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有蹄类动物一般具有性别体二型现象,即成年雄鹿要明显大于成年雌鹿。这种雌雄个体的体形大小不同被认为是导致性别分离现象的内因之一,但其机制目前还没有公认的解释。有蹄类动物的性别分离机制研究已成为动物生态学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虽然早期提出的释性别分离机制解释假说有许多,但近年来普遍被研究者们接受的假说是食物选择假说、捕食危险假说和活动预算假说这三个假说。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物种和同种动物在不同生境条件下性别分离的有无或分离程度的大小有所差别,所适用的性别分离假说也不同。活动预算假说是以上三大假说中提出较晚和争议较多的假说,虽有部分研究证明其适用性,但更多的报道结果否定了这个假说。活动预算假说强调的是“由于成年雌雄个体(或携幼与非携幼成年雌性个体)的身体体型大小的差异导致营养需求的不同,以及雌雄个体之间消化效率存在差异,导致在不同行为的时间分配上产生差别”。本研究测定了海南坡鹿(Cervus eldi)雌雄个体的体二型差异、活动时间分配和性别分离程度,验证了活动预算假说在海南坡鹿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海南坡鹿雄鹿在体重和体形大小上明显大于雌鹿,发情期与非发情期均存在生境、空间和社会性性别分离现象,但发情期比非发情期的性别分离程度(指数)要高。无论在发情期或非发情期,雌雄坡鹿在采食行为和其它行为的时间分配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雌鹿在采食上花费的时间要大于雄鹿,而雄鹿则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其它行为上。海南坡鹿的活动预算测定结果支持活动预算假说的预测。本研究将2007年非发情期的社会性性别分离指数与2003年同时期的分离指数比较,其结果表明密度影响社会性别分离。我们认为,活动预算的差异性不仅与营养的需求或生理特征有关,也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作用,包括食物条件和坡鹿密度等因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26头到两千 海南坡鹿劫后重生 撒尿和泥不光有小男孩 还有雄坡鹿[J]. 环境与生活 2017(07)
- [2].大田保护区火烧草地植被对海南坡鹿栖息地的影响[J]. 热带林业 2018(04)
- [3].海南坡鹿何时能入方寸[J]. 集邮博览 2012(09)
- [4].珍稀动物之——会“飞”的鹿——坡鹿[J].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2009(07)
- [5].景观变化对海南坡鹿栖息地分布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4(06)
- [6].蟒蛇种群动态、空间分布对海南坡鹿种群动态的影响[J]. 野生动物 2013(01)
- [7].海南坡鹿[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2(08)
- [8].海南坡鹿在广州地区的饲养与繁殖[J]. 广东林业科技 2012(04)
- [9].简述海南坡鹿资源保护研究现状[J]. 热带林业 2012(04)
- [10].海南猴猕岭自然保护区野放海南坡鹿的生境选择[J]. 四川动物 2010(06)
- [11].海南坡鹿对采食场地及食物的选择[J]. 动物学杂志 2009(03)
- [12].海南坡鹿的起源、进化及保护[J]. 兽类学报 2009(04)
- [13].海南坡鹿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与防治对策[J]. 野生动物 2008(04)
- [14].海南坡鹿野放种群的社区共管[J]. 野生动物 2008(05)
- [15].走近海南坡鹿[J]. 知识就是力量 2009(12)
- [16].猴猕岭野放坡鹿种群与栖息地现状[J]. 热带林业 2008(01)
- [17].降雨对海南坡鹿昼间行为节律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09(04)
- [18].反刍动物采食行为遥测笼头在野生海南坡鹿中的初步试用[J]. 兽类学报 2008(04)
- [19].最新关注[J]. 中学生英语 2020(01)
- [20].南方有佳木 南方有坡鹿[J]. 旅游 2008(12)
- [21].海南坡鹿栖息地的外来植物调查[J]. 野生动物 2012(06)
- [22].海南坡鹿一般临床性检查及防治对策[J]. 热带林业 2014(04)
- [23].海南坡鹿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 广东林业科技 2014(01)
- [24].野放海南坡鹿的群大小与组成及社群分离[J]. 四川动物 2010(03)
- [25].海南坡鹿种群发展动态与保护建议[J]. 四川动物 2008(01)
- [26].海南坡鹿种群生活史特征及种群动态趋势预测[J]. 兽类学报 2009(01)
- [27].海南坡鹿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J]. 生物技术 2008(02)
- [28].大田海南坡鹿保护区生境改造及重建的探讨和研究[J]. 热带林业 2016(04)
- [29].海南坡鹿MD2 cDNA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J]. 热带生物学报 2011(01)
- [30].海南坡鹿MYD88 cDNA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