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OHDA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快动眼睡眠状态下皮层脑电和基底节场电位异常活动的研究

6-OHDA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快动眼睡眠状态下皮层脑电和基底节场电位异常活动的研究

论文摘要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该疾病是由于黑质纹状体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同时残存神经元细胞合成多巴胺(dopamine,DA)的能力下降,这样最终引起DA缺乏而引起的。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的特征是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步态异常等症状;非运动症状主要包括睡眠障碍、感觉异常、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全球的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我国患帕金森病的人数也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在日益增加。以往对PD的发病机理还未研究清楚,特别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D的运动症状的发生上,但对于PD患者的睡眠障碍机制目前研究较少,因此目前国内外对此病的睡眠障碍仍无理想的根治方法,这逐步成为了神经学科领域的一个关注点。本实验采用对大鼠在快动眼睡眠状态下的苍白球场电位和皮层脑电进行同时记录,进而研究PD大鼠模型快动眼睡眠状态下的运动皮层和苍白球局部场电位情况,深入了解PD睡眠的电生理特征。目的了解6-OHDA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在快动眼睡眠状态下皮层脑电和基底节场电位的电生理特征。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 6-OHDA)脑内黑质致密部(SNc)和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两点注射法建立PD大鼠模型,模型的评价与验证通过腹腔注射阿扑吗啡诱发旋转来进行。对正常大鼠和制作成功的PD模型大鼠的皮层脑电和苍白球场电位进行同时记录,结合视频录像和脑电肌电情况,判断大鼠的快动眼睡眠状态,对快动眼睡眠状态下的脑电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和相干分析,了解快动眼睡眠状态下的PD模型大鼠的皮层脑电和苍白球场电位的情况。结果6-OHDA对SNc和VTA的损害可使快动眼睡眠状态下的PD模型大鼠的基底节-皮层活动发生变化。与正常大鼠相比,6-OHDA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在REM期间的皮层脑电在θ波和γ波频段上都有变化:初级运动皮质M1区的θ波频段成分消失,辅助运动区M2的θ频段成分略有增加,患侧苍白球的θ波频段成分增大显著;M1区的γ波频段成分增大,而γ频段成分在苍白球基本没有变化。结论6-OHDA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可造成大鼠双侧皮层M1区θ节律的消失和γ节律的增强,以及对侧M1-M2区之间在γ节律上的同步被显著增强,而γ节律在苍白球没有变化。我们推测这些异常电活动可能是由于VTA受损引起从而与帕金森病的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有关。当然,它们之间具体关系的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加以研究。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PD 的历史概况
  • 2 基底神经节的解剖结构及生化基础
  • 3 PD 的病因
  • 4 PD 的睡眠
  • 5 PD 的诊断
  • 6 PD 的药物治疗
  • 7 PD 的手术治疗
  • 8 6-OHDA PD 大鼠模型
  • 9 振荡与同步
  • 6-OHDA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快动眼睡眠状态下的皮层脑电和基底节场电位的异常活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6-OHDA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快动眼睡眠状态下皮层脑电和基底节场电位异常活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