95、总功率、不同频带(δ,θ,α和β)的绝对频带功率(ABP)和相对频带功率(RBP)。在重症亚组与非重症亚组之间、以及不同结局组之间比较临床信息与qEEG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qEEG预测长期结局的模型。研究结果:共计26例病人纳入本研究并完成1年随访,其中男性11例(42.3%),女性15例(57.7%),中位年龄20岁,中位住院天数38天。重症亚组14例,非重症亚组12例。7例短期结局良好,19例短期结局不良;16例长期结局良好,10例长期结局不良。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抗NMDA受体脑炎的顶部RBP-δ显着增加(P=0.024),而顶部RBP-β显着降低(P=0.006)。在重症病人和非重症病人之间、短期结局良好与不良之间,qEEG指标没有显着差异。抗NMDA受体脑炎的RBP-α、ABP-δ和ABP-β存在前-后脑区差异,这些差异在重症亚组中均不显着。长期结局良好组的顶部aEEG带宽更窄(1.6 μV vs 1.95 μV,P=0.030)、总功率值更低(10.68 μ V2 vs 27.9 μV2,P=0.022)。logistic 回归模型得出,较窄的顶部aEEG带宽与良好的长期结局相关(优势比37.9,P=0.044),最佳截断值取1.7 μV时,相应的灵敏度达到了 90.00%,特异度为56.25%。研究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的qEEG背景活动具有独特的改变。单一 qEEG指标不能反映抗NMDA受体脑炎疾病活动期的临床严重程度。顶部aEEG带宽能在早期预测抗NMDA受体脑炎的一年神经功能结局,具有良好的灵敏度。
汤映雯[8](2018)在《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析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9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脑电图组(接受脑电图检查,n=98)、磁共振组(接受磁共振检查,n=98)、脑脊液组(接受脑脊液检查,n=98),对3组临床早期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脑电图组患儿临床早期诊断的阳性率为78.57%,磁共振组为31.63%,脑脊液组为27.55%。脑电图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早期诊断中,使用脑电图进行临床诊断的阳性率相对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值得应用。
王依芳[9](2017)在《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为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确诊为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血常规、脑电图、脑脊液、CT、MRI检查,根据检查方法,将其划分为血常规组、脑电图组、脑脊液组、CT组、MRI组,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8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其中血常规组异常率为36.25%,脑脊液组异常率38.75%,CT组异常率为22.87%,MRI组异常率为37.50%,脑电图组异常率为92.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可知5种检查方法中,脑电图的异常率最高,达到92.50%,检查出现异常的原因主要是弥漫性和局限性异常慢活动。结论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其进行诊断的参考指标。患儿经过多次检查,能够更加准确地确诊疾病,同时还能够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诊断,促使患者更好地进行治疗。
何喜英[10](2017)在《病毒性脑炎定量脑电图表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定量脑电图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1月-2016年9月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121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住院患儿的脑电图资料;按照脑电图发育特点分为3岁组、4岁组、5-6岁组、7-9岁组、10-14岁组,同时收集同年龄门诊仅有头痛症状脑电图正常儿童做为对照;运用定量脑电图分析技术获取δ功率谱值、θ功率谱值、α1功率谱值、α2功率谱值、β1功率谱值、β2功率谱值,并计算获得δ相对功率谱值、θ相对功率谱值、α相对功率谱值、β相对功率谱值;对病毒性脑炎组和正常组进行统计学对比,获取病毒性脑炎患儿定量脑电图特征。结果3-14岁病毒性脑炎δ功率谱和θ功率谱增高,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病毒性脑炎存在α1波功率谱在后头部导联降低(p<0.05);4-14岁病毒性脑炎存在α1、α2功率谱在后头部导联降低(p<0.05);β功率谱在3-9岁病毒性脑炎诊断中价值有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14岁病毒性脑炎中表现为β1和β2功率谱降低(p<0.05);3-14岁病毒性脑炎δ相对功率谱和θ相对功率谱增高(p<0.05);3-14岁病毒性脑炎α相对功率谱降低(p<0.05);3-14岁病毒性脑炎大部分导联β相对功率谱降低(p<0.05)。结论1.病毒性脑炎的定量脑电图特征具备常规脑电图特征,表现为慢波功率谱的升高。2.病毒性脑炎的定量脑电图特征比常规脑电图表现更加全面,表现为目测常规脑电图不易判断的基本节律变化,定量脑电图明确表现为病毒性脑炎基本节律功率谱的降低。3.定量脑电图对脑电图图形数字化的特点使得脑电图信息直观,易于临床医生参考。4.定量脑电图具备进一步大样本数据研究并制定病毒性脑炎定量脑电图数值诊断标准的潜质。
二、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语英文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儿童病毒性脑炎概述 |
1.2 动脉自选标记灌注技术概述 |
1.3 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常规资料收集 |
