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蚕桑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蚕桑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江苏盐城是我国东部地区蚕业主产区,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气候条件良好,技术革新较快,产业基础扎实,蚕桑产业为区域的主导产业,蚕桑生产已成为盐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税的支柱产业,是全国优质蚕茧生产基地。盐城蚕桑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期:一是,扩大发展期。建国初期,盐城的蚕桑业发展有一定基础,但是规模比较小和速度比较慢,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蚕桑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得到迅速提升。二是,战略机遇期。随着江苏的蚕区“南桑北移”战略的实施,盐城的蚕桑业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蚕桑业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较大的发展。蚕区区域扩大,桑园面积增加,蚕茧产量上升。育苗、栽桑、养蚕、制种、收烘茧等技术都有显著的改进和提高。三是,政策调控期。盐城把传统的蚕桑生产作为脱贫致富的举措,特别是作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蚕桑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加之区域性的规模经济的发展,到1985年全市桑园面积358500亩,发种562560张,产茧293430担。涌现出一批万担茧乡镇和蚕区先后建立起育苗、栽桑、养蚕、收烘、加工、服务等系列配套的生产基地,形成了较明显的规模经济。四是,转型升级期。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1997年蚕桑业生产跌落谷底,为了稳定蚕桑生产和解决技术难题,盐城提出了发展蚕桑生产必须走内涵式发展质量竞争之路,栽植桑园必须依桑拓桑、集中连片走规模化、基地化发展之路,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等十项技术,走高效农业之路,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走龙头拉动之路。以创建蚕业合作组织为主线的“合作社+公司+工厂+蚕农”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全国同行业的典型在全国推广目前,盐城全市现有桑园25万亩,年发种80万张,生产蚕茧60多万担,分别占全国的2.5%、4%、6%,占全省的18.4%、26.7%、32%,蚕茧总量,居全国第四位,全省第二位;蚕茧质量,居全国前列。2008年蚕茧产值10亿多元。蚕茧主产区的亩桑产值5000多元,亩桑纯收入4000元。蚕桑业在2008年为全市农民实现人均增收40元的基础上,2009年又为全市农民人均增收实现60元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蚕桑业的大力发展还存在许多难题,有待进一步破解。主要是:重点蚕桑生产区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现象十分突出,从事蚕桑生产的劳动者素质呈严重的下降趋势,专门从事蚕桑技术服务人员少,对蚕桑生产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构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蚕桑技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因体制分割,政出多门,出现“蚕茧多头经营、行业多头管理”的不良现象,致使茧质严重下滑。加之,目前由于蚕桑生产是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市场风险较大,蚕农利益受损,蚕桑产业基础不牢,产业波动较大。蚕桑行业研发体系呈现小、散、弱的局面,资源分散、科研教育和创新能力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要,新品种、高新技术难以取得突破。要促进盐城蚕桑业的发展,应当抓住当前茧丝行情回暖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市场经济对农业自然资源合理配置要求,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优化蚕桑基地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生产主体和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提高蚕桑生产的科技水平和行业整体素质,加快蚕桑产业化进程;推进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推动盐城市蚕桑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进一步理顺蚕桑经营管理体制。依托目前现有的40多个蚕桑后加工企业的和龙头企业的带动,规范蚕桑产业合作社,实施“公司+蚕农合作社+农户”的茧丝绸产业化发展模式。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蚕桑品质,通过出口加工和国内贸易实现高品质的双向发展,最终找出一条适合盐城发展的、具有沿海地区特色的发展之路。加大政策资金扶持,促进蚕桑产业发展。形成政府投入为导向,需求投入为依托,蚕农和集体投入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新机制,为发展优质原料茧生产和发展优势蚕桑业提供坚实的保障。建立蚕茧风险规避体系、加快蚕桑产业化进程,明确发展目标。尝试建立蚕茧风险规避体系,积极探索建立蚕桑生产农业保险,减少市场风险,切实保护蚕农利益,巩固蚕桑产业基础。