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探析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探析

论文摘要

我国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高等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研究转型期政府、市场和高等教育的关系与特点,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经历了恢复调整、酝酿改革、积极探索、规模发展四个阶段,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尚未根本改变大学依附于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高等教育中介组织不发达等等。在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试图寻找强大的理论来指导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治理理论因其巨大的影响力,在诸多社会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充分显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治理理论对于社会实践强大的指导作用,让我们找到了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理论依据。文章在首先明确高等教育第三部门属性的基础上,确定了高等教育第三部门的社会组织地位,进而依据治理理论提出了在高等教育领域构建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共同参与的多元协商治理模式。在高等教育的多元协商治理模式中,政府应该是“有限政府”,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把握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通过不断扩大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满足公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保障高等教育的社会公益性,促进高等教育治理的良性发展。市场机制可以利用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在高等教育治理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向学生适当收取学费,让公众分担一部分办学成本;通过走产学研的道路,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弥补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市场机制虽然在高等教育领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市场本身的缺陷,通过采取积极措施,避免高等教育走向市场化的误区。第三部门也是高等教育治理的主体之一,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利用自身学术性、专业性的优势,向政府和社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使得政府和市场更好的参与高等教育治理过程。第三部门也是高等教育供给的重要力量,第三部门供给高等教育一方面可以弥补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满足公众对于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第三部门在政府与高等教育、市场与高等教育之间起到一种协调与沟通的作用,缓和矛盾,增进合作,促进高等教育治理的协调发展。就像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一样,高等教育治理作为一种公共管理过程,其本身不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可能会出现治理失灵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追求共同的价值目标、完善有关的法律体系、公正透明的信息公开制度来建设高等教育治理的外部环境、公共价值、保障制度和权力制约机制,从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平等协商对话机制,创建高等教育的治理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的和谐、进步与发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
  • 1.4 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历程、现状和困境
  • 2.1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历程
  • 2.2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就
  • 2.3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困境
  • 第三章 治理理论:分析的理论框架
  • 3.1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第三部门
  • 3.1.1 市场失灵
  • 3.1.2 政府失灵
  • 3.1.3 第三部门
  • 3.2 治理理论
  • 3.3 高等教育的第三部门属性与治理原则
  • 3.3.1 高等教育的第三部门属性
  • 3.3.2 高等教育领域的治理原则
  • 第四章 高等教育治理中的政府责任
  • 4.1 政府角色的定位:掌舵者,而不是划桨
  • 4.2 政府责任的确立:高等教育公益性的保障
  • 4.3 政府力量的加强:高等教育供给的主要力量
  • 第五章 高等教育治理中的市场机制
  • 5.1 成本分担机制的合理性
  • 5.2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市场化
  • 5.3 高等教育的市场供给——民办高等教育
  • 5.4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误区——产业化
  • 第六章 高等教育治理中的第三种力量
  • 6.1 缓冲器——高等教育中介组织
  • 6.2 高等教育多元化供给的新途径——第三部门(NGO)
  • 第七章 构建高等教育领域的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商治理模式
  • 7.1 加快公民社会的发展,创造多元主体协商的外部环境
  • 7.2 追求高等教育共同的公共价值,创造多元主体协商的共同目标
  • 7.3 完善高等教育领域的法律体系,保障多元主体协商的规范运行
  • 7.4 创建公正透明的信息公开制度,创造权力的相互制约机制
  • 第八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时代呼唤高等教育评价的中国标准[J]. 教育探究 2018(03)
    • [2].浅谈女大学生怎样走出情感世界的误区[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3].粤港澳大湾区交通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4].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逻辑与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12)
    • [5].高等教育公共科技经费投入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11)
    • [6].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枢纽建设:基础、困境与对策[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12)
    • [7].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澳门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定位和走向[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12)
    • [8].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模型研究:述评与展望[J]. 高教探索 2019(12)
    • [9].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发展思想——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思想的重大转变[J]. 重庆高教研究 2020(01)
    • [10].破除“西部意识”: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的思路与策略[J]. 重庆高教研究 2020(01)
    • [11].“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50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分析[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4)
    • [12].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法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01)
    • [13].全纳式公费高等教育——后脱贫时代的人口较少民族相对贫困治理路径论略[J]. 学术探索 2019(12)
    • [14].理性与关切: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之道与术的探寻——评《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论丛》[J]. 大学教育科学 2019(06)
    • [15].论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与现代性——基于关系思维方法论的考察[J]. 现代教育管理 2019(12)
    • [16].印度对非高等教育合作的路径、特点及对中非高等教育合作的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 2020(01)
    • [17].《山东高等教育》2019年总目录[J]. 山东高等教育 2019(06)
    • [18].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J]. 教育评论 2019(12)
    • [19].国家治理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治理变迁——高等教育治理的变与不变[J]. 大学教育科学 2020(01)
    • [20].高等教育分类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探索——《高等教育分类的理论逻辑与制度框架研究》简评[J]. 大学教育科学 2020(01)
    • [21].加拿大高等教育协会发布《应用研究调查报告》[J]. 世界教育信息 2020(01)
    • [22].作为学生自我塑造的高等教育[J]. 教育研究 2020(01)
    • [23].大数据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与优化管理[J]. 公关世界 2020(02)
    • [24].大数据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和优化研究——评《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规范化管理研究》[J]. 高教探索 2020(02)
    • [25].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理念和实践初探[J]. 科技视界 2020(03)
    • [26].《高等教育法》实施二十周年:成就、问题与改进[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02)
    • [27].基于生态学视角的高等教育体系失衡问题研究[J]. 高教探索 2020(03)
    • [28].湾区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比较的视角[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02)
    • [29].高等教育扶贫精准供给的问题、模式与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02)
    • [30].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质表征、现实困境与目标指向[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02)

    标签:;  ;  ;  ;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