2.4 颅脑MRI扫描方案 |
2.5 图像后处理及数据采集 |
2.6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样本分组情况 |
3.2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表现总结 |
3.3 常规MR成像特征及各序列阳性率 |
3.4 ASL-MR成像评价 |
3.4.1 ASL-MR图像视觉评估 |
3.4.2 ASL-MR ROI测量结果 |
3.4.3 病患组急性期病例病灶CBF值、nCBF值与对照组的比较 |
3.4.4 首次检查组、急性期复查组、非急性期复查组与对照组的nCBF值比较箱线图 |
3.4.5 CBF值、nCBF值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中的ROC曲线分析 |
3.4.6 3DASL在儿童病毒性脑炎随访中的作用 |
第4章 讨论 |
4.1 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因 |
4.2 儿童病毒性脑炎发病机制 |
4.3 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 |
4.4 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磁共振平扫及3D ASL表现 |
4.5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2018年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病毒性脑炎病原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脑电图监测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方法 |
1.4 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脑电图异常率 |
2.2 不同预后患儿的24 h动态脑电图检查结果 |
3 讨论 |
(5)脑电图检测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6)浅析脑电图检查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对脑电图组患儿与磁共振组患儿的病情进行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
2.2 对脑电图组患儿与脑脊液组患儿的病情进行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
3 讨论 |
(7)定量脑电图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预后评估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抗NMDA受体脑炎的预后及其评价现状 |
二、定量脑电图技术简介 |
1.定量脑电图 |
2.振幅整合脑电图 |
3.频域分析方法 |
一、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统计方法 |
二、结果 |
1.病人的临床特征 |
2.病人的结局 |
3. qEEG分析 |
三、讨论 |
1.抗NMDA受体脑炎的qEEG特点 |
2.从抗NMDA受体脑炎的脑代谢变化解读qEEG结果 |
3.从抗NMDA受体脑炎的发病机制解读qEEG结果 |
4.对本研究中一些qEEG现象的探讨 |
5.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抗NMDA受体脑炎的脑电图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8)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脑电图异常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9)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诊断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10)病毒性脑炎定量脑电图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D]. 曹阳. 南华大学, 2020(01)
- [2]2018年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病毒性脑炎病原学分析[D]. 胡川泽.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3]脑电图监测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 祝黎伟,臧玉萍,李敏菁,吴沛君. 临床医学工程, 2020(02)
- [4]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及对患儿神经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J]. 彭官清,茹彩旺. 中国基层医药, 2019(19)
- [5]脑电图检测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盛延钦. 心理月刊, 2019(12)
- [6]浅析脑电图检查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效果[J]. 鲁志力,余琦,李松. 当代医药论丛, 2019(10)
- [7]定量脑电图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预后评估中的运用研究[D]. 姜南.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8]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汤映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06)
- [9]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J]. 王依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18)
- [10]病毒性脑炎定量脑电图表现[D]. 何喜英. 泰山医学院,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