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利用盆地沉降史、石油构造分析等技术和理论,从南阳凹陷构造、沉积演化及其时空配置关系研究入手,分析南阳凹陷构造形成机制、断裂作用活动期次、断裂系统展布特征,沉积演化特征及沉积、构造时空配置关系。充分利用油气成藏理论,分析南阳凹陷魏岗、张店、东庄三个油田的油藏特征,油气成藏作用过程的各要素时空配置关系及成藏控制因素,探讨油气运移、聚集机理,总结油气成藏模式,预测各类油藏地质特征、分布富集规律。分析了油气运移较集中的路径为输导层的油气运移输导脊,南阳凹陷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输导脊,即鼻状构造-岩性输导脊和背斜-岩性输导脊。鼻状-岩性输导脊主要位于魏岗-北马庄地区和张店地区,而背斜-岩性输导脊主要位于东庄凹陷内。输导脊具有明显的继承性,输导脊控制了南阳凹陷油气的运移与聚集,沿输导脊的方向指示了油气运移较集中的指向和路径。分析解剖了不同构造区带油气藏的类型、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南阳凹陷油气藏类型,平面上,主要分布在烃源岩成熟区内和边缘;纵向上,主要分布于核二段和核三1段,为自生自储式。其控制因素主要受构造单元的控制(即北部斜坡带、中央凹陷带和南部断超带),也受岩性组合、生储盖配置方式的控制。这三个构造带的不同部位分布着不同的油藏类型,北部斜坡内带主要分布有断鼻、断块及断层-岩性油藏;中央凹陷带主要分布有断鼻、断块及断层-岩性油藏;而南部断超带则主要分布有背斜、断背斜和砂岩上倾尖灭油藏。系统总结了南阳凹陷油气成藏规律,建立了魏岗、张店、东庄三个成藏组合体模型。魏岗成藏模型以垂、侧向运移兼有,中央断层控制油气成熟度及富集程度的断鼻断块成藏模型,即断层对成藏的垂向有沟通作用;张店成藏模型以侧向运移为主,断层遮挡的断鼻油藏成藏模型,即断层对成藏的垂向连通作用较小;东庄油田以垂向运移为主,为断层切割的断背斜油藏成藏模型。围绕南阳凹陷成藏规律研究这个主题,进一步完善了南阳凹陷构造形成机制,建立了南阳凹陷油气运聚模式;分区带对勘探目标进行了评价和描述,为南阳凹陷下一步的勘探指明了方向。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1 绪言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2 研究内容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1.4 具体工作量1.5 创新点2 研究区基本地质特征2.1 地层2.1.1 区域地层2.1.2 核桃园组地层划分2.2 构造特征及其演化2.2.1 区域构造背景2.2.2 构造单元划分2.2.3 断裂特征2.2.4 构造特征2.2.5 构造沉降史分析2.2.6 构造演化史2.3 沉积体系2.3.1 沉积体系构成特征2.3.2 沉积体系展布特征2.3.3 沉积演化2.4 储层特征2.4.1 储层岩石类型及特征2.4.2 沉积微相及砂体类型2.4.3 储层物性3 油气成藏机理及模型分析3.1 油气运移与成藏动力3.1.1 油气运移输导条件分析3.1.2 流体势与油气运移指向分析3.1.3 凹陷温压场与流体势演化3.1.4 沉降过程、超压演化及断裂活动性的耦合分析3.2 油气成藏时间与期次3.2.1 圈闭形成与油气生成时期分析3.2.2 油气成藏时期分析3.3 油气成藏模型3.3.1 断鼻断块成藏模型3.3.2 断鼻油藏成藏模型3.3.3 断背斜油藏成藏模型4 成藏主控因素及油气聚集规律4.1 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4.1.1 成藏要素4.1.2 成藏作用4.1.3 时空匹配关系4.2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4.2.1 中部凹陷带鼻状构造群成藏分析4.2.2 断裂与油气富集的关系4.2.3 岩性油藏的形成与分布4.2.4 上倾尖灭油藏的形成与分布4.3 油气聚集规律4.3.1 生油凹陷控制的油气分布规律4.3.2 构造分带性控制的油气分布规律4.3.3 不同油源的油气分布规律4.3.4 油气分布差异性规律4.3.5 油气富集分布规律5 勘探目标评价及勘探潜力分析5.1 南部断超带勘探潜力分析5.1.1 黑龙庙地区5.1.2 北马庄-赵岗地区5.1.3 东庄南部地区5.1.4 南部断超带基岩5.2 中部凹陷带勘探潜力分析5.2.1 魏岗地区5.2.2 魏岗南部红1 井区5.2.3 张店地区5.2.4 东庄背斜构造带5.2.5 东赵庄地区5.3 北部弯折带勘探潜力分析5.3.1 白秋地区5.3.2 东庄断坡带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申请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断裂系统论文; 成藏规律论文; 运聚模式论文; 勘探潜力论文; 南阳凹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