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有2亿多农民工,实际进城的大概有1.5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工这支新型的劳动力大军正日益壮大,与此同时,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问题也日益凸显。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不仅关系到农民工群体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我们的政府和社会都应该负起应尽的责任,对于农民工的公共服务给予制度性的保证和有效的支持。本文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引入新公共服务理论以及治理理论,从供需均衡的视角来分析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据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存在着供需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在主体方面,供给者缺位与需求者众多,农民工规模大、数量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强烈,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农民工的公共服务被排斥在了流出地与流入地之外;其二,在内容方面,供给难以有效满足需求,政府为农民工提供的公共服务呈现出了供不应求、供非所求的局面;其三,在方式上,供给路径单向度,政府在为农民工提供公共服务时,是“自上而下”的模式,政府提供什么服务,农民工就只能被动地接受什么服务。基于上述问题,本论文对农民工公共服务所存在的供需矛盾进行了原因解析:首先,在制度层面,存在着户籍制度的不合理、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健全等情况;其次,在公共服务的主体层面,表现出了政府服务理念的扭曲以及服务职能的缺位;再次,在公共服务的客体层面,农民工权利意识淡薄、经济承受能力差以及组织程度低,造就了农民工的弱势群体地位。最后,本研究结合现实情况,在中山市积分制的启示下,针对农民工公共服务中的供需矛盾及其原因,提出了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的有关对策建议:一是要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职能,做到以人为本;二是要健全相关制度,以保障农民工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三是要拓展服务主体,走“政府主导——多中心治理”之道;四是要以公民的需求为导向来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的内容体系;五是要循序渐进地改善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六是要提升农民工的素质,从而从根本上为解决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问题作好准备。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一、导论(一) 选题背景(二)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 选题的目的2. 选题的意义(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 关于公共服务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2. 关于地方公共服务供给与人口流动的研究3. 关于农民工公共服务方面的研究(四)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主要理论依据1. 核心概念的界定2. 主要的理论依据(五) 研究方法1. 规范研究的方法2. 实证研究的方法3. 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铺4. 文献法(六)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1. 创新之处2. 不足之处二、农民工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及其原因解析(一) 农民工公共服务中存在的供需矛盾1. 主体上:供给者缺位与需求者众多的矛盾2. 内容上:供给难以有效满足需求3. 方式上:供给路径单向度(二) 农民工公共服务存在供需矛盾的原因解析1. 相关制度的不健全2. 政府服务理念的扭曲以及服务职能的缺位3. 农民工的弱势群体地位三、中山市"积分制":城市政府加强农民工公共服务的创新之举(一) 中山市积分制调研情况概述(二) 制度创新的背景与实践1. "积分制"创新的背景2. "积分制"实施的情况(三) 公共服务的对象——为哪些农民工服务(四) 公共服务的内容——提供哪些公共服务1. 底线生存的公共服务2. 促进发展的公共服务(五) 公共服务的实现途径——怎样为农民工提供公共服务四、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中山市积分制的启示与借鉴(一) 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职能:以人为本1. 转变服务理念2. 强化服务职能(二) 健全相关制度:保障农民工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1. 改革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2. 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三) 拓展服务主体:多中心治理1. 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2. 加强多中心治理(四) 完善公共服务内容体系:以公民需求为导向1. 在宏观制度层面2. 在微观操作层面(五) 改善公共服务的实现途径:循序渐进(六) 提升客体素质:变弱为强1. 强化农民工的权利意识2. 把农民工纳入职业培训总体规划3. 提高农民工的组织程度参考文献附录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学术实践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供需均衡论文; 农民工论文; 公共服务论文;
供需均衡视角下的农民工公共服务研究 ——以中山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