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东亚发展观研究——以战后西方学者为中心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作者: 何爱国
导师: 盛邦和
关键词: 现代化,发展,现代化理论,发展理论,东亚发展观中国发展观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现代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发达国家在反思现代化,既而改进现代化。发展中国家在启动现代化,既而推进现代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尤其引人关注,不论西方还是发展中国家本身都在寻找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最佳路径。现代化研究和现代性研究是当代学术界的研究重心所在。现代化理论是人文社会科学最重要的学科理论。历史学科也不例外。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很成功,而东亚经济确实从70年代以来(日本从50年代中期)有了持续的高速度增长,因而对东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成为现代化研究的焦点和热点。所有的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研究都没有忽视东亚,无论是主张东亚必须走西方道路的“经典”现代化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理论,还是不认为东亚会走西方道路的各种新现代化理论、反现代化理论等,或者是反思、批判,既而主张改进现代化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和后现代化理论,甚至是强烈批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认为这个体系可能已经走到尽头的世界体系理论和以拉丁美洲为研究中心、强烈主张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脱钩的依附理论,也没有回避东亚的挑战。“东亚研究”在现代化研究中要么是比较研究的对象或参照,要么是直接研究的目标。这就形成了蔚为大观的“东亚现代化理论”,我们可以称为“东亚发展观”。对东亚发展观的研究既可以透视现代化理论的一个侧面,也可以探索种种发展观对东亚、中国或其他正在进行或推进现代化的国家提供理论反思和战略决策的参考。“东亚发展观”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视点。 历史地看,战后的东亚发展观的发展与现代化理论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毕竟东亚发展观是现代化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经验性的依托。大体来看,可以分为三期,20世纪50-60年代为第一期,“经典”现代化理论主导了东亚发展观,这一时期的西方发展问题专家几乎都认为东亚的发展道路是“华山一条路”,那就是“命定地西方化”,实际上是“美国化”。美国现代化模式是全球道路,发展中国家必须遵守,争论的仅仅是如何实施的技术问题,而不是发展战略问题。西方发展模式固然有其合理性、重要性和普适性,但也要看到其历史性、社会性和文化性。作为标准模式是有问题的。为什么现代化学家几乎异口同声地推崇西方现代化模式,尤其是美国现代化模式为普世模式呢?一则,因为只有西方国家实现了现代化,而且只有美国实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并且是经济最为发达和实力最为雄厚的现代化国家,西方现代化经验是惟一成功的现代化经验,而美国现代化经验则是现代化最为“成功”的“范例”;二则,刚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百废具兴,渴望实现西方国家的那种物质上的丰裕,认为只有按照西方现代化模式才能够达到;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第一编 通论
第一章 现代化研究浪潮的兴起与历史研究的新趋势
第一节 现代化(发展)与现代性
第二节 现代化(发展)理论、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
第三节 现代化理论的演进
第四节 关于现代化问题、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研究的深层思考
第二章 全球现代化研究浪潮中的东亚发展观
第一节 东亚发展观的性质、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东亚发展观的演进、特点与评价
第三节 关于东亚与中国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
第二编 东亚发展观专论之一:历史学、社会学的视野
编绪
第三章 韦伯与帕森斯:儒教理性主义与现代化
第一节 西方的理性化道路:从科学技术革命到现代化
第二节 儒家理性主义:从非现代化到适应现代化
第四章 费正清与墨菲的东亚传统与现代“统一”论
第一节 费正清的现代创新与历史传统统一论
第二节 墨菲的东亚现代化从传统受益论
第五章 毕乃德与艾森斯塔德:从箱根模式与新传统主义看中国与东亚现代化
第一节 从箱根模式看中国现代化
第二节 从新传统主义看东亚与中国现代化
第六章 全球性视野下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透视
第一节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为什么如此之难?
第二节 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演进、特征与深层次思考
第七章 反现代化视野下的亚洲文化民族主义与现代化
第一节 现代化与反现代化:一体两面
第二节 亚洲的反现代化理论
第三节 亚洲的反现代化思潮
第八章 从《白银资本》与《大分流》看东亚发展理论的新思维
第一节 《白银资本》的发展理论体系
第二节 《大分流》的发展理论体系
第三节 《白银资本》与《大分流》比较
第九章 沃勒斯坦从现代世界体系看东亚的“发展”与危机
第一节 为什么中国没有向资本主义发展而欧洲则实现了这种发展?
