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从腐败的玉米秸秆上分离得到一株能够发酵生产耐热耐酸性的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经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鉴定为Tolypocladium cylindrosporum syzx4。然后利用计算机辅助的方法对此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菌株的筛选过程和酶的发酵过程申请了国家专利。首先,使用Plackett-Burmans实验设计法对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产酶显著性的分析,培养基组分对β-葡萄糖苷酶生产影响排序为:TCS>KH2PO4> SM=(NH4)2SO4;然后应用计算机辅助模型拟合的方法对培养基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建立的模型包括响应面法和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模型表现的非常优异,得到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TCS 26.274 g/L,SM 7.066 g/L, KH2PO41.991 g/L, (NH4)2SO42.328 g/L,其它成分保持原始值,30℃,初始pH值为5时,发酵8天,此时发酵生产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可以达到2.714U/mL。接下来对Tolypocladium cylindrosporum syzx4发酵生产的β-葡萄糖苷酶进行纯化、性质分析、糖化和同步糖化发酵气爆玉米秸秆的应用研究。酶的纯化过程采用的是硫酸铵沉淀法,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法和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法。纯化后相对于纯化前的粗酶液活力提高了9.47倍,回收率为12.27%,得到的酶活力为40.50U/mL。SDS-PAGE结果显示为分子量为58.6 kDa的一条带,表明达到了电泳纯,Native-PAGE的结果表明此β-葡萄糖苷酶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酶学性质分析以β-葡萄糖苷酶对常用的三种水解底物为对象即纤维二糖,水杨素和p-NPG,研究了酶的水解性质,水杨素为底物时Km为8.8 mmoL/L Vmax为25.6 mmoL/s和Kcat为53.89 s-1;以纤维二糖为底物时得到Km为2.59mmoL/L、Vmax为45.3 mmoL/s和Kcat为95.37s-1;对硝基苯-β-D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时得到Km为0.85 mmoL/Lmax为85.23 mmoL/s和Kcat为179.43s-1;以p-NPG为底物时,酶对葡萄糖的抑制常数Ki为3.95 mmoL/L,对葡萄糖醛酸内酯的抑制常数Ki为13.29μmol/L,β-葡萄糖苷水解酶具有较强的耐受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内酯的的性能,温度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广泛的温度适应性在35到70℃反应时酶活性保留了85%以上;该酶耐酸性很强,在pH值为3.0时活力比标准测定方法提高了20%,在酸性条件下比中性条件下稳定。最后,研究了此β-葡萄糖苷酶和其它商业化的纤维素酶复配对气爆秸秆糖化和同步糖化发酵方面的应用,经过单因子方法设计和统计学分析优化,确定糖化条件为:基质浓度为3.05%、糖化pH值为3.73、糖化温度为43.38℃和酶配比中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为0.91时,糖化率达到88.41%;同步糖化发酵结果证明,添加Novo-188商业化β-葡萄糖苷酶的乙醇产量比不添加β-葡萄糖苷酶的提高了50.4%,比添加同等酶活力的商业化Novo-188β-葡萄糖苷酶的乙醇产量提高了32.9%。添加Syzx4苷酶比不添加苷酶乙醇产量提高了一倍。添加Syzx4生产乙醇的速率方面也明显的优于其它两种反应体系。48h乙醇产量已经接近了17.5g/L,120h连续发酵乙醇产量可以达到23.8g/L。本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气爆秸秆的糖化过程还是在同步糖化发酵过程中,此β-葡萄糖苷酶都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证实了从腐败玉米秸秆中分离得到的Tolypocladium cylindrosporum syzx4菌株为开发新型β-葡萄糖苷酶制剂提供了应用基础和理论研究。