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课题以中医临床治疗咽喉疾患要药射干药材为研究对象,为进一步阐明其确切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射干提取物对大鼠足跖肿胀形成的抑制作用;对小鼠二甲苯致耳壳肿胀作用的影响;对醋酸引起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镇痛试验);对浓氨水引起小鼠咳嗽次数、潜伏期的影响(止咳作用);对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对小鼠网状内皮细胞(RES)炭粒吞噬廓清能力的影响;对鸡红细胞所致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对酵母粉致大鼠发热的影响;体内外抑菌作用;抗副流感病毒(Ⅲ型)效果等药效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射干具有抗炎、止咳、祛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解热、镇痛、抑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观察了传统水提取方法制备汤剂及其不同极性提取物体内外抑菌、抗炎、止咳作用;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梯度洗脱的方法对汤剂及不同极性提取物进行HPLC分析,获取射干及其不同极性提取物指纹图谱,共得到41个色谱峰。采用逐步回归分析(SREG),将药理实验数据和各指纹峰峰面积相关联,分别确定了射干药材抑菌、抗炎、止咳的药效物质基础。采用药理效应动力学观察了不同提取和组合方法射干止咳药效物质基础对氨水引起小鼠咳嗽次数、咳嗽潜伏期影响的动力学过程,水提取物质基础用药后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并与给药剂量成正相关性;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并与给药剂量成负相关,在小鼠体内药效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特征,咳嗽潜伏期最低起效剂量为24.83mg/kg,效应呈现半衰期为0.272h,效应消除半衰期为2.579h,药效作用期为4.14h,效应达峰时间为1.0h;止咳最低起效剂量为5.06mg/kg,效应呈现半衰期为1.314h,效应消除半衰期为8.226h,药效作用期为5.73h,效应达峰时间为1.0h。乙醇提取物质基础用药后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与给药剂量成正相关;咳嗽次数明显减少,与给药剂量成负相关,在小鼠体内药效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特征,潜伏期最低起效剂量为1.02mg/kg,效应呈现半衰期为8.427h,效应消除半衰期为8.428h,药效作用期为6.64h,效应达峰时间为1.0h;止咳最低起效剂量为0.34mg/kg,效应呈现半衰期为2.149h,效应消除半衰期为3.971h,药效作用期为7.74h,效应达峰时间为2.0h。与抗炎、抑菌物质基础混合物联合用药后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与给药剂量成正相关;咳嗽次数明显减少,与给药剂量成负相关,在小鼠体内药效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特征,潜伏期最低起效剂量为2.12mg/kg,效应呈现半衰期为0.553h,效应消除半衰期为5.259h,药效作用期为7.29h,效应达峰时间为2.0h;止咳最低起效剂量为0.41mg/kg,效应呈现半衰期为0.538h,效应消除半衰期为8.026h,药效作用期为7.38h,效应达峰时间为2.0h。建立了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射干抗炎物质基础鸢尾苷、鸢尾黄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外标法,血浆经乙酸乙酯萃取除杂后蒸干,定容,进样。鸢尾苷、鸢尾黄素分别在0.27~8.64μg/mL (r=0.997)、1.62~51.74μg/mL ng/ml(r=0.999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实验方法的定量限分别为0.27μg/ml、1.62μg/ml。鸢尾苷低、中、高浓度绝对回收率平均为89.2%、85.8%、94.6 %。鸢尾黄素低、中、高浓度绝对回收率平均为82.9%、74.9%、81.0 %。研究了灌胃给予大鼠射干提取物后鸢尾苷、鸢尾黄素的药物动力学,测定了鸢尾苷、鸢尾黄素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其相应药物动力学参数,鸢尾苷在大鼠灌胃后1.5h左右达峰,达峰浓度Cmax约为0.35μg/ml;消除半衰期t0.5为1.05h;鸢尾黄素在大鼠灌胃后1.5 h左右达峰,达峰浓度Cmax约为3.35μg/ml;消除半衰期t0.5为8.863h。本研究在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将中药学、分析化学、药理学、化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确定了中药射干药材抑菌、抗炎、止咳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了有效成分鸢尾苷、鸢尾黄素在动物体内的动态过程,从动力学角度揭示了射干汤剂临床使用的科学性。为中药现代化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