第二节 东亚崛起及其世界意义
第三节 “东亚危机”与世界体系的转型
第十章 萨米尔·阿明从依附理论看东亚“奇迹”
第一节 萨米尔·阿明的依附论思想
第二节 东亚“成功”的依附论诠释
第三节 中国发展模式及其世界意义
第十一章 曼纽尔·卡斯特:国家VS全球化视域下的东亚发展与危机
第一节 深刻反思东亚危机的成因和特质
第二节 东亚“发展型国家”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成功?
第三节 转型东亚:从“发展型国家”到“公民社会”与“网络国家”
第四节 东亚如何继续发展?
第十二章 探索“亚洲资本主义精神”:传统文化、民族主义、社会市场与现代化
第一节 探索“亚洲资本主义精神”之一:东亚模式的文化渊源
第二节 探索“亚洲资本主义精神”之二:民族主义与现代化
第三节 探索“亚洲资本主义精神”之三:社会市场与亚洲资本主义
编结
第三编 东亚发展观专论之二:哲学、政治学的视野
编绪
第十三章 杜维明从新儒家伦理看东亚现代化
第一节 观察东亚现代化的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第二节 重估东亚儒学传统中的现代性
第三节 新儒家伦理与工业东亚
第四节 现代性的第二种类型与儒学的第三期发展
第十四章 福山论“历史的终结”与“东亚的挑战”
第一节 “世界普遍史”与“历史的终结”
第二节 “历史并未终结”:东亚的挑战
第十五章 亨廷顿:“更多现代化,更少西方化”
第一节 “现代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西方化”
第二节 东亚现代化与“亚洲普世主义”的出现
第三节 “儒教民主”与“东亚模式”
第十六章 郝大维、安乐哲的“儒家民主”论
第一节 “现代化”:东方化与西方化的兼容
第二节 民主的两种视野:自由主义民主与社群主义民主
第三节 “新儒学”与“新实用主义”:机遇与挑战
第四节 “儒家民主”如何可能?
编结
第四编 东亚发展观专论之三:经济学的视野
编绪
第十七章 吉姆·罗沃对东亚崛起的制度分析
第一节 “强社会,小政府”:东亚“奇迹”的制度渊源
第二节 “把亚洲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
第三节 “亚洲将进入一个安排它长期命运的时期”
第十八章 霍夫汉、卡德尔对东亚成功的结构分析
第一节 关于东亚优势的“错误”理论批判
第二节 东亚优势的结构源泉
第三节 东亚优势的结构特征
第十九章 乌尔里希·门泽尔:东亚模式是“范例”还是“特例”?
第一节 对东亚发展的三种解释及其质疑
第二节 东亚模式是“特例”不是范例
第二十章 格罗·詹纳:东亚模式为何制胜美国模式?
第一节 两种工业化道路:日本模式与美国模式
第二节 从日本模式到东亚模式:为什么日本模式更有吸引力?
第三节 东亚模式的特征与得失
第二十一章 阿马蒂亚·森对“亚洲价值观”的自由主义分析
第一节 发展理论的新视角:以自由看待发展
第二节 质疑李光耀命题:政治自由和公民权利阻碍经济发展吗?
第三节 质疑“李光耀推论”:穷人不关心民主和政治权利吗?
第四节 解构亚洲价值观:“亚洲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是内在对立的吗?
第五节 亚洲金融危机:三种工具性自由的缺失
第六节 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反思和前瞻
第二十二章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东亚现代化如何从全球化中受益?
第一节 全球化如何使全球受益,而非受损?
第二节 东亚现代化如何从全球化中受益?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如何从全球化中受益?
编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4
相关论文
- [1].世界体系理论研究[D]. 江华.复旦大学2003
- [2].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 方世忠.华东师范大学2004
- [3].新区域主义的兴起及其在东亚的发展研究[D]. 张超.华中科技大学2004
- [4].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东亚安全[D]. 阮宗泽.外交学院2005
- [5].论中华文明圈的内发性发展史观[D]. 翟意安.华东师范大学2005
- [6].澳大利亚中国学研究[D]. 胡再德.华东师范大学2005
- [7].东亚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 沈红芳.厦门大学2006
- [8].近三十年儒学发展思潮研究[D]. 夏雪.华东师范大学2007
标签:现代化论文; 发展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发展理论论文; 东亚发展观中国发展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