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流固耦合振动的行波方法研究

管道流固耦合振动的行波方法研究

论文题目: 管道流固耦合振动的行波方法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工程力学

作者: 林磊

导师: 任建亭

关键词: 管道,流固耦合,行波法,频域

文献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载流管道的流固耦合研究有着广泛的工程背景和重要的理论和学术价值。本文以管道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流固耦合的影响,基于管道振动波是一种传播波的思想,采用行波方法分别研究了载流直管和曲管管道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对均匀的直管道,依据经典的管道流固耦合微分方程,推导了流固耦合管道系统的波导方程,通过结构节点处的边界条件建立了流固耦合系统的波散射模型。数值结果与已有成果的比较表明,行波法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而且精度远远高于有限元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管道的泊松比以及边界连接条件等因素对管道固有特性的影响,以及液体平均流速对管道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了采用支撑对管道振动进行控制的思路。 在直管道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两种方法研究弯曲管道的动力学特性。一种方法是采用曲管单元离散化,并对离散后的短直管引入弯曲刚度修正引子,同时建立平面坐标转换矩阵,从而实现了直管—弯管行波混合建模。另外一种方法是对弯曲管道直接行波建模,依据弯曲梁结构的动力学微分方程,以及流体振动微分方程,推导了弯管的流固耦合波导方程。第二种方法更加简洁、方便,极大地降低了弯曲管道振动问题的复杂性。 最后,为了验证本文所述行波法的可行性,对一多跨直管道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行波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并且计算精度优于有限元法,这证明行波法是研究管道流固耦合问题的有效方法,也说明本文所建立管道行波模型的正确性。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输流直管道的行波模型推导

2.1 管道波导方程的推导

2.2 整体坐标系下的波导方程

2.3 节点散射

2.4 系统方程

2.5 数值算例

2.6 本章小结

2.7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弯曲管道的行波模型推导

3.1 曲梁控制方程

3.2 考虑流固耦合的弯曲管道的行波解

3.4 系统行波解

3.5 数值算例

3.6 本章小结

3.7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设备

4.3 实验模型

4.4 理论分析

4.5 结果与分析

4.6 实验结论

4.7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研究展望

5.1 主要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6-27

参考文献

  • [1].基于高速摄像技术的管道车运动特性试验研究[D]. 王琪.太原理工大学2016
  • [2].不同体表比的管道车在有压管道内运行时的水流流速特性研究[D]. 郑文慧.太原理工大学2015
  • [3].关于囊体管道水力输送系统优化设计的初步研究[D]. 雷伟.太原理工大学2017
  • [4].管道车运移水力特性的初步试验研究[D]. 董显伦.太原理工大学2007
  • [5].管道车在不同导流条长度条件下运移的水力特性研究[D]. 张乐元.太原理工大学2010
  • [6].常见管道局部水头损失的数值模拟[D]. 陈朝.天津大学2008
  • [7].不同荷载条件下筒装料管道水力输送水力特性的试验研究[D]. 童学卫.太原理工大学2008
  • [8].不同直径的管道车在平直管段内运移时的水力特性模拟研究[D]. 张春晋.太原理工大学2015
  • [9].管道车在不同导流条安放角条件下运移的水力特性研究[D]. 靳文宇.太原理工大学2009
  • [10].管道车在不同载荷量下平稳运移时的环隙水流速度特征研究[D]. 刘丹.太原理工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充流管道的流固耦合计算方法研究[D]. 周天情.浙江大学2012
  • [2].基于数值分析的液压系统管道流固耦合振动研究[D]. 崔安娜.华东交通大学2009
  • [3].输流管道非线性振动模型及仿真研究[D]. 曾国华.武汉科技大学2007
  • [4].基于ANSYS的流固耦合问题数值模拟[D]. 娄涛.兰州大学2008
  • [5].埋地输流管道动力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侯庆志.西北工业大学2007
  • [6].流固耦合下压力管道动态断裂数值分析[D]. 曹明.浙江大学2006
  • [7].输流管道在粘性流动下耦合振动问题的数值方法研究[D]. 邱清水.四川大学2003

标签:;  ;  ;  ;  

管道流固耦合振动的行波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