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理论与策略——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视角

英汉翻译理论与策略——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视角

论文摘要

自翻译研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实现“文化转向”以来,文化因素成为翻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与此同时,后殖民主义翻译也逐步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并经历了一个多样化的发展。总得来说,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探讨译者、翻译活动、译文如何受权力关系制约以及译者、翻译活动和译文如何塑造或者解构权力关系。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不仅研究语言文字、文本材料和口译记录的翻译,还拓展到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影响研究,关注历史上文化翻译的史实和教训,也考察当前文化翻译中的不平衡、不平等现象,关注弱势民族、弱势文化、弱势群体,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抵制强势文化的文化侵略,力图以翻译为手段,逐渐实现弱势文化的解殖民化目标。从生态平衡世界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以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同繁荣为宗旨,力促文化多样性。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在二十世纪末引入中国后,也在国内翻译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然而,这股热潮也存在一定问题。在众多翻译研究者中,真正专注于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的为数不多,有些翻译研究者对后殖民翻译虽有所涉及,但并未做深入探讨。因此,在研究者缺乏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后殖民主义翻译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些误读与误用,如片面地戴着文化失衡的“有色眼镜”去看待翻译文本,一味主张异化、贬斥归化,将国内翻译界的“失语”状态归咎于西方翻译理论的扩张等;国内的后殖民翻译研究者也鲜有将后殖民翻译研究与现阶段英汉翻译结合考量之人。鉴于此,本文致力于对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的来龙去脉进行梳理,挖掘后殖民主义翻译的理论来源,探讨其各理论、策略的特点,为读者提供关于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相对完整、系统地介绍、引介。此外,本文也对英汉翻译的历史、现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探讨,并提出了用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及策略指导英汉翻译实践,渐进地扭转汉语和英语文化间的巨大逆差,进而实现文化上的平等对话的美好愿景及建议。本文第一章引言部分对翻译的历史及二十世纪尾叶进行的“文化转向”进行介绍,提出了要拓展翻译研究的内涵,将文化间的权力差异纳入翻译研究的范畴,即明确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的必要性。引言对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的内容进行了界定,也对本文的关键问题、主要结构作了交代。第二章探讨了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的理论来源,即后殖民主义研究及解构主义翻译。简而言之,后殖民主义研究为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提供了研究视角,而解构主义翻译则以其解构思维及方法为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提供了手段。在探讨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理论来源的同时,本章还对后殖民主义研究及解构主义翻译界的一些代表人物、代表作进行了介绍,旨在加深读者对他们的理解。第三章重点介绍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策略。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涉及地域广阔,门派众多,经历了一个多样化的发展,其中的任何门派或理论都不能涵盖也不能代表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的全部。在对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及策略进行介绍的过程中,文章着重引介了几位后殖民主义理论家(Douglas Robinson, Tejaswini Niranjana, Maria Tymoczko)及几种后殖民主义翻译策略(Foreignization, Cannibalism in Brazil, Canadian Border Writing)。第四章是将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与英汉翻译实践相结合的一章,对英汉翻译的历史、现状进行了梳理,考察了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目前在国内翻译界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让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更好地为译者所用,指导现阶段的英汉翻译实践,更好地实现英语和汉语文化间的平等对话。最后,文章结尾部分对本文进行了大致总结,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论文目录

