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和积液中炎性介质的微观辨证研究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和积液中炎性介质的微观辨证研究

论文摘要

“微观辨证”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产物,也是中医现代化的具体表现之一。二十世纪80年代,沈自尹院士首次在《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一文中明确提出“微观辨证”这一新概念,随后郭振球教授提出了“辨证微观化”和“微观辨证学”的概念,经导师吴正治研究员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微观辨证学的学科概念,明确提出“微观辨证学是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多学科方法和技术,从微观领域探讨中医诊法和辨证原理,阐明“证”的现代科学实质及其病理变化规律,并为中医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化、微观化、定量化依据的一门中西医结合现代新兴基础学科。”并率先系统地提出和探讨了其学科性质、学科框架、学科历史阶段及学科发展方向,推动了本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微观辨证学的创立,具有阐明证候的病理生理基础,帮助中医临床的早期诊断,促进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化,有助于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和促进中医学术创新和学科分化,该学科的深入系统研究将带动传统中医病机学、中医诊法学、中医辨证学、中医治则学等众多学科的深入拓展和现代跨越,对于促进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群的发展和中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广泛深入,微观辨证学学科不断发展成熟,该学科现已分化拓展出微观诊法学、微观证候学及微观证治学三大相互关联的领域和方向。微观诊法学以舌诊和脉诊为代表,用现代科学方法阐明舌苔和脉象原理,实现舌诊和脉诊的客观化、微观化和现代化;微观证候学是应用现代多学科先进技术将传统辨证提高到细胞、亚细胞、分子乃至基因水平,以阐明中医证候的现代科学实质及其微观变化规律;微观证治学是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疾病的微观辨证进行中药干预效应研究,以探讨疾病的微观证治规律。而微观证候学是目前微观辨证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是耳科常见病,发病率较高,临床常以耳闷、耳鸣、阻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其特征为鼓室内积液,易反复发作,日久形成粘连性中耳炎,导致长期听力障碍。祖国医学虽无“分泌性中耳炎”病名,但相当于祖国医学的“耳胀耳闭”,耳胀多为病之初起,以耳内胀闷为主,或兼有疼痛,多因风邪侵袭而致,所以古人又有“风聋”之称;耳闭多为病之久者,耳内如物阻隔,清窍闭塞,听力明显下降,多为耳胀反复发作,邪毒滞留耳窍,迁延日久转化而致,故古代医籍中又有“气闭耳聋”之称。《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将“耳胀耳闭”辨证分为四型,但结合岭南地区气候、地域特点,临床以风热上壅、经气痞塞型(简称风热型),肝胆湿热、上蒸耳窍型(简称湿热型)和邪毒滞留、痰瘀交阻型(简称痰瘀型)多见。现代医学认为,SOM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明确,主要涉及中耳负压、感染、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免疫学说及多因素复合作用学说等。SOM患者的中耳积液(Middle Ear Fluid, MEF)主要是中耳腔炎性渗出所致,近几年研究表明,炎性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5-HT)、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内皮素(ET)等与MEF形成关系密切,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PAF与TNF在SOM起始阶段起关键性作用。有学者发现SOM患者血清和MEF中炎性介质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对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SOM不同辨证分型与血清和积液中炎性介质如PAF、IL-2、ET-1等水平的相关性,目前尚未见报道。本论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SOM患者不同辨证分型血清中的PAF、IL-2、ET-1含量和积液中PAF含量,并与正常健康对照组对照,以探讨SOM不同辨证分型血清和积液中炎性介质含量的变化特征,为SOM微观辨证提供客观的临床实验依据。目的:观察SOM患者血清中PAF、IL-2、ET-1和积液中PAF炎性介质含量与SOM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探讨SOM各辨证分型MEF和血清中炎性介质含量的变化特征,为SOM微观辨证提供客观的临床实验依据,阐明炎性介质在SOM发病和疾病进程中的作用实质,丰富中医诊断学微观辨证的内涵,促进中医临床辨证客观化和微观化。方法:根据《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对SOM的辨证分型,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收集SOM不同辨证分型:风热型36例,湿热型38例,痰瘀型20例,并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简称正常组)40例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SOM各组MEF和血清中炎性介质PAF、TL-2、ET-1含量,并与正常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炎性介质PAF、IL-2、ET-1含量对照分析。