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离非白念珠菌的鉴定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离非白念珠菌的鉴定

论文摘要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一种常见的由各种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炎。近年来,由于性传播疾病(ST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以及广谱抗生素、激素、阴道冲洗剂、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使VVC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该病病因复杂,由于病原菌和机体双方面的多种因素,使其顽固难愈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揭示各种危险因素与VVC发病的关系,从而可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危险因素的特点有进一步地了解,为VVC的防治提供依据。尽管以往研究表明阴道念珠菌感染的病原体85%-90%为白念珠菌,但随着抗真菌药物的普遍应用,念珠菌的致病菌种及耐药性都发生了变化。除白念珠菌外,非白念珠菌的比例明显增长,尤其在复发性VVC和耐药菌株中占有很高比例。故本研究通过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离出的非白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以了解兰州地区女性阴道内非白念珠菌的感染情况,为临床实验室建立更加快速、准确的非白念珠菌感染的诊断和鉴定寻求方法。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易感因素的分析以及对VVC患者临床分离的常见致病性非白念珠菌进行生物学分型、基因鉴定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为临床上提供由非白念珠菌感染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提高临床诊断及防治水平。方法:2007年1月~2007年12月,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省妇幼保健医院妇产科及皮肤科门诊就诊或常规白带检查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将可疑患者(有典型症状如豆渣样白带和外阴瘙痒等)阴道后穹隆处的分泌物送检,真菌镜检发现菌丝或孢子,并培养鉴定为念珠菌阳性的患者确诊为阴道念珠菌感染病例组,对照组取自非VVC的体检者,详细询问一般情况,既往病史,既往用药史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易感因素。拟诊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患者,取阴道分泌物做15%KOH直接涂片镜检。对阳性标本行沙堡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初步鉴定为念珠菌。然后采用芽管试验、厚壁孢子试验、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及API试纸条将分离自VVC患者阴道内的念珠菌菌株鉴定到种,其中常见致病性非白念珠菌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菌rDNA的ITS区进行PCR扩增,从分子水平鉴定菌种。并选用MspⅠ、HaeⅢ两种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1.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中使用抗生素、合并妊娠、合并性病、人工流产史、服用避孕药、穿紧身裤和偏好甜食这7种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VVC的易感因素与妊娠、合并性病、服用避孕药、人工流产史、使用抗生素、穿紧身裤、偏好甜食密切相关(OR=7.818-78.897)。2.临床共分离出200株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170株(85.0%),光滑念珠菌15株(7.5%),近平滑念珠菌7株(3.5%)、克柔念珠菌5株(2.5%)、热带念珠菌2株(1.0%)、乳酒念珠菌1株(0.5%)。3.通用引物ITS1、ITS4在白念珠菌、近平滑、热带、克柔念珠菌均扩增出一约550bp的条带;光滑念珠菌扩增出约900bp的条带。4.扩增产物经MspⅠ、HaeⅢ酶切后分别产生4种和2种特异性带型。结论:1.使用抗生素、妊娠、合并性病、人工流产史、服用避孕药、穿紧身裤、偏好甜食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的主要易感因素,尤其以妊娠、合并性病、人工流产史最为显著。2.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主要以白念珠菌为主,非白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分离率最高。3.引物ITS1、ITS4可直接将光滑念珠菌与其它念珠菌区分开,从而帮助临床快速鉴定该菌成为可能。4.内切酶MspⅠ、HaeⅢ也可以特异地鉴定常见致病性非白念珠菌。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易感因素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章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种类分析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四章 阴道非白念珠菌的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菌相白念珠菌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12)
    • [2].破解白念珠菌“隐形杀手”——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黄广华研究员[J]. 科学中国人 2012(04)
    • [3].2-氨基壬烷-6-甲氧基四氢萘盐酸盐体外抗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活性研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09)
    • [4].185株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分布特点[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4(05)
    • [5].阴道非白念珠菌的PCR-RFLP鉴定[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10)
    • [6].2010年我院124株白念珠菌药物敏感试验及耐药性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2(05)
    • [7].白念珠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J]. 临床检验杂志 2012(09)
    • [8].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特征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1(29)
    • [9].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学及药敏的研究[J]. 皮肤病与性病 2010(01)
    • [10].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与阴道及肛管白念珠菌定植关系的研究[J]. 皮肤病与性病 2014(03)
    • [11].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 皮肤病与性病 2013(02)
    • [12].氟康唑、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试验[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11)
    • [13].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01)
    • [14].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与对策[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12)
    • [15].葡萄籽提取物与两性霉素B对白念珠菌引起 的传播性念珠菌病的协同治疗作用[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8(05)
    • [16].TAC1在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中的作用[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08(06)
    • [17].贵州地区149株临床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4(05)
    • [18].双组分信号系统抑制剂对白念珠菌生长及黏附力的影响[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2(02)
    • [19].白念珠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9(03)
    • [20].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抗小鼠白念珠菌系统感染的实验研究[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07)
    • [21].黄芩素与氟康唑协同抗白念珠菌生物被膜作用研究[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4(02)
    • [22].抗真菌药物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敏感性的临床研究[J]. 医学综述 2012(19)
    • [23].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白念珠菌基因型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21)
    • [24].人中性粒细胞通过Dectin-1识别白念珠菌细胞壁不溶性β-葡聚糖诱导抗念珠菌免疫反应[J]. 中国输血杂志 2010(S1)
    • [25].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诊治[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9(01)
    • [26].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特征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27)
    • [27].白带盐水涂片法与白念珠菌/阴道毛滴虫抗原检测的对比分析[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4(03)
    • [28].MAPK转导通路在白念珠菌菌体抗氧化应激中的作用[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9(03)
    • [29].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与性伴侣白念珠菌分离株基因相似性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03)
    • [30].白念珠菌对宿主的黏附机制[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4(05)

    标签:;  ;  ;  ;  ;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离非白念珠菌的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