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军李红伟张彦辉王玮李霞(漯河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河南漯河462000)
【中图分类号】R6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6-0073-03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综合治疗和愈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09年9月29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非手术组和手术组。结果治愈26例,死亡3例。非手术组21例,死亡1例,占4.76%;手术组8例,死亡2例,占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SAP患者中,非手术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治愈大部分患者,手术治疗的选择要慎重,手术治疗风险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综合治疗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ClinicalObservation29CasesofSevereAcutePancreatitis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diagnosis,comprehensivetreatmentandprognosisof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Method:Reviewingandanalyzingtheclinicaldataof29patientswithSAPfromApril2003toSeptember2009,andclassifyingtheminto2categories:non-surgerygroupandsurgerygroup.Results:26patientswerecuredand3died.Thereis1deathcasein21non-surgerypatients,whichaccountingfor4.76%;while,inthe8surgerypatients,2patientsdied,whichoccupying25%.Throughcomparison,thedifferencesbetweenthesetwogroupsexistsstatisticalsignificant.Conclusion:IntheSAPpatients,non-surgicaltreatmentcancuremostofthepatients.Weshouldselectthesurgicaltreatmentinacarefulway,fortheriskofsurgeryishigh,andthesurgeryeasilyleadstocomplicationsandmortality.
【Keywords】SevereAcutePancreatitisComprehensiveTreatmentNon-surgicalTreatmentSurgricalTreatment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一个病因复杂、病情凶险的急腹症,治疗复杂,病程长,花费大,手术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4月~2009年9月收治的29例SAP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9例患者,男20例,女9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的32岁,平均52岁。发病原因:胆源性14例,大量饮酒、暴饮暴食11例,ERCP术后2例,高脂血症1例,不明原因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膜刺激征阳性、高热等症状,4例患者有腰部淤斑(GreyTurner征)或脐周淤斑(Gullen征)。有脏器功能障碍,合并休克(收缩压<90mmHg)7例,肺功能不全(PaO2<60mmHg)6例,肾功能不全7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合并假性囊肿3例,1例自行吸收,2例手术内引流。所有患者均查血、尿淀粉酶,2例正常。均行腹部增强CT扫描证实,均有胰腺坏死,面积小于30%11例,30%~70%9例,大于70%9例,,APACHEⅡ评分均大于8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996年第二次方案[1]。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2h,最长4d。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先给予非手术治疗,重症监测,包括监测T、R、P、BP及血氧饱和度、血糖;吸氧、禁食水及胃肠减压;补液、抗休克,纠正低血压,维持循环稳定;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使用胰酶抑制剂有效抑制胰腺外分泌;早期足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早期完全肠外营养支持,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改善负氮平衡,减少机体消耗,增强黏膜抗损伤及修复能力;解痉止痛;保护心、肺、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防治MODS。在非手术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手术目的是去除感染和坏死的胰腺及胰周组织,引流脓液和其他积液,术后通过对病灶区域持续灌洗进一步排出积液。主要行简单的腹腔脓液及积液清除、胰腺被膜切开和坏死组织清除术、多根冲洗引流管引流,术后立即持续冲洗引流。
2结果
