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我国高校技术资源转移问题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林业经济管理
作者: 朱天天
导师: 黄清
关键词: 高等学校,技术资源,转移,制度设计
文献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随着科技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的竞争已逐渐转变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争。我国的科技资源主要分布于经济领域之外的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的功能已转变为培养人才、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强化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在此背景下出现的高等学校的技术资源转移,是国家顺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和组织高等学校参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结果,是在经济制度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背景下出现的新生事物,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的产物。 总体上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学校的技术资源转移制度安排正在从原来的“政府主导型”的模式,逐步向“市场主导型”模式过渡和转变。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础比较薄弱,加之对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使得我国高等学校技术资源转移的制度安排会比发达国家更加复杂。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某种制度设计,首先必须明晰构成该问题的基本要素、各要素之间以及各要素与社会经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其次,对制度设计的优劣要有一个客观评价标准。 本文按照这个基本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论思想,同时还借鉴和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在对国内外技术资源转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把技术资源转移结构为人力资本要素、技术商品要素、技术资本要素和制度要素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相互作用和藕合的系统,然后,建立了技术资源转移的效率函数。该效率函数一方面使我们评价技术资源转移制度的效率高低有了客观的标准,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清晰了技术资源转移制度设计的优化路径。在明确了优化路径基础上,将技术转移四要素构成的体系纳入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大系统中,分析了高等学校技术资源转移供求双方的特点,探讨如何整合大学的科技资源,使高等学校技术资源转移具有可持续性,充分论证了技术转移的制度设计不应仅单纯就技术资源转移论技术资源转移,必须将其纳入社会经济的大系统中,最终使技术资源转移与社会经济要素,大系统与子系统相互之间达成协调发展。最后,本文将高等学校技术资源转移制度安排纳入国家创新体系设计中,在宏观上,从市场建设,法律环境建设等方面,设计了适合我国高等学校技术资源转移的制度模式;在微观上,从高校自身出发,提出高校提高技术资源转移效率的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1 国外的研究述评
1.3.2 国内的研究述评
1.4 论文结构、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2 高校技术资源转移的理论基础
2.1 我国高校技术资源转移的概念及界定
2.1.1 技术资源转移的概念阐释
2.1.2 我国高校技术资源转移的概念
2.2 我国高校技术资源转移的机制
2.2.1 我国高校技术资源转移的动因
2.2.2 我国高校技术资源转移的路径
2.3 我国高校技术资源转移的制度设计理论
2.3.1 制度的内涵
2.3.2 制度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高校技术资源转移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高校技术资源转移的情况分析
3.1.1 我国高校技术资源转移的现状
3.1.2 我国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现状分析
3.2 国外高校技术资源转移模式借鉴
3.2.1 美国高校的技术资源转移模式
3.2.2 日本大学的技术资源转移模式
3.2.3 两国大学技术资源转移的共同特点
3.3 本章小结
4 高校技术资源转移的一般性分析
4.1 技术资源属性分析
4.1.1 技术资源的一般属性分析
4.1.2 技术资源的特殊性分析
4.2 高校技术资源转移的系统构建
4.2.1 人力资本要素
4.2.2 技术商品要素
4.2.3 技术资本要素
4.2.4 制度要素
4.3 高校技术资源有效转移的总体目标
4.3.1 技术资源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运行
4.3.2 经济资源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运行
4.3.3 社会资源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运行
4.4 本章小结
5 高校技术资源转移的效率分析
5.1 技术资源转移的帕累托效率分析
5.1.1 技术资源供给与需求的一般均衡
5.1.2 技术资源转移的帕累托效率
5.2 高校技术资源转移的效率函数
5.2.1 高校技术资源转移的效率函数
5.2.2 效率函数最大化的条件
5.3 技术资源配置效率的博弈均衡
5.3.1 人力资本资源功能的释放需求
5.3.2 技术资本资源功能的释放需求
5.3.3 技术制度资源功能的释放
5.3.4 技术资源转移系统与其它组织系统的作用关系
5.4 高校技术资源转移效率的优化路径
5.4.1 正确判定不同技术资源转移要素发挥作用的功能区
5.4.2 正确处理不同技术资源要素之间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6 高校技术资源转移的协调性分析
6.1 技术资源转移的主体行为分析
6.1.1 高校技术资源转移的行为分析
6.1.2 企业技术资源转移的行为分析
6.2 技术资源转移的协调原则
6.2.1 主体分工原则
6.2.2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
6.2.3 技术资源转移效率博弈原则
6.3 高校技术资源转移的整体协调分析
6.3.1 技术资源转移的要素协调
6.3.2 技术资源转移同经济资源配置的协调
6.3.3 技术资源转移与社会资源配置的协调
6.4 高校技术资源转移的协调效应
6.4.1 技术资源转移对社会、经济初始条件的依赖性
6.4.2 技术资源转移过程控制的复杂性
6.5 本章小结
7 我国高校技术资源有效转移的制度安排及对策建议
7.1 我国高校技术资源有效转移的制度安排建议
7.1.1 高校技术创新与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7.1.2 高校技术资源转移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7.1.3 建立国家网上技术交易中心
7.2 加快我国高校技术资源有效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7.2.1 继续培育高校高新技术产业
7.2.2 加强与科技中介的联系
7.2.3 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21
相关论文
- [1].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国企业学习战略研究[D]. 范黎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 [2].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联盟及体系研究[D]. 梁祥君.合肥工业大学2004
- [3].论发展地方高校科学研究[D]. 王志刚.华中科技大学2004
- [4].高校知识管理创新模式研究[D]. 夏晶.武汉理工大学2005
- [5].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制度选择研究[D]. 郝远.华中科技大学2005
- [6].高校科研质量改进研究[D]. 周文泳.同济大学2006
- [7].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与现状[D]. 吕建荣.西北大学2007
- [8].高校知识转移的机理及效率研究[D]. 吴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