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

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现代陆运、水运、空运事业的发展,运河的航运功能明显退化。里运河是京杭运河的精华段,其水质、航道都优于其他河段,水面也比较宽阔,而其流域分属淮安、扬州两大市,为经济次发达地区,发展程度落后于苏南,而强于苏北。为了缩短与较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发挥里运河的旅游功能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我们应坚持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以此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此过程中,通过挖掘清理里运河及其沿岸区域的旅游资源,可以更好地保护里运河流域相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运河申遗助力,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本文在实地考察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条件、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目前存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开发整合意识不强、行政区划制约及地方利益障碍等问题。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可充分运用旅游资源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构建里运河建设的新思路。运用点轴理论构想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布局——156战略性空间发展格局,以有利于里运河旅游资源的科学整合。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分析里运河区域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工程——码头古镇秦汉文化区、淮楚生态旅游度假区、淮安水利枢纽区、环高邮湖生态旅游区、凤凰岛—邵伯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饮水思源风景区,可知在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中一定要重视环境保护,和谐处理各种关系,以有益于整体效益的发挥。运用市场营销学理论塑造里运河区域整体旅游形象——“运河古都”、“美食之乡”,以提升里运河的美誉度。总之,我们可在树立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整合观念的前提下,改革管理体制,建立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和“区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的营销机制,拉长旅游消费链,提高旅游收入,以推动里运河区域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同时也为经济次发达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提供借鉴。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一、论题界定
  • 二、研究背景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四、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
  • 五、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阐释
  • 一、运河相关概念
  • 二、相关经济概念
  • 三、旅游资源概念解析
  • 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支撑
  • 一、区域经济学理论
  • 二、环境经济学理论
  • 三、市场营销学理论
  • 第三节 里运河研究文献综述
  • 一、原始文献的载录
  • 二、现代学者对里运河的研究
  • 第三章 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基础分析
  • 第一节 里运河总体概况
  • 一、里运河历史沿革
  • 二、里运河区域城市经济发展变迁
  • 第二节 里运河旅游资源调查及评价
  • 一、旅游资源的两分法分类
  • 二、里运河旅游资源分类
  • 三、里运河旅游资源的特点
  • 四、里运河旅游资源的评价
  • 第三节 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 一、资源条件
  • 二、经济条件
  • 三、区位条件
  • 四、交通条件
  • 第四章 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一节 从旅游者角度分析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 一、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
  • 二、旅游者行为动力分析
  • 三、旅游形象载体分析
  • 四、旅游者对淮安和扬州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分析
  • 五、旅游者逗留时间分析
  • 六、旅游者对里运河认知分析
  • 第二节 从政府行动角度分析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 一、里运河淮安段
  • 二、里运河扬州段
  • 第三节 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整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里运河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 二、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整合意识不强
  • 三、行政区划制约及地方利益障碍
  • 四、旅游空间网络发展水平低
  • 五、旅游者逗留时间短
  • 第五章 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的若干构想
  • 第一节 开发整合的总体思路
  • 一、指导思想
  • 二、开发整合原则
  • 三、总体步骤设想
  • 四、总体模型构建
  • 五、总体空间布局设计
  • 第二节 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的重点项目
  • 一、码头古镇秦汉文化区
  • 二、淮楚生态旅游度假区
  • 三、淮安水利枢纽景区
  • 四、环高邮湖生态旅游区
  • 五、凤凰岛—邵伯湖生态旅游度假区
  • 六、饮水思源风景区
  • 第三节 塑造两大整体旅游形象
  • 一、做足“水”文章,塑造“运河古都”整体旅游形象
  • 二、做足“食”文章,塑造“美食之乡”整体旅游形象
  • 第四节 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的对策及建议
  • 一、树立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的观念
  • 二、改革管理体制,建立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
  • 三、建立科学的旅游市场管理机制
  • 四、建立“区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的营销机制
  • 五、拉长旅游消费链,提高旅游收入
  • 六、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 七、整合基础设施,建立三级旅游服务基地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专家评审意见
  • 喻学才教授评审意见
  • 李坦副教授评审意见
  • 答辩委员会决议
  • 谢启
  • 相关论文文献

    • [1].清江浦里运河的记忆[J]. 钟山风雨 2020(03)
    • [2].千里运河日夜流[J]. 词刊 2020(09)
    • [3].江苏淮安里运河遗址勘探与发掘简报[J]. 东方博物 2016(03)
    • [4].心随游船动 春游里运河[J]. 名城绘 2016(02)
    • [5].今夜是何年 飘然水天间——夜游里运河[J]. 名城绘 2014(05)
    • [6].百里运河[J]. 诗潮 2013(08)
    • [7].老里运河淮安段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J]. 江苏水利 2012(03)
    • [8].关于扩大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影响的创意设想[J]. 山西青年 2016(19)
    • [9].里运河桥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技术浅述[J]. 治淮 2009(03)
    • [10].淮安里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路研究[J]. 黑河学刊 2015(03)
    • [11].淮安里运河堂子巷枢纽工程优化施工方案[J]. 治淮 2013(05)
    • [12].城市历史地段的复兴策略研究——以淮安市里运河活力带城市设计为例[J].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5(01)
    • [13].淮安市中里运河管理处[J]. 短小说 2010(09)
    • [14].Flash 5 心随游船动春游里运河[J]. 名城绘 2016(05)
    • [15].南水北调东线淮安段里运河水土保持实施与成效[J]. 山西建筑 2014(11)
    • [16].大运河淮安段石涵洞[J]. 寻根 2020(02)
    • [17].贝雷梁钢便桥在淮安市里运河防洪控制工程中的应用[J]. 治淮 2016(02)
    • [18].淮安市里运河大桥设计概述[J]. 山西建筑 2009(12)
    • [19].淮安市主城区里运河沿线交通组织设计[J]. 现代交通技术 2008(02)
    • [20].南水北调东线淮安段里运河输水水质风险控制机制研究与应用[J].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7(11)
    • [21].里运河东堤险工险段调查分析[J]. 江苏水利 2019(07)
    • [22].里运河“非遗”舞蹈文化现状与保护研究[J]. 大观(论坛) 2020(06)
    • [23].千里运河行 邮戳作证明[J]. 集邮博览 2011(09)
    • [24].里运河堤防险工险段典型失效模式分析[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02)
    • [25].试论淮安里运河公园景观规划设计[J]. 艺术科技 2016(06)
    • [26].泗阳天后宫:千里运河唯一妈祖遗存[J]. 江苏地方志 2020(03)
    • [27].淮扬运河淮安段[J]. 名城绘 2014(04)
    • [28].基于景观和生态理念的里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8(05)
    • [29].试述沈阳市新开河整治必要性[J]. 信息化建设 2016(05)
    • [30].里运河研究文献综述[J]. 文教资料 2010(34)

    标签:;  ;  ;  ;  

    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