21例非手术患者,并发休克3例,肺功能不全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休克2例,经积极综合治疗基本痊愈;1例并发MODS抢救无效死亡,占4.76%。8例手术患者,死亡2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l例,MODS并DIC1例,占25%。手术与非手术疗效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一个病因复杂、病情凶险的急腹症。SAP定义:急性重症胰腺炎伴有胰腺功能衰竭和(或)并发症,如坏死脓肿或假性囊肿。临床表现:腹部查体可以发现明显的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也可扪及上腹部包块,极少数情况下可以看到腰部淤斑(GreyTurner征)或脐周淤斑(Gullen征)。合并脏器功能障碍,有休克、肺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或消化道出血。系统并发症,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严重代谢紊乱。SAP一旦发作就可以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从轻型急性胰腺炎缓慢发展为重症着很少见。SAP严重度评估标准:Ranson标准在3分或3分以上,APACHE11标准在8分或8分以上。APACHE11系统在急性胰腺炎病程的任何时期都可作为严重度评估标准,而Ranson标准在疾病发生48小时后就无效了。3.2SAP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持续的监护治疗,研究表明,对于那些患致命的SAP的患者,其死亡大都在发病一周内,几乎所有患者都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对于这些患者只有及时送入重症监护室才有可能减少其死亡率。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对SAP认识程度的加深及完善的综合治疗、及时的手术治疗,SAP治愈率增高,死亡率降低。基础治疗在SAP综合治疗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1)低血容量。SAP引起低血容量的主要原因是胰腺炎导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以致血管内的蛋白外渗,还有呕吐。因此SAP患者液体需要量跟烧伤患者一样,第一天需要6-10L的液体,而且大部分液体最好在6小时内输入,中心静脉压监测、导尿观察尿量,指导进一步的补液。(2)低氧血症。呼吸功能不全是SAP最容易发生的器官衰竭,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分析,中度的低氧血症只需要给予足够长时间吸氧治疗,暂时的动脉氧分压降低并不意味着高的病死率,而对于氧疗不敏感的患者要引起重视,重度的低氧血症即ARDS,是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该并发症预后差,发病机理复杂,死亡率高[2]。机械通气给氧疗法PEEP是治疗ARDS的重要措施,大剂量、短程糖皮质激素和有效抗生素的应用也必不可少。(3)疼痛发生于所有胰腺炎患者中。SAP腹痛的持续时间较长且多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疼痛的程度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一直认为杜冷丁是SAP止痛的最好选择,研究表明和吗啡一样治疗剂量都会一定程度导致括约肌痉挛,欧洲的医生更倾向于硬膜外给药。(4)对于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治疗早期通常需要一些强心药物的支持。(5)早期血清白蛋白降低通常是SAP的一个特征,人血白蛋白因价格昂贵且有增加感染的风险,输注并不是很普及。游离钙水平会降低,钙剂治疗常是葡萄糖酸钙的行式,治疗剂量最好是50-60mg/d。早期严格控制血糖对于降低疾病死亡率是有益的,把血糖控制在4.0-6.1mmol/L对于SAP的治疗有益。甘油三脂升高导致的高脂血症也是SAP的一个病因,是仅次于酗酒的附加因素,治疗中要兼顾。SAP发病初期48小时CRP的指标是疾病严重性的一个标志,高于150mg/L提示SAP,高于200mg/L更有利于诊断。(6)极少情况下,当血红蛋白显著下降,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聚集时会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在SAP中很罕见,但死亡率极高,需与血液科医生联系指导治疗。(7)抗生素在SAP中的应用。SAP愈后与胰腺坏死范围密切相关,感染的发生也依赖胰腺的坏死程度,感染细菌多是肠道来源的革兰阴性菌,这些细菌经肠粘膜屏障渗透和移位至坏死部位。抗生素预防应用的目的是防止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应用指征包括CT证实胰腺坏死或发病48小时内血CRP超150mg/L.亚胺培南是预防性治疗用药的首选,亚胺培南联合抗厌氧菌如甲硝唑等使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显著下降[3]。用法应为每8小时500mg静脉滴注,维持2周,并注意对真菌感染的防治。(8)营养支持治疗在SAP中的应用。SAP典型表现是广泛的胰腺实质坏死,是一种高代谢毒血症,不断的能量消耗、大量的蛋白分解最终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因而,营养支持在SAP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4]。SAP对能量的需求明显增大,因此营养支持的目的是减少氮的丢失、支持器官的功能和结构、尽可能积极地影响临床病程。REE大概是25-35kcal(kg.d),由混合制剂提供,葡萄糖占60-70%,脂肪乳占30-40%。需监测血糖、血脂水平。早期可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逐渐过度到肠内营养,对SAP患者已经证实肠内营养是一种技安全的方式。观察表明EN不仅能起到TPN的能量支持作用,更因其维护肠道屏障的功能,能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减少脏器衰竭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早期肠内营养对SAP患者是必要的,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5]。(9)随着抑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和阻断炎性介质释放药物的应用,SAP综合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抑制胰腺外分泌药物的应用。