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郡县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公九卿,郡县制,丞相,少府,玺印,御史府,属官,秦封,治粟内史,秦武王
郡县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辉[1](2018)在《从“封泥”看秦代叁公九卿制与郡县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封泥,又称泥封、艺泥,是盖有古代玺印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作为古代缄封公文书信、物品以防私拆的信验物。封泥的制作流程,是将需要保存或密封运输的物品或简牍文书用绳捆扎或囊笥盛装之后,在绳结上或封口处使用胶质黏土封缄,在黏土上抑压公私印章,并将黏土烘烤干硬。这样(本文来源于《团结报》期刊2018-10-11)
于树贵[2](2018)在《从“郡县制”到“郡国制”:陆贾社会管理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秦亡汉兴的历史过程,也是社会管理秩序转变的过程,即由"郡县制"转变为"郡国制"。陆贾遵刘邦之命,通过对"道""权""仁义""无为"等观念的整合,对先秦以来的社会管理思想兼收并蓄,建构出一套以"道"为依托,以"权"为原则、以"仁义"为目标,以"无为"为手段的管理模式,最终成功地保障了汉初"郡国制"社会管理的有序运行。(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王敏[3](2018)在《郡县制的制度变迁、功能与当代地方治理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郡县制经历了从秦汉到明清的演进,对古代的政治统治和当代中国地方治理均有深远影响。既有促进地方稳定、发展,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也形成了权力过分集中、"官本位"等不利于现代政治生活的制度惯性。因此,要正视郡县制传统的制度问题,继承郡县制的精髓,更好地运用于当代地方治理实践,提升地方社会治理水平。(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8年26期)
王川宝[4](2018)在《探寻“封邦建国”到郡县制的演变的奥秘》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封制始于商朝而成熟于西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因而是进步的。然而,战国以后,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分封制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新生的郡县制的挑战。秦始皇结束战国纷争而实现天下一统,从此开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而汉朝则是在秦的基础上巩固并开拓了封建制度。秦汉两朝,在统治者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角逐终于以郡县制的胜出告一段落。在本文中,笔者将试图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发展演变来认识秦汉政治制度的成长过程。(本文来源于《东西南北》期刊2018年08期)
曹正汉,张晓鸣[5](2017)在《郡县制国家的社会治理逻辑——清代基层社会的“控制与自治相结合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治理存在着一种稳定的模式,所谓"控制与自治相结合模式"。在清代,这种模式体现为保甲体系与乡绅和宗族自治系统同时并存;在当代,体现为网格化管理与村民(社区)自治同时并存。此种治理模式之形成原因,是现有的理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逻辑的两种主要理论——"官治能力受限论"和"社会风险论"——所不能完全解释的。我们认为,"控制与自治相结合模式"之形成,是政府在治理基层社会上,既需要降低官民冲突的风险,同时,也致力于控制和消除社会中的威胁因素,所导致的结果。通过考察清代基层社会的"控制与自治相结合模式"的形成原因,并与当代基层社会的治理模式相比较,为这种观点提供了经验支持;并且,把这种观点发展成解释基层社会治理逻辑的更一般化的风险理论。(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7年10期)
李磊[6](2017)在《中国政治传统中的郡县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郡县制度的产生,并不始自秦国或秦朝,但在全国范围内在制度层面予以整齐划一,是由秦始皇始。商周政治传统中郡县制的起源秦始皇的暴君之名,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焚书坑儒"。焚书之举的缘由,则是因一场有关地方行政制度的辩论而引发的。秦始皇叁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中置酒,70博士祝酒。来自齐地的博士淳于越说:殷周之所以能够延续千余年,是因为分封子弟功臣作为枝辅,而秦始皇拥有四海,子(本文来源于《文化纵横》期刊2017年05期)
曹锦清,曹正汉,宋亚平,李宽,唐亚林[7](2017)在《郡县制传统与当代中国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郡县中国与当代国家治理针对"郡县制传统与当代中国治理"这个主题,我简要谈以下几点思考:第一,郡县制传统与当代中国的治理。第一个核心词我认为是"传统"。何为"传统"?历史上发生过,且经过近代百年革命政党的批判否定仍然传到当代的,即为"传统"。这些制度只是"名"发生了变化而"实"没有变,是为"传统"。凡历史上发生又在历史流变的过程中消逝的制度、习俗、观点还有其他等等,即"非传统"。对于没有传到当代并且没有统入到当代制度观念中去的那些(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陈鑫高,刘红琪[8](2017)在《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周朝盛行的分封制到秦朝盛行的郡县制,从历史选择的角度来看,郡县制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分封制与郡县制两个主体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其次从传承与联系制度上、权力分配上与职责范围上分析了郡县制相比较于分封制的优势部分。再次,简单描述其局限性与弊端。最后总结了全文,得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先制度,这样才能进步。(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7年02期)
刘华夏,袁青欢[9](2016)在《王朝国家疆域治理:疆域外扩与中央集权郡县制的推行》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秦至清的王朝国家时期,出于农业国家对土地和人口的内在需求,我国的疆域治理呈现出中华文明核心疆域不断外扩的趋势。同时,王朝国家采取了以中央集权郡县制为核心的疆域治理制度,达到国家政权对疆域的掌控和治理,支撑和保证王朝国家不断开疆拓土的活动。(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6年36期)
游逸飞[10](2016)在《汉初齐国无郡论——战国秦汉郡县制个案研究之叁》一文中研究指出传世文献里汉初齐国曾经封郡、献郡、割郡,齐国有郡似无可疑。如《汉书·高帝纪》高祖"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叁县立子肥为齐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记载"齐王惧不得脱,乃用其内史勋计,献城阳郡"、《汉书·高五王传》记载吕后元年"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吕后七年,割齐琅邪郡,(本文来源于《历史地理》期刊2016年01期)
郡县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秦亡汉兴的历史过程,也是社会管理秩序转变的过程,即由"郡县制"转变为"郡国制"。陆贾遵刘邦之命,通过对"道""权""仁义""无为"等观念的整合,对先秦以来的社会管理思想兼收并蓄,建构出一套以"道"为依托,以"权"为原则、以"仁义"为目标,以"无为"为手段的管理模式,最终成功地保障了汉初"郡国制"社会管理的有序运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郡县制论文参考文献
[1].王辉.从“封泥”看秦代叁公九卿制与郡县制[N].团结报.2018
[2].于树贵.从“郡县制”到“郡国制”:陆贾社会管理思想探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8
[3].王敏.郡县制的制度变迁、功能与当代地方治理启示[J].管理观察.2018
[4].王川宝.探寻“封邦建国”到郡县制的演变的奥秘[J].东西南北.2018
[5].曹正汉,张晓鸣.郡县制国家的社会治理逻辑——清代基层社会的“控制与自治相结合模式”研究[J].学术界.2017
[6].李磊.中国政治传统中的郡县制[J].文化纵横.2017
[7].曹锦清,曹正汉,宋亚平,李宽,唐亚林.郡县制传统与当代中国治理[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8].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J].现代商业.2017
[9].刘华夏,袁青欢.王朝国家疆域治理:疆域外扩与中央集权郡县制的推行[J].学园.2016
[10].游逸飞.汉初齐国无郡论——战国秦汉郡县制个案研究之叁[J].历史地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