  • English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Contents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1.1 The Turn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 1.1.2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Studies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3 Major Issue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2 Theoretical Sources of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Studies
  • 2.1 Deconstructive Translation Theories
  • 2.1.1 The Theoretical Source of Deconstructive Translation Theories
  • 2.1.2 The Establishment of Deconstructive Translation Theories
  • 2.1.3 The Deepening of Deconstructive Translation Theories
  • 2.1.4 The Integration of Deconstruc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Studies
  • 2.2 Postcolonial Studies
  • 2.2.1 The Development of Postcolonialism
  • 2.2.2 Major Postcolonial Theorists
  • 2.2.2.1 Edward Said
  • 2.2.2.2 Homi Bhabha
  • 2.2.2.3 Gayatri Spivak
  • 2.2.3 The Integration of Postcolonial Studie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 Chapter 3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Studies
  • 3.1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ies
  • 3.1.1 Douglas Robinson
  • 3.1.2 Tejaswini Niranjana
  • 3.1.3 Maria Tymoczko
  • 3.2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3.2.1 Lawrence Venuti:Foreignization
  • 3.2.2 Cannibalism in Brazil
  • 3.2.3 Canadian Border Writing
  • 3.3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Criticism
  • 3.3.1 Criticism on the Theories
  • 3.3.2 Criticism on the Strategies
  • Chapter 4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Practice
  • 4.1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 4.1.1 Domestic Research on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 4.1.2 Misuse and Misreading of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in China
  • 4.2 Translation Practi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 4.2.1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 4.2.2 Translated Work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 4.2.2.1 The Selection of Source Texts
  • 4.2.2.2 The Adop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4.3 Inspiration of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Studies to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Practice
  • 4.3.1 The Selection of Source Texts
  • 4.3.2 The Adop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4.3.3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Translation Criteria
  • Chapters Conclusion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考而不死是为神》的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以郭沫若翻译理论为指导[J]. 英语广场 2020(04)
    • [2].生态翻译理论视角下《金融时报》新闻的英汉翻译[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7)
    • [3].翻译理论综述的翻译中心法——兼评《翻译理论》[J].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18(02)
    • [4].转换生成语法与奈达的翻译理论[J]. 赤子(上中旬) 2016(23)
    • [5].本地化是翻译理论的新范式吗?[J]. 上海翻译 2017(03)
    • [6].奈达翻译理论与生态翻译学之“面对面”[J].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7(02)
    • [7].从文化翻译理论看《骆驼祥子》文化专有项翻译[J]. 黑河学院学报 2017(05)
    • [8].翻译理论创新型教材的尝试——评詹妮·威廉姆斯的新著《翻译理论》[J]. 东方翻译 2016(04)
    • [9].奈达翻译理论与生态翻译学之“面对面”[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0].解读林语堂的翻译理论——以葛浩文的《骆驼祥子》英译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31)
    • [11].国际视野下的翻译理论面面观[J]. 记者观察 2018(23)
    • [12].英语翻译理论研究方法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9)
    • [13].奈达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3)
    • [14].第十一届中西部地区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在荆州召开[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6(11)
    • [15].奈达翻译理论之贡献与局限[J]. 文教资料 2012(29)
    • [16].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J]. 校园英语 2018(14)
    • [17].林语堂翻译理论评析[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10)
    • [18].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分析[J]. 长江丛刊 2016(35)
    • [19].严复“信·达·雅”翻译理论中的“雅”——浅谈英语翻译技巧的艺术性提升[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29)
    • [20].阐释学翻译理论与史料文本翻译的解读[J]. 牡丹 2016(22)
    • [21].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J]. 明日风尚 2017(12)
    • [22].纽马克自然翻译理论在英译汉中的应用——对《小妇人》两中译本的对比分析[J]. 校园英语 2017(15)
    • [23].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比较初探[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7)
    • [24].生态翻译理论在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应用[J]. 山西青年 2017(14)
    • [25].试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方式[J]. 校园英语 2017(22)
    • [26].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英译研究综述[J]. 北方文学 2017(15)
    • [27].俄罗斯翻译理论的两大流派及其对我国翻译理论的借鉴意义[J]. 长江丛刊 2017(26)
    • [28].周氏兄弟关于翻译“信”的观点比较——以书信和序文为中心[J]. 青年文学家 2017(26)
    • [29].泰特勒和严复的翻译理论的比较和分析[J]. 智富时代 2017(08)
    • [30].翻译理论怎样帮助翻译实践[J]. 英语世界 2017(09)

    标签:;  ;  ;  ;  ;  

    英汉翻译理论与策略——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