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价值观(values)是人们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的观念系统。保护性价值观(protected values,PVs)则是指个体或群体价值观念体系中所持有的一种不愿或完全拒绝将某些价值与其他价值进行交易的观念系统,它是人们价值观体系中的核心和底线。保护性价值观是从那些关注行为本身甚过关注行为结果的道德规范中演化而来的,因此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人价值取向,对个体或群体行为具有重要的定向和指导作用。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价值观既具有时代性也具有历史继承性。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和个体性格,深深融入中国现代生活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在现代社会的为人处世、生活工作等方面。因此本文拟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探讨保护性价值观这一非本土化概念,既可以丰富保护性价值观的研究内容,又可以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文化,也为进一步的价值观教育做铺垫,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遵循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了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和大学生访谈的方法,广泛收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保护性价值观的内容。根据保护性价值观的定义和判定标准,经专家综合评定(问卷和座谈两种形式)形成预测问卷。对425人进行了施测,通过预试数据的因素分析得到了四个维度,并考察了信度和效度以后,本研究经修订最后编制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中保护性价值观认同的正式问卷。然后用正式问卷对近1000名大学生调查,了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中保护性价值观的认同状况,并运用社会人口统计学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中保护性价值观的认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存在有与保护性价值观相对应的内容,并且可用“原则”、“底线”、“不能违背的道德”、“绝对不会去做的事”等来等同理解。传统文化中有关保护性价值观的内容多集中于仁、义、孝悌、尊严、正直、正义、诚信、友谊爱情、国家利益、万物生命等几个方面。(2)自编工具结构、信效度均较好,适宜作为评价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中保护性价值观的认同情况的工具。经由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检验、和社会人口统计学分析等一系列研究,所编制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和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模型拟合度等指标均表现良好。(3)自编的问卷根据因素分析结果,分为四个维度:群体态度、自身修养、人伦观念、人际情感。(4)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中保护性价值观总体上比较认同,而在传统文化中受保护的一些陈旧的人伦观念,已经普遍不认同。四个维度中,得到大学生最大认同的是自身修养方面的价值观,其次是人际情感方面的,对群体态度方面的价值观更次之。(5)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中保护性价值观的认同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专业和成长所在地的差异。性别因素在群体态度、人伦观念、人际情感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因素在四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因素仅在群体态度、人际情感上差异显著。成长所在地在群体态度上有显著差异。此外,研究中发现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这应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加强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学习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