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对一系列黑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黑茶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茶绿色素、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咖啡因的含量;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其抗氧化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水蒸气蒸馏提取法(WDE)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两种不同提取方法,对4种黑茶样品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黑茶样品的挥发性成分中十六烷酸和芳樟醇两种化合物含量较高。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10种黑茶生茶样品中茶多酚的含量,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黑茶样品的茶多酚含量为24.79%~37.51%;以槲皮素为标准品,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23种黑茶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最大吸收波长为420nm,方法变异系数小于0.068%,方法回收率为97.5%~103.5%,黑茶样品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0.083~2.4698mg/g;测定23种黑茶样品中脂溶性色素茶绿色素的相对含量,最大吸收波长为660nm,确定了加入显色剂醋酸铜的最佳量为4.0mL,方法变异系数小于0.28%,方法回收率为:101.32%~104.9%,黑茶样品茶绿色素相对含量为为6.445~128.58mg/g;以谷氨酸为标准品,茚三酮比色法测定23种黑茶样品的游离氨基酸的百分含量,最大吸收波长为570nm,方法变异系数小于0.85%;方法回收率为93.5%~103%,黑茶样品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5%~4.9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3种黑茶样品的咖啡因的含量,流动相组成为:水-甲醇-乙酸-二甲基酰胺=70∶30∶0.05∶0.25,方法变异系数小于3.96%,方法回收率为91.7%~103.8%,黑茶样品咖啡因含量为0.8585~28.575mg/g;以邻苯三酚—碳酸盐缓冲溶液—鲁米诺发光体系的发光强度为空白发光峰值,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24种黑茶样品的抗氧化性,其IC50值为0.16~5.99mg/mL。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言第1章 茶叶简介1.1 茶叶分类1.2 黑茶1.2.1 黑茶简介1.2.2 生茶和熟茶第2章 茶叶的化学成分2.1 挥发性成分2.2 茶多酚2.2.1 茶多酚的生理功能2.2.2 茶多酚的应用2.2.3 茶多酚的提取分离方法2.3 黄酮类化合物2.4 茶绿色素2.4.1 茶绿色素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2.4.2 茶绿色素的制备方法2.5 咖啡因2.5.1 咖啡因对肌体的影响2.5.2 咖啡因的提取方法2.6 游离氨基酸第3章 茶叶的抗氧化性实验部分第1章 仪器与试剂1.1 仪器1.2 药品1.3 黑茶样品第2章 黑茶挥发性成分的测定2.1 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和收率计算2.1.1 水蒸气蒸馏提取法(WDE)2.1.2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2.1.3 收率2.2 挥发油的GC-MS 分析条件2.2.1 气相色谱条件2.2.2 质谱条件2.3 GC-MS 分析结果2.3.1 色谱图2.3.2 挥发性成分的比较2.4 结论第3章 黑茶茶多酚含量的测定3.1 样品前处理3.2 溶液的配制3.3 测试条件3.4 稳定性试验3.5 结果3.6 结论第4章 黑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4.1 样品前处理4.2 溶液的配置4.3 测试条件4.4 稳定性实验4.5 标准曲线的绘制4.6 精密度试验4.7 回收率试验4.8 结果4.9 结论第5章 黑茶茶绿色素相对含量的测定5.1 样品前处理5.2 测试条件5.3 稳定性试验5.4 显色剂用量的选择5.5 标准曲线的绘制5.6 精密度试验5.7 回收率试验5.8 结果5.9 结论第6章 黑茶咖啡因含量的测定6.1 样品前处理6.2 色谱条件6.3 色谱图6.4 标准曲线的绘制6.5 咖啡因的含量6.6 精密度试验6.7 回收率试验6.8 结论第7章 黑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7.1 样品前处理7.2 溶液的配置7.3 测试条件7.4 稳定性试验7.5 标准曲线的绘制7.6 精密度试验7.7 回收率试验7.8 结果7.9 结论第8章 黑茶抗氧化性的测定8.1 样品的提取8.2 溶液的配置8.3 鲁米诺(Luminol)-碳酸盐缓冲溶液-邻苯三酚化学发光体系及其测定8.4 抗氧化性测定及抑制率计算8.5 结果8.6 结论第9章 进一步试验设想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黑茶论文; 挥发油论文; 茶多酚论文; 黄酮类化合物论文; 茶绿色素论文; 咖啡因论文; 游离氨基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