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的农村宗教团体研究 ——以皖中大司村为例

转型时期的农村宗教团体研究 ——以皖中大司村为例

论文摘要

本文试图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出发,采用实地调查与访谈的方法,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视角,通过对皖中大司村的宗教团体状况的调查,对该村的宗教团体状况做出客观描述,并对该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宗教团体在我国现实社会结构中的定位、现实困境、与其他农村民间组织的关系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村民间组织中的宗教团体在社会转型时期中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论文由导论与正文组成。导论部分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说明研究的缘起并阐述选题的价值和意义。(二)界定了几个关键性概念:社会转型、宗教、宗教团体、农村宗教团体。(三)明确了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以及资料来源。(四)对我国当代农村宗教团体的研究现状进行理论梳理。(五)说明了所选定调查地点的理由。正文共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司村概况”。主要介绍了该村的自然、地理、历史及当今发展状况。第二部分是“大司村的宗教团体发展现状”。主要对该村的信教群众在佛教、基督教的信仰情况分别做了描述,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宗教团体的成因、特征与现实困境做了分析与比较。第三部分是“农村宗教团体在社会结构中的定位”。从农村宗教团体与其他农村民间组织的关系,以及与政府组织的关系入手,运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框架,分析农村宗教团体在社会结构中的“第三部门”定位。第四部分是“农村宗教团体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思考”,该部分是在前三部分的基础上对当前农村宗团体问题做出的理论方面的思考,即对作为社会子系统的农村宗教团体的社会功能进行探讨,主要运用默顿提出的经验功能理论,指出农村宗教的“显功能”与“潜功能”的具体表现。第五部分是关于本文的小结和讨论。小结部分着重指出了文章的不足,并对本文观点的普遍性、适用性与特殊性加以说明,以及提出几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特点是运用组织社会学与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与方法,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对农村宗教团体进行理论探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 四、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五、所选定调查地点的理由
  • 第一章 大司村概况
  • 一、大司村的自然环境
  • 二、大司村的历史文化
  • 三、大司村当今发展现状
  • 第二章 大司村宗教团体的发展现状
  • 一、大司村宗教信仰状况
  • 二、农村宗教团体的成因
  • 三、农村宗教团体的发展特点
  • 四、农村宗教团体的现实困境
  • 第三章 农村宗教团体在社会结构中的定位
  • 一、农村宗教团体与其他农村民间组织的关系
  • 二、农村宗教团体与基层政权组织的关系
  • 三、农村宗教团体——社会结构中的"第三部门"
  • 第四章 农村宗教团体的功能
  • 一、农村宗教团体的显功能
  • 二、农村宗教团体的潜功能
  • 结语
  • 一、本研究的普适性与特殊性
  • 二、文章的不足之处
  • 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粮食银行”为科学种植“保驾护航”[J]. 农村新技术 2009(21)
    • [2].无本加工促增收[J]. 山东农机化 2010(08)

    标签:;  ;  ;  ;  

    转型时期的农村宗教团体研究 ——以皖中大司村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