结果:1、SOM患者风热型、湿热型、痰瘀型血清中的PAF含量分别为117.16±19.52.168.31±35.48、89.73±10.75ng.ml-1,正常组血清中PAF含量为91.06±18.70ng.ml-1,湿热型最高,痰瘀型最低,风热型和正常组次之;SOM各证型血清PAF含量比较,正常组显著低于风热型和湿热型(P均为0.000),但与痰瘀型无显著差异(P=1.000);风热型显著低于湿热型(P=0.000),却显著高于痰瘀型和正常组(P均为0.000);湿热型显著高于风热型、痰瘀型和正常组(P均为0.000);痰瘀型显著低于风热型和湿热型(P均为0.000)但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1.000)。2、SOM患者风热型、湿热型、痰瘀型血清中的IL-2含量分别为11.65±1.73、14.20±3.66、9.83±1.60pg.ml-1,正常组血清中IL-2含量为9.91±2.94pg.ml-1, SOM患者血清中IL-2含量湿热型最高,痰瘀型最低,风热型和正常组次之;SOM各证型血清IL-2含量比较,正常组显著低于风热型和湿热型(P=0.013和P=0.000),但与痰瘀型无显著差异(P=1.000);风热型显著低于湿热型(P=0.002),却显著高于痰瘀型和正常组(P=0.002和P=0.013);湿热型均显著高于风热型、痰瘀型和正常组(P=0.002、P=0.000和P=0.000);痰瘀型显著低于风热型和湿热型(P=0.002和P=0.000),但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1.000)。3、SOM患者风热型、湿热型、痰瘀型血清中的ET-1含量分别为1.27±0.83、1.69±1.00、0.49±0.43ug.L-1,正常组血清中ET-1含量为0.64±0.53 ug.L-1, SOM患者血清中ET-1含量湿热型最高,痰瘀型最低,风热型和正常组次之;SOM各证型血清ET-1含量比较,正常组显著低于风热型和湿热型(P=0.001和P=0.000),但与痰瘀型无显著差异(P=0.515);风热型显著低于湿热型(P=0.022),却显著高于痰瘀型和正常组(P=0.000和P=0.001);湿热型均显著高于风热型、痰瘀型和正常组(P=0.022、P=0.000和P=0.000);痰瘀型显著低于风热型和湿热型(P=0.000和P=0.000),但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515)。4、SOM患者风热型、湿热型、痰瘀型MEF中的PAF含量分别为144.66±35.19、203.53±45.10、92.57±15.51ng.ml-1, SOM患者MEF中PAF含量湿热型最高,痰瘀型最低,风热型次之;SOM各证型MEF中PAF含量比较,风热型显著低于湿热型(P=0.000),却显著高于痰瘀型(P=0.000);湿热型均显著高于风热型和痰瘀型(P均为0.000);痰瘀型显著低于风热型和湿热型(P均为0.000)。5、SOM患者风热型、湿热型、痰瘀型血清中的PAF含量分别为117.16±19.52、168.31±35.48、89.73±10.75ng.ml-1,而MEF中的PAF含量分别为144.66±35.19、203.53±45.10、92.57±15.51ng.ml-1, SOM患者血清和积液中PAF含量均为湿热型最高,痰瘀型最低,风热型次之;SOM各证型血清和积液中PAF含量比较,风热型和湿热型积液中PAF含量均显著高于血清中APF含量(P均为0.000),但SOM患者痰瘀型积液中PAF含量与血清中无显著差异(P=0.505)。6、SOM患者各证型血清中PAF、IL-2、ET-1含量和积液中PAF含量变化特征一致,均以湿热型最高,风热型次之,痰瘀型最低,三型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PAF、IL-2、ET-1含量和积液中PAF含量湿热型和风热型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痰瘀型,湿热型又显著高于风热型,说明SOM患者血清中PAF、IL-2、ET-1三种炎性介质和积液中PAF在SOM各证型中的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在SOM患者血清和积液中PAF、IL-2、ET-1的高表达是SOM湿热型的特征,而中表达则是风热型的特点,痰瘀型则以低表达为主;而且湿热型和风热型患者MEF中PAF含量升高比血清中含量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痰瘀型MEF中PAF含量与血清中PAF含量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OM患者各证型血清中PAF、IL-2、ET-1含量和积液中PAF含量变化特征一致,均以湿热型最高,风热型次之,痰瘀型最低,三型之间差异显著,可以作为证型辨证的微观依据;2、血清中PAF、IL-2、ET-1含量和积液中PAF含量湿热型和风热型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痰瘀型,湿热型又显著高于风热型,在SOM患者血清和积液中PAF、IL-2、ET-1的高表达是SOM湿热型的特征,而中表达则是风热型的特点,痰瘀型则以低表达为主;3、湿热型和风热型患者MEF中PAF含量比血清中PAF含量还显著升高,而痰瘀型MEF中PAF含量与血清中PAF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SOM患者湿热型和风热型MEF中PAF含量将比血清中PAF含量变化更具有微观诊断价值;4、SOM患者血清和MEF中炎性介质PAF、IL-2、ET-1对SOM患者微观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SOM中医微观辨证提供了客观的临床实验依据,丰富了中医诊断学微观证候学的内涵,对促进中医临床辨证客观化和微观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微观辨证学的创立和发展
  • 1.2 炎性介质在SOM中的作用
