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编码光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相移法,彩色编码光栅,双N步相移
编码光栅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华,杨延西[1](2019)在《基于彩色编码光栅投影的双N步相移轮廓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双N步相移轮廓术虽然可以大大降低由于光栅条纹的非正弦性所导致的相位误差,但增加了一倍的投影条纹数量,降低了测量效率。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彩色编码光栅投影的双N步相移轮廓术,它将原相移条纹和附加相移条纹编码成双色条纹,融合到一幅彩色光栅条纹中投影,然后从采集的彩色条纹中提取两套条纹的相位信息,分别解包裹相位后,融合两包裹相位以减小相位误差。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将该方法与两种典型的相位展开算法结合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能有效降低相位误差,且不需要增加任何额外的光栅条纹,测量效率提高了46%。(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宇[2](2017)在《基于数字式波长编码光栅的光学位移传感器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了一种新型数字式波长编码光栅光学位移传感器,作为关键硬件,用于飞行器光传操纵系统中,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提出了一种数字式波长编码光学位移传感器的系统结构。该传感器的系统结构简单紧凑,由读码系统和解调系统两部分组成。读码系统的核心元件是一个由若干种等间距光栅单元编码组成的编码光栅,该编码光栅上携带着与位移信息一一对应的图形编码,通过编码光栅的结构设计,可以调整光学位移传感器的分辨率和量程。图形编码信息通过光栅的自准直衍射转化为波长信息,传输至后续的解调系统中并输出数字编码,从而完成位移的测量。并通过编码光栅的独特设计,从源头上提高了传感器的环境适应能力。2、开发了两种结构的组合编码光栅,并形成了成熟的编码解码算法。组合编码光栅采用单通道循环、多通道组合的方式,在不增加光栅种类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编码光栅的总编码量;并通过错位结构的应用,不减小光栅单元格的尺寸,进一步提高分辨率。编制了叁套编码算法程序,能快速有效的将组合编码光栅的概念结构具体化、数字化,并针对不同的参数要求,提供优化设计的关键依据。根据大量计算结果,针对飞行器用光学位移传感器的设计要求,本文优先选择拥有千级编码量的"五位叁分"或"六位二分"组合编码光栅结构。通过组合编码光栅的结构优化,可以获得十万级的编码量,颠覆了传统光学编码盘主导的编码方式,为大量程应用领域的器件设计提供了新的有效思路。3、建立了成熟的组合编码光栅制作工艺。设计了一套制作精度高、可重复性好的组合编码光栅制作工艺,完成了量程100mm,分辨率100μm的"五位叁分"错位组合编码光栅的设计和制作,并利用光栅的复制技术,实现了组合编码光栅的标准化小批量产出。4、对光学位移传感器整体搭建的系统性研究。通过对传感器系统所有部件的制作、选型和匹配原则的研究,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系统搭建思路。并从实际出发,重点阐述了信号强度参考线的标定方法和意义,提出了动态信号强度参考线的标定原则,为全面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提供了技术支持。5、搭建了光学位移传感器的台架系统并完成其性能评估。搭建了传感器的台架系统,并进行信号响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五位叁分"错位组合编码光栅的制作精度和系统各元件的选型与配合很好的满足了传感器光谱响应的要求。同时在-55℃~70℃的温度范围内,测试了解调系统的输出信号,结果显示光敏元件的信号幅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呈近似线性变化,变化后的曲线依然在预先标定的参考线之上,数字信号可以准确输出,即该传感器系统展现了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6-01)
