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效率和安全的人行横道合理间距研究

基于效率和安全的人行横道合理间距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步行是城市交通中一种重要的出行方式,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不可取代的。行人是交通环境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在人行横道处,而人行横道是我国城市中行人过街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人需要穿过街道的时候,若满足行人自由自在过街要求,势必会损害行人安全,同时也会影响车辆通畅行驶。因此如何缓解路段上过街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冲突,如何提高行人过街效率及机动车的运行效率,人行横道的合理设置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编号:2005CB724205),针对目前城市交通现状结合机动车和行人各自的交通特性,提出相应的人行横道合理间距。依据这两方面进行改善,最终提高交通流的运行效率,尽可能保障行人过街的安全性。本文研究各种城市道路条件下人行横道处行人交通流的相关特性,定性分析了人行横道处人、车运行的相互干扰过程、行人过街的运动特性、行人过街的心理特性以及行人过街效率分析;并在其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和平大道人行横道处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际观察和试验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前人分析结果,分析了行人到达人行横道的规律、行人过街的速度特性及过往车辆的速度特性,借助于VISSIM仿真环境,建立了行人过街与车辆相互作用的仿真模型,获得通行能力、车均延误、人均延误、冲突数等相关评价指标,并通过Matlab程序计算得最大李亚普诺夫指数获得交通流稳定性,依据交通流的运行特征推出人行横道上的行人过街量。通过SPSS对各个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各指标不可能在同一间距下取得最优值,则需要结合道路管理功能,综合分析不同功能道路对安全、效率与稳定的不同需求,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来确定安全、效率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平衡点,最终确定各种道路条件下人行横道的合理佳间距,研究结果对于改善交通流的稳定、效率和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现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思路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技术关键问题
  • 1.3.4 研究方案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行人过街特性分析
  • 2.1 行人过街行为分析
  • 2.1.1 行人过街的客观环境和主观需求
  • 2.1.2 行人过街心理特性
  • 2.1.3 行人过街运动特性
  • 2.1.4 行人过街行为描述
  • 2.2 行人过街交通流特性
  • 2.2.1 行人交通流基本特征参数
  • 2.2.2 行人交通流速度特性
  • 2.2.3 行人到达人行横道规律
  • 2.2.4 行人过街几个重要参数
  • 2.2.5 人车相互干扰分析
  • 2.3 小结
  • 第3章 稳定、效率和安全三者的度量
  • 3.1 交通流稳定性评价
  • 3.1.1 混沌思想
  • 3.1.2 李雅普诺夫指数
  • 3.1.3 交通流稳定性及其识别
  • 3.2 交通流效率度量
  • 3.2.1 机动车运行效率度量
  • 3.2.2 行人过街效率度量
  • 3.3 交通流运行安全判定
  • 3.3.1 交通冲突技术概述
  • 3.3.2 交通冲突技术的发展现状
  • 3.3.3 交通冲突技术的缺陷
  • 3.4 小结
  • 第4章 基于VISSIM的人行横道间距模拟实验
  • 4.1 VISSIM介绍
  • 4.2 基于VISSIM的仿真实验参数
  • 4.2.1 快速路的参数设置
  • 4.2.2 主干道的参数设置
  • 4.2.3 次干道的参数设置
  • 4.2.4 支路的参数设置
  • 4.2.5 人行横道上行人数量的设置
  • 4.2.6 定时控制方案的确定
  • 4.2.7 仿真参数
  • 4.3 行人过街仿真模型的建立
  • 4.3.1 建模思想
  • 4.3.2 模型建立
  • 4.4 VISSIM模拟的交通冲突定义
  • 4.4.1 VISSIM模拟的交通冲突数统计
  • 4.4.2 基于VISSIM的交通冲突模拟流程
  • 4.5 VISSIM模拟下的交通流稳定性、安全和效率
  • 4.5.1 主干道无控制下的实验结果
  • 4.5.2 快速路的灯控下的实验结果
  • 4.6 小结
  • 第5章 基于道路管理功能的人行横道间距的确定
  • 5.1 道路管理功能
  • 5.1.1 城市道路分级
  • 5.1.2 道路功能类别
  • 5.2 基于综合权重的人行横道间距多目标研究
  • 5.2.1 间距的选择涉及指标的处理
  • 5.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5.2.3 最佳间距的优选
  • 5.2.4 应用实例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研情况
  •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
  • 二、参与的科研项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智能网联车环境下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及安全性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20(01)
    • [2].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高速公路交通流恢复期预测研究[J]. 中国公路 2020(08)
    • [3].基于文献计量的动态交通流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8)
    • [4].研究降雨事件对交通流时空特性的影响[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20(04)
    • [5].一日内与逐日的双动态网络交通流演化[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0(04)
    • [6].智能网联车环境下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及安全性分析[J]. 电子制作 2020(21)
    • [7].基于现实与虚拟交互的交通流再现实验方法[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2)
    • [8].基于数据融合的交通流检测设施布点优化评价指标及应用研究[J]. 中国公共安全 2016(19)
    • [9].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流探测技术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34)
    • [10].弹性需求下的网络交通流逐日动态演化[J]. 物理学报 2017(06)
    • [11].动态占有率与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关系[J]. 住宅与房地产 2017(09)
    • [12].突变理论在交通流分析中的应用[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7(07)
    • [13].基于虚拟变量回归分析无人驾驶汽车对交通流的影响[J]. 文山学院学报 2017(03)
    • [14].张量分解方法视角下研究交通流网络的时空特征[J]. 时代农机 2017(04)
    • [15].考虑延迟效应的交通流宏观流体力学模型[J]. 广西科学 2017(04)
    • [16].基于交通指数云图的宏观交通流分析方法综述[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17(04)
    • [17].基于交通波模型的事故对连续交通流影响机理研究[J]. 建筑技术开发 2017(12)
    • [18].考虑车与车互联通讯技术的交通流跟驰模型[J]. 物理学报 2016(01)
    • [19].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流检测方案[J]. 智能城市 2016(05)
    • [20].船舶交通流建模与仿真研究进展[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4(06)
    • [21].路边停车对路段交通流延误影响研究[J]. 交通科技 2015(01)
    • [22].基于云模型的非机动车交通流速度仿真[J]. 公路交通科技 2015(11)
    • [23].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条件下交通流组织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4(06)
    • [24].复杂交通流条件下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协调优化方法的研究[J]. 公路 2020(08)
    • [25].基于常微分方程的城市密集交通流疏导模型[J]. 计算机仿真 2020(08)
    • [26].港内交通流影响因素与优化建议[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9(06)
    • [27].交通流网络的时空特征解析——基于张量分解方法视角[J]. 地理科学 2016(11)
    • [28].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流建模与仿真[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6(11)
    • [29].基于超级网络的空铁联合交通流分布模型[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7(05)
    • [30].考虑拥挤交通流再分配的单点自组织信号控制方法[J].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6(05)

    标签:;  ;  ;  ;  ;  

    基于效率和安全的人行横道合理间距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