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中文摘要Abstract英文缩略语第一章 前言1.1 β-葡萄糖苷酶1.1.1 β-葡萄糖苷酶简介1.1.2 β-葡萄糖苷酶的定义和分类1.1.3 β-葡萄糖苷酶的来源与制备1.1.3.1 β-葡萄糖苷酶来源的研究1.1.3.2 β-葡萄糖苷酶制备的研究1.1.3.3 β-葡萄糖苷酶纯化的研究1.1.4 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1.1.4.1 β-葡萄糖苷酶在哺乳动物中的作用1.1.4.2 β-葡萄糖苷酶在昆虫中的作用1.1.4.3 β-葡萄糖苷酶在植物中的作用1.1.4.4 β-葡萄糖苷酶在微生物中的作用1.1.5 β-葡萄糖苷酶的生物化学性质1.1.5.1 β-葡萄糖苷酶的结构研究1.1.5.2 β-葡萄糖苷酶的催化机制研究1.1.5.3 β-葡萄糖苷酶的底物结合特异性的研究1.1.5.4 β-葡萄糖苷酶水解底物时酶学动力学参数的研究1.1.5.5 β-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剂和协同作用因子1.1.5.6 β-葡萄糖苷酶的pH值和温度稳定性1.1.6 β-葡萄糖苷酶活力测定方法1.2 ITS序列在真菌种属鉴定中的应用1.2.1 rDNA及其相关信息1.2.2 ITS序列的获取和应用1.3 燃料乙醇的研究进展1.3.1 燃料乙醇的研究综述1.3.2 我国纤维质乙醇的发展现状1.3.2.1 我国目前乙醇工业的状态1.3.2.2 我国的木质纤维素乙醇技术1.3.2.3 酶水解技术在纤维乙醇生产中的应用1.3.2.4 纤维质乙醇的发酵工艺1.3.2.5 纤维质乙醇的发展趋势1.4 计算机辅助模型在过程优化中的应用1.4.1 单因子实验法1.4.2 计算机相关的实验设计方案1.4.2.1 正交实验设计法1.4.2.3 响应面法1.4.2.4 人工智能方法在过程优化中的应用1.5 本文研究的意义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新型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和发酵条件的模拟优化2.1 引言2.2 试剂和材料2.2.1 常用的试剂和仪器2.2.2 培养基及其组成成分2.2.2.1 富集培养培养基2.2.2.2 初筛培养基2.2.2.3 纤维二糖诱导培养基2.2.2.4 产酶培养基2.3 仪器设备2.4 实验方法2.4.1 初筛和菌株保存2.4.2 复筛和菌株保存2.4.2.1 种子液的制备2.4.2.2 酶活力复筛和菌株保存2.4.3 β-葡萄糖营酶活力测定2.4.4 syzx4菌株的显微形态的初步鉴定2.4.5 syzx4菌株的分子生物学的鉴定2.4.5.1 syzx4菌株基因组的提取和ITS序列的测定2.4.5.2 syzx4菌株的鉴定2.4.6 以工农业废料为碳源和氮源生产β-葡萄糖苷酶2.4.7 菌株的基本培养条件2.4.8 测定酶活力2.4.9 酶活力生产曲线的测定2.4.10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在产酶培养基优化中的应用2.4.11 响应面分析法2.4.13 人工智能技术在syzx4菌株发酵培养基优化中的应用2.4.14 syzx4菌株发酵条件优化结果2.4.14.1 摇瓶转速对β-葡萄糖苷酶发酵生产的影响2.4.14.2 发酵温度对β-葡萄糖苷酶发酵生产的影响2.4.14.3 培养基初始pH值对β-葡萄糖苷酶发酵生产的影响2.5 实验结果2.5.1 β-葡萄糖苷酶生产菌株粗筛结果2.5.2 syzx4菌株的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2.5.2.1 syzx4菌株的显微形态分析结果2.5.2.2 syzx4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2.5.3 syzx4菌株培养基优化结果2.5.3.1 单因子筛选碳、氮源2.5.3.2 酶活力和生产率曲线的测定2.5.3.3 Plackett-Burman实验影响β-葡萄糖苷酶产量因子评价结果2.5.3.4 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培养基2.5.4 人工智能技术对syzx4菌株发酵培养基优化的结果2.5.4.1 发酵过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2.5.4.2 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人工神经网络发酵模型的优化2.5.5 syzx4发酵条件的优化的结果2.5.5.1 摇瓶转速对β-葡萄糖苷酶发酵的影响2.5.5.2 温度对β-葡萄糖苷酶发酵的影响2.5.5.3 pH值对β-葡萄糖苷酶发酵的影响2.6 本章总结第三章 β-葡萄糖苷酶的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3.1 实验试剂和仪器3.1.1 实验试剂3.1.2 