郭禹璠,陈文静,苏显渝[3](2017)在《基于频率调制二元编码光栅相位测量剖面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传统的频率调制正弦光栅用于3步相移相位测量剖面术时,系统非线性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采用二元频率调制光栅,提高3步相移相位测量剖面术计算绝对相位测量精度的方法.完成了分别采用传统正弦频率调制光栅投影和基于Floyd-Steinberg二元编码频率调制光栅投影的相移剖面术的绝对相位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正弦频率调制光栅模板的3步相移算法对系统的非线性敏感,而二元编码频率调制光栅模板既保持了利用单组条纹投影就可计算条纹绝对相位的优点,又不受系统非线性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基于频率调制光栅的相移剖面术的测量精度.计算机模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肖素枝,陶卫,赵辉[4](2016)在《基于编码光栅的空间不连续叁维物体表面的绝对相位获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快速获取空间不连续叁维物体表面的绝对相位,提出了一种基于编码光栅的相位展开方法。该方法只需投射一幅带有编码信息的光栅条纹图像,即可获取相位展开所必需的条纹级数信息,从而得到整个被测表面的绝对相位信息。根据相位-深度关系,可获得整个被测表面的叁维信息。与基于格雷码的相位展开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依赖被测物体的灰度信息,抗噪声性能更好。该方法只需额外投射一幅编码条纹图像,更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叁维测量。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王宇,陈火耀,刘正坤,郑衍畅,洪义麟[5](2015)在《用于光学位移传感器的新型数字编码光栅尺的制作(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数字编码光栅尺的结构设计并提出一种制作方法.采用紫外对准光刻、全息光刻及湿法腐蚀结合在(100)硅片上制作母光栅尺,并以具有紫外固化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为材料,将母光栅尺复制到硬基底上.实验表明,该工艺可重复性高,复制光栅尺的衍射效率高于母光栅尺的90%,并能承受航空环境-55℃~70℃的高低温冲击.光栅尺的制作准确度满足传感器的要求,信号响应准确率100%.该方法可对具有准确度高、图形复杂、工作环境恶劣等特点的微纳米结构的制作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陈斌[6](2012)在《距离编码光栅尺在卧式车床建立参考点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点介绍距离编码光栅尺在卧式车床建立参考点时的参数设置和操作方式。通过对距离编码光栅尺结构、原理和实践中的操作参数介绍,为数控机床的灵活性返回零点操作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研究与应用》期刊2012年02期)
杨辉,马英坤[7](2012)在《海德汉距离编码光栅尺在FANUC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海德汉公司推出一种带距离编码参考点标志的直线光栅尺(直线光栅尺型号后面带字母"C",以下简称直线光栅尺),使用这种光栅尺可不用为机床安装回零开关,并能返回一个固定参考点。中航工业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某加工中心为FANUC 15MB系统,采用LF183C光栅尺。(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2年04期)
安宏伟,宋丽梅,张春波[8](2011)在《基于彩色编码光栅识别的织物疵点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准确地识别织物疵点,在基于提出的适合织物的彩色编码光栅的设计方法上,研究了在各种彩色空间识别光栅的效果;并对光栅进行颜色分割、二值化、中值滤波、细化、融合等处理,使其左右光栅具有更准确的匹配.实验证明:在此方法的前提下,生成织物的叁维骨架数据更加可靠,可以更有效地识别织物疵点.(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赵勇,苏显渝,张启灿[9](2011)在《绝对编码光栅的相位细分及其在位移测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通过光栅条纹相位的精密测量,获取光栅高精度位移信息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对光栅图像采用多码道设计,用CCD二维图像传感器获取测量段光栅图像多码道信息。对最低码道图形的周期函数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基频滤波和逆傅里叶变换获得光栅截断相位分布,其余码道信息提供相位展开的级次,以此获得测量段光栅的绝对相位分布。用光刻的手段制作了实用的绝对编码光栅,基元码道的尺寸是:27.36μm用于明条纹,27.36μm用于暗条纹,最小基元码道空间周期为54.72μm,光栅长度为14008.32μm。在步长近似3μm的位移测试中,与比对的标准仪器记录值比较,标准偏差为0.2057μm,精度在亚微米量级。重复性实验表明,位置测试的稳定性为0.09μm(标准差),得到600倍以上细分的分辨力。(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程菊,王惠临[10](2010)在《滤波窗口对二元误差扩散编码光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传感系统中,二元误差扩散编码光栅可应用于产生质量较好的正弦结构光场.光学系统的低通滤波窗口成为影响系统测量精度的因素之一.比较了3种常见滤波函数,分析各自特点.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应用二元误差扩散编码光栅,采用高斯窗、汉宁窗或矩形窗作为PMP系统滤波窗口时,系统测量精度为同一量级,且窗口宽度取6倍光栅基频最佳.(本文来源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0年01期)