临床常用8肽的奥曲肽和14肽的生长抑素,对胰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阻断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作用[6]。并且无收缩oddi括约肌的作用,是治疗SAP的重要用药。使用已上药物应注意24小时均匀滴入,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清胰汤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解除梗阻,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和生长抑素联合应用是治疗SAP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0)增强CT在SAP诊断治疗过程中广泛应用。根据胰腺坏死面积可以明确严重程度,并可动态观察病情发展。70%以上的腺体坏死为重度,30%以下为轻度,之间为中度。在SAP的病史中腹部局部并发症的发展能通过CT的追踪检查出。在SAP患者的评估和治疗中影像学手段尤其CT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工具。对于胆源性SAP是否进行ERCP或EST目前仍在争论中,有多个研究表明,早期ERCP检查在急性胰腺炎是安全的,这些研究同样也说明SAP患者早期行ERCP检查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指出一旦SAP和疾病分级得以明确,即立即对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ERCP检查,检查比较复杂,应由有经验的内镜医师来完成。
3.3SAP患者外科治疗最重要的是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综合文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当前最有用的化验指标是CRP,当CRP水平超过150mg/L时,提示有可能发生胰腺坏死。(2)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的死亡率超过30%,其中80%死于败血症,因此当患者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金标准是在CT或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活检,同时将抽取物行革兰氏染色和细菌培养。(3)对于无菌性胰腺坏死患者,要根据病情而定,Bradley[7]报道,SAP早期无菌性坏死行非手术治疗的治愈率达100%。如果存在无缓解的SIRS,应在胰腺炎发病4周内进行胰腺清创术。(4)疼痛、进食困难、感觉不适等,这些因素影响患者时间长,手术清除胰腺坏死组织可改善其症状。(5)对进食后复发胰腺炎患者,也可施行清创术,原因可能是手术解除了因组织坏死而导致的胰管堵塞。手术方式包括:(1)常规引流术。包括坏死组织清除和常规放置引流管,有较高的再手术率,手术成功与否取决于清创的范围和彻底性。(2)开放或半开放手术处理。包括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可以选择反复开腹或直接敞开切口行开放包扎。(3)坏死组织清除和持续闭式引流。感染坏死组织清除术的内容包括清除感染及液化坏死的组织,同时保留有活力的胰腺组织,闭式灌洗引流应在ICU病房进行,当冲洗液内无活性胰酶存在和细菌感染时,可停止冲洗,推举时间6-10天。(4)微创手术坏死组织清除和灌洗。采用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操作,技术要求高,目前尚未推广。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结肠坏死、小肠瘘、出血和胰瘘等。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案。如果假性囊肿没有症状,患者的情况没有恶化,则不必进行引流。若出现并发症而必须进行引流时,可采取经皮穿刺引流、手术治疗或内镜治疗,若囊肿壁不成熟,最好不要做任何处理。
从以上治疗结果可以看出: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大部分患者,在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根据病情的变化,适时采取手术措施,关键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外科手术、非手术在SAP的治疗过程中均有其特殊的意义,把握SAP诊治过程的各个环节,开展综合性的个体化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8]。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775.
[2]睢淑清.自文兰重症胰腺炎并急性窘迫综合症的早期治疗体会[J].中华实用医学杂志,2005,7(9):67168.
[3]张圣道.选用抗生素“金标准”-胰腺组织达到有效抗菌药物浓度[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5.15:133.
[4]胡钾明,邹寿椿,赵大建,等.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8,14(3):149.
[5]徐旭东,刘志苏,孙权.早期肠内营养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研究[J].I临床外科杂志,2005,13(3):151.
[6]张群华.蔡端,吴树强,等.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的炎性介质变化和生长抑索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1997,77(5):355—358.
[7]BradleyEL,AllenK.Aprospectivelongitudinalstudyofobservationversussurgicalsurgicalinterventioninmanagementofnarcotizingpancreatitis.AmJSurg,1991;161(1):19-24.
[8]张圣道,雷若庆.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争论,进展和发展趋势[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