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清NO、TNF-α含量影响的研究

针药结合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清NO、TNF-α含量影响的研究

论文摘要

缺血性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中医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因此研究缺血性中风的病理生理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寻求适当、有效、方便的治疗措施,是中医临床及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包含综述和实验研究两部分,其中综述概括了传统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总结了近年来针、药对脑缺血疾病脑组织、血液中NO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及近年来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情况;实验部分包括: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后12h,24h,3d不同时间缺血侧脑组织形态学改变,血清中TNF-α、NO含量的变化,以及针药结合对以上各项指标的影响,以进行针药结合综合疗法与单一针刺疗法及针药各时间段的疗效比较,并探讨针药结合对其影响的调节机制,进而为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一种较好的新的治疗途径。方法:SD雄性大鼠150只,体重320±20g,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模型组、针刺组、针药结合组(各45只)。采用线栓法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在相应的时间针刺百会透曲鬓穴,针药结合组在针刺的同时行脑血康灌胃。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缺血侧脑组织神经元缺血坏死情况,炎症免疫反应改变,炎性细胞粘附、浸润情况;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血清NO的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α的含量。结果:(1)局灶性脑缺血早期(12h-3d)缺血皮质出现神经元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聚集、粘附及浸润,脑组织坏死范围和程度随着病程进展,炎症反应的继续而扩大加重。针药结合可降低炎性细胞粘附、浸润,减缓炎症免疫反应,减轻神经元坏死程度。(2)在脑缺血12h、24h、3d后血清中NO的含量较正常高(P<0.05),且呈逐渐增高的趋势。针药结合与针刺均能降低其含量(P<0.05),并且24h及3d时针药结合疗法优于针刺疗法(P<0.05)。(3)在脑缺血12h、24h、3d后血清中TNF-α含量较正常高(P<0.05),但在此时间段内12h时含量最高,24h和3d时逐渐降低,针药结合能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清TNF-α的含量(P<0.05),并且在三个时间点作用效果优于单一针刺方法(P<0.05)。结论:针药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某些自由基的产生、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从而抑制细胞毒性物质的释放,抑制了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发生,改善了微循环,促进了大脑血供,有利于大鼠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且针药结合综合疗法调节作用要优于单一的针刺疗法。总之,针药结合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进一步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能够有效的调节各细胞因子的网络平衡关系,从而调整机体紊乱功能状态行脑保护的作用。这可能是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机理之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传统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
  • 1 古代医家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
  • 2 近代医家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药物及针刺对脑缺血疾病脑组织、血液中NO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 1 西药的相关性研究
  • 2 中药的相关性研究
  • 3 针刺的相关性研究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近年来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概况
  • 1 体针疗法
  • 2 头针疗法
  • 3 腹针疗法
  • 4 眼针疗法
  • 5 火针疗法
  • 6 围针疗法
  • 7 其他针法疗法
  • 8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分析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针药结合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清NO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
  • 3 针药结合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清TNF-α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
  • 4 针药结合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脑组织的影响及其机制
  • 5 实验性脑缺血血清NO与TNF-α的关系
  • 6 本实验的不足及改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病理图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针药结合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清NO、TNF-α含量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