编码光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研究了一种新型数字式波长编码光栅光学位移传感器,作为关键硬件,用于飞行器光传操纵系统中,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提出了一种数字式波长编码光学位移传感器的系统结构。该传感器的系统结构简单紧凑,由读码系统和解调系统两部分组成。读码系统的核心元件是一个由若干种等间距光栅单元编码组成的编码光栅,该编码光栅上携带着与位移信息一一对应的图形编码,通过编码光栅的结构设计,可以调整光学位移传感器的分辨率和量程。图形编码信息通过光栅的自准直衍射转化为波长信息,传输至后续的解调系统中并输出数字编码,从而完成位移的测量。并通过编码光栅的独特设计,从源头上提高了传感器的环境适应能力。2、开发了两种结构的组合编码光栅,并形成了成熟的编码解码算法。组合编码光栅采用单通道循环、多通道组合的方式,在不增加光栅种类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编码光栅的总编码量;并通过错位结构的应用,不减小光栅单元格的尺寸,进一步提高分辨率。编制了叁套编码算法程序,能快速有效的将组合编码光栅的概念结构具体化、数字化,并针对不同的参数要求,提供优化设计的关键依据。根据大量计算结果,针对飞行器用光学位移传感器的设计要求,本文优先选择拥有千级编码量的"五位叁分"或"六位二分"组合编码光栅结构。通过组合编码光栅的结构优化,可以获得十万级的编码量,颠覆了传统光学编码盘主导的编码方式,为大量程应用领域的器件设计提供了新的有效思路。3、建立了成熟的组合编码光栅制作工艺。设计了一套制作精度高、可重复性好的组合编码光栅制作工艺,完成了量程100mm,分辨率100μm的"五位叁分"错位组合编码光栅的设计和制作,并利用光栅的复制技术,实现了组合编码光栅的标准化小批量产出。4、对光学位移传感器整体搭建的系统性研究。通过对传感器系统所有部件的制作、选型和匹配原则的研究,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系统搭建思路。并从实际出发,重点阐述了信号强度参考线的标定方法和意义,提出了动态信号强度参考线的标定原则,为全面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提供了技术支持。5、搭建了光学位移传感器的台架系统并完成其性能评估。搭建了传感器的台架系统,并进行信号响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五位叁分"错位组合编码光栅的制作精度和系统各元件的选型与配合很好的满足了传感器光谱响应的要求。同时在-55℃~70℃的温度范围内,测试了解调系统的输出信号,结果显示光敏元件的信号幅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呈近似线性变化,变化后的曲线依然在预先标定的参考线之上,数字信号可以准确输出,即该传感器系统展现了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编码光栅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华,杨延西.基于彩色编码光栅投影的双N步相移轮廓术[J].中国光学.2019
[2].王宇.基于数字式波长编码光栅的光学位移传感器研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3].郭禹璠,陈文静,苏显渝.基于频率调制二元编码光栅相位测量剖面术[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肖素枝,陶卫,赵辉.基于编码光栅的空间不连续叁维物体表面的绝对相位获取方法[J].光学学报.2016
[5].王宇,陈火耀,刘正坤,郑衍畅,洪义麟.用于光学位移传感器的新型数字编码光栅尺的制作(英文)[J].光子学报.2015
[6].陈斌.距离编码光栅尺在卧式车床建立参考点中的应用[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2
[7].杨辉,马英坤.海德汉距离编码光栅尺在FANUC系统中的应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2
[8].安宏伟,宋丽梅,张春波.基于彩色编码光栅识别的织物疵点检测方法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1
[9].赵勇,苏显渝,张启灿.绝对编码光栅的相位细分及其在位移测量中的应用[J].光学学报.2011
[10].程菊,王惠临.滤波窗口对二元误差扩散编码光栅的影响[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