  • 第二章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和积液中炎性介质微观辨证研究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第三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研究生毕业论文统计学审稿证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复方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湿热型传导性便秘临床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2)
    • [2].推拿治疗小儿湿热型腹泻2例[J]. 现代医药卫生 2017(02)
    • [3].二妙止淋汤治疗经期延长(阴虚夹湿热型)80例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16)
    • [4].张庆祥应用柴平汤治疗湿热型胸痹经验[J]. 吉林中医药 2019(10)
    • [5].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8(06)
    • [6].胆宁片治疗慢性湿热型胆道疾病45例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6(06)
    • [7].爽肺片治疗湿热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 新中医 2013(11)
    • [8].加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热型亚急性湿疹30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12(09)
    • [9].易黄止带汤对脾虚湿热型阴道炎的近期治疗价值观察[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30)
    • [10].中药外洗治疗湿热型膝关节滑膜炎53例[J]. 河南中医 2015(01)
    • [11].七味利湿散治疗小儿腹泻(湿热型)106例[J]. 新中医 2008(05)
    • [12].推拿结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湿热型腹泻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06)
    • [13].葛根芩连汤治疗肠道湿热型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4(02)
    • [14].苇茎汤加味治疗痰湿热型输卵管囊肿的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 2011(06)
    • [15].易黄止带汤治疗脾虚湿热型阴道炎效果研究[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11)
    • [16].麻杏薏甘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湿热型湿疹效果分析[J]. 心理月刊 2018(07)
    • [17].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急性腹泻疗效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11)
    • [18].黄葵胶囊治疗湿热型慢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6)
    • [19].枇连痤疮饮加减治疗湿热型粉刺30例疗效观察[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1)
    • [20].二元汤治疗婴幼儿湿热型泄泻70例[J]. 中医药导报 2009(09)
    • [21].藿朴夏苓汤加味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肠道湿热型腹泻的疗效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20(10)
    • [22].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早期(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20(19)
    • [23].128例湿热型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患者临床相关问题探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3)
    • [24].消脂方治疗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世界中医药 2016(08)
    • [25].傅金英教授治疗脾虚湿热型带下病经验[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16)
    • [26].枳术颗粒治疗胃溃疡脾虚湿热型临床研究[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04)
    • [27].风痹方治疗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16)
    • [28].芍药汤联合灌肠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11)
    • [29].湿热型不寐辨治初探[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34)
    • [30].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女性型脱发(脾虚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药信息 2016(06)

    标签:;  ;  ;  ;  ;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和积液中炎性介质的微观辨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