实验仪器3.2 实验方法3.2.1 酶的分离纯化过程3.2.1.1 粗酶液的制备3.2.1.2 硫酸铵分级分离法3.2.1.3 缓冲液回溶沉淀3.2.1.4 DEAE-52纤维素离子柱层析3.2.1.5 Sepharose G-100凝胶柱层析3.2.2 分离纯化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3.2.3 酶活力的测定3.2.4 β-葡萄糖苷酶分子量和活性的分析3.2.4.1 Native-PAGE确定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3.2.4.2 SDS-PAGE确定β-葡萄糖苷酶分子量3.2.5 β-葡萄糖苷酶的基本性质解析3.2.5.1 最适温度和温度稳定性研究3.2.5.2 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pH和pH稳定性3.2.5.3 各种添加剂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3.2.5.4 β-葡萄糖苷酶基质特异性的研究3.2.5.5 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结合能力的研究3.2.5.6 β-葡萄糖苷酶酶学动力学参数的研究3.3 实验结果3.3.1 硫酸铵沉淀结果3.3.2 DEAE-52纤维素离子柱层析结果3.3.3 Sepharose G-100凝胶柱层析的结果3.3.4 β-葡萄糖苷酶一般性质的研究结果3.3.4.1 β-葡萄糖苷酶活性电泳分析3.3.4.2 β-葡萄糖苷酶分子量和纯度的确定3.3.5 最适温度和温度稳定性实验结果3.3.5.1 β-葡萄糖苷酶最适温度实验结果3.3.5.2 β-葡萄糖苷酶热稳定性的实验结果3.3.6 最适pH值和pH值稳定性的实验结果3.3.6.1 β-葡萄糖苷酶最适pH值的实验结果3.3.6.2 β-葡萄糖苷酶pH值稳定性实验结果3.3.7 各种添加剂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影响3.3.7.1 不同金属离子和部分溶剂对β-葡萄糖苷酶活力影响3.3.7.2 实验室常用有机溶剂对β-葡萄糖苷酶活力影响3.3.8 β-葡萄糖苷酶基质特异性的研究3.3.9 β-葡萄糖苷酶与纤维素结合能力的分析3.3.10 酶反应过程中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3.3.10.1 常用底物对β-葡萄糖苷酶学性质研究3.3.10.2 以p-NPG为底物对常用的酶抑制剂研究结果3.4 本章总结3.4.1 β-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过程总结3.4.2 β-葡萄糖苷酶的基本性质总结3.4.3 β-葡萄糖苷酶酶学性质的总结第四章 β-葡萄糖苷酶在玉米秸秆糖化和同步糖化发酵中的应用4.1 实验材料4.1.1 菌种4.1.2 试剂和仪器4.1.3 酶的来源4.2 实验方法4.2.1 内切酶活力的测定方法4.2.2 滤纸酶活力的测定4.2.3 β-葡萄糖苷酶活力测定4.2.4 术聚糖酶的活力4.2.4.1 桦木木聚糖酶活力测定4.2.4.2 橡树木聚糖酶活力测定4.2.5 蛋白含量的测定4.2.6 发酵底物和处理方法4.2.6.1 糖化和发酵的底物基质4.2.6.2 农业废料玉米秸秆的预处理4.2.7 秸秆的纤维质含量的测定方法4.2.7.1 秸杆纤维素含量测定4.2.7.2 秸秆半纤维素含量测定4.2.8 糖化过程的研究方法4.2.9 气爆制备的秸秆的成分分析和形态结构4.2.9.1 气爆秸杆的成分分析4.2.9.2 玉米秸秆和气爆秸秆的形态结构的比较4.2.10 秸秆糖化条件的优化4.2.10.1 单因子方法4.2.10.2 响应面分析方法4.2.11 同步糖化发酵4.2.11.1 秸杆的预处理4.2.11.2 乙醇含量的测定4.2.11.3 接种酵母的活化4.2.11.4 同步糖化发酵过程4.3 实验结果与讨论4.3.1 纤维素酶活力的解析4.3.2 不同预处理秸秆糖化的结果4.3.3 气爆秸杆的成分和形态结构的分析4.3.3.1 气爆秸杆成分分析结果4.3.3.2 气爆秸杆形态结构分析结果4.3.4 添加syzx4β-葡萄糖苷酶对秸秆糖化作用的研究4.3.4.1 单因子实验优化气爆秸秆糖化过程4.3.4.2 RSM分析法在纤维素酶糖化秸杆过程中的应用4.3.5 同步糖化发酵实验结果4.4 本章总结4.4.1 不同预处理方法糖化结果的总结4.4.2 糖化条件研究的结果总结4.4.3 同步糖化发酵研究总结第五章 工作总结和展望5.1 工作总结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5.3 后续工作建议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葡萄糖苷酶论文; 性质分析论文; 耐热耐酸论文; 糖化论文; 气爆玉米秸秆论文;
新型β-葡萄糖苷酶菌株syzx4筛选、发酵及酶纯化表征和应用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