完善蚕桑服务体系、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强化服务功能,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系列化服务,切实当好蚕农发展高效蚕业的参谋。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发挥企业的自主经营。积极引导以缫丝、丝绸服装工业为主的后续产业发展和桑果、桑条开发等综合经营产业发展,拓宽产业发展和生存空间。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蚕。要实行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加强行业科技资源的优化整合,集中扶持目前有良好基础的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加速提升科技研发创新的能力,从而提升蚕桑行业和科技新的带动力和推动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蚕茧品质。加强桑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提高蚕桑科技转化率和生产经营水平。坚持优质优价,推行订单蚕业。鼓励和支持缫丝企业、桑蚕制种场、蚕桑科研单位建立生产基地,实行配套服务,发展“缫丝企业+农户、蚕桑部门+农户”的连接模式,切实保护蚕农利益。拓展蚕业发展空间,提升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利用丰富的蚕业资源优势,按照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链规律,把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农业、蚕桑产业与其它产业有机链接,在做强以蚕茧和生丝等传统蚕业的同时,开拓创新蚕业发展模式,实现蚕业资源的多方位开发、多途经利用、多领域发展,最终实现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多劳动就业和更大经济效益。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盐城市蚕桑生产模式创新的体会[J]. 江苏蚕业 2019(04)
- [2].蚕桑生产模式创新的体会[J]. 蚕桑茶叶通讯 2020(01)
- [3].2019年全国蚕桑生产情况汇总表[J]. 中国蚕业 2020(01)
- [4].来宾蚕桑生产有序推进[J]. 广西蚕业 2020(01)
- [5].广西多措并举有序推进蚕桑生产[J]. 广西蚕业 2020(01)
- [6].疫情防控蚕桑生产两手抓同推进力保全县脱贫成果巩固提升[J]. 云南农业 2020(05)
- [7].蚕桑生产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各乡镇蚕农为例[J]. 蚕学通讯 2020(02)
- [8].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扶贫办、财政厅三部门联合开展推进蚕桑产业稳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督导工作[J]. 广西蚕业 2020(03)
- [9].东台市蚕桑生产创新服务提质增效[J]. 江苏蚕业 2018(Z1)
- [10].蚕桑生产发展模式探索创新实践和体会[J]. 江苏蚕业 2016(03)
- [11].德清县蚕桑生产保险面临的问题及思考[J]. 蚕桑通报 2016(03)
- [12].常抓不懈 努力建设全省优质高效蚕桑生产强县[J]. 四川蚕业 2017(01)
- [13].东台市蚕桑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向的思考[J]. 江苏蚕业 2017(01)
- [14].浅析盐城市蚕桑生产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推进措施[J]. 江苏蚕业 2017(01)
- [15].扬州市蚕桑生产历史及现状分析[J]. 江苏蚕业 2017(01)
- [16].徐州市蚕桑生产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 江苏蚕业 2017(02)
- [17].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蚕业(Ⅰ)——蚕桑生产的发展(生产概况、产区变化)[J]. 蚕桑通报 2017(02)
- [18].浅谈蚕桑生产中劳动保护的重要性及应对措施[J]. 广西蚕业 2017(03)
- [19].蚕桑生产机械化应用发展概况与思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0)
- [20].盐城市蚕桑生产面临困境及相应对策[J]. 江苏蚕业 2015(04)
- [21].明清江南蚕桑生产及其行销路径与社会效应分析[J]. 中国农史 2016(02)
- [22].山区蚕桑生产技术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4(11)
- [23].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技术和对策[J]. 江苏蚕业 2015(01)
- [24].盐城蚕桑生产面临的形势和任务[J]. 江苏蚕业 2015(02)
- [25].加强蚕种监管 护航蚕桑生产[J]. 广东蚕业 2019(09)
- [26].疫情防控下贵港蚕桑生产有序开展[J]. 广西蚕业 2020(01)
- [27].中国蚕桑技术传入美洲的历程与影响[J]. 中国农史 2020(04)
- [28].广西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 蚕学通讯 2018(04)
- [29].在江苏省蚕桑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江苏蚕业 2019(Z1)
- [30].广西蚕桑生产情况交流会在南宁召开[J]. 广西蚕业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