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研究

当代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从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的理论史探索中,提炼出“当代市民社会”这一分析概念;探讨当代市民社会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复兴的时空背景和内在条件;梳理市民社会纵向发展脉络,并作横向国际比较,在纵横的比较中概括当代市民社会的实体要素与文化特征;在当代市民社会的理论视野中,建构“国家(政府)——企业(市场)——社会(当代市民社会)”互补互动的社会结构理论,研究政府、市场、当代市民社会的相互关系及各自运行规则;基于上述三元社会结构模式,追溯其形成的内在机制和发展轨迹,得出社会发展从社会结构角度分析先后经历政治社会(文明社会,与自然状态相对应)的一元结构→“政治社会——市民社会(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国家(政府)——企业(市场)——社会(当代市民社会)”的三元结构的变迁过程,最终形成当代新的社会转型理论(社会结构的转型);探讨全球市民社会兴起的原因与全球治理的新方式。本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1、关于市民社会概念演化三阶段的观点,即古典市民社会、现代市民社会、当代市民社会。2、关于全球化时空背景下,当代市民社会兴起的合理性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兴起的“结社”运动是当代市民社会复兴的标志,是社会结构进一步分化的产物,其内在依据,既有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因素,也有诸多宗教、政治、社会等因素,应全面、综合研究。3、关于当代市民社会实体要素与文化特征的观点。当代市民社会的实体要素,包括诸如NGO、NPO、基层社区等多种类型;具有建构社会资本功能的文化特征。4、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市民社会的运行机制的观点。当代市民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是基于利他主义而形成众多志愿为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作贡献的人所组成的事业共同体。5、关于三元社会结构的观点。由于当代市民社会日益从国家这一母体中分离出来且逐步壮大,社会结构呈现出“政府——市场——当代市民社会”三元格局,三者存在着互动、互补的内在机制,蕴涵着“金三角律动”。6、关于社会结构转型的观点。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社会结构逐步分化、分离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理论创新
  • 第四节 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支持
  • 第二章 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
  • 第一节 古典市民社会概念
  • 第二节 现代市民社会概念
  • 第三节 当代市民社会概念
  • 第三章 当代市民社会:实体要素与文化特征
  • 第一节 城市社区:当代市民社会的实体要素
  • 第二节 社会资本:当代市民社会的一种文化分析
  • 第四章 治理与善治:政府、企业、市民社会互动关系的新视角
  • 第五章 全球市民社会
  • 第一节 全球化与全球问题:全球市民社会兴起的背景
  • 第二节 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一节 当代市民社会:当代社会结构的新支点
  • 第二节 中国市民社会发育的路径选择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 后记
  • 中文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欧洲中世纪市民社会结构的形塑逻辑与启示[J]. 开发研究 2017(02)
    • [2].马克思对国家和市民社会的批判逻辑——以《论犹太人问题》为中心[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3].市民社会发展及其负外部效应的表徵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26)
    • [4].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市民社会”意向[J]. 岭南学刊 2018(02)
    • [5].市民社会正义问题的多维审视[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8(04)
    • [6].市民社会与政党整合——当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6(36)
    • [7].超越私人——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中人的分析和批判[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7(03)
    • [8].市民社会与法治的内在逻辑及其当代启示[J]. 学理论 2016(02)
    • [9].浅析马克思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4)
    • [10].从政治的人到市民社会的人——政治哲学中人之理念的“革命”[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6(04)
    • [11].市民社会的价值观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07)
    • [12].马克思早期“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化阐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概念再研究[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8(01)
    • [13].“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起源和社会历史基础[J]. 人文论丛 2008(00)
    • [14].初探两个社会的哲学底蕴——浅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J]. 青春岁月 2016(23)
    • [15].当代市民社会旧式分工的逻辑批判与理性重建[J]. 山西青年 2017(03)
    • [16].震后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国市民社会的出现?[J].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 2016(01)
    • [17].梁慧星教授序[J]. 私法 2016(02)
    • [18].马克思及其后学的意识形态思想对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启示[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6(02)
    • [19].“皇帝”观念对我国古代市民社会形成的影响[J]. 祖国 2017(02)
    • [20].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组织分化和地区差异[J].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2016(01)
    • [21].成龙 市民社会里独一无二的自己[J].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17(02)
    • [22].昂格尔法治命题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启示——“组织—意识”与市民社会[J]. 岳麓法学评论 2016(00)
    • [23].葛兰西市民社会及其理论意义研究[J]. 北方文学 2017(20)
    • [24].梁慧星教授序[J]. 私法 2017(01)
    • [25].美国市民社会的发展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6].理论与现实:伊朗市民社会研究评析[J]. 伊斯兰文化 2009(01)
    • [27].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两种相异理解——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1(00)
    • [28].论市民社会与韩国民主政治发展[J]. 黄海学术论坛 2011(02)
    • [29].从市民社会走向城市和谐[J]. 孔学研究 2008(00)
    • [30].孟德斯鸠与市民社会的概念[J]. 朝阳法律评论 2016(02)

    标签:;  ;  ;  

    当代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