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公司治理问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债务融资是资本结构的一个重要构成方面。现代企业理论将债务融资视为完善公司治理的一种机制。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不应仅仅被看成是不同的融资工具,还应被看成是不同的治理方式。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主要从股权融资的思路展开。实践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治理效应具有有限性,主要是由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造成的。仅仅从股权融资的角度来构建公司治理模式,导致了很多问题。从债务融资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进行探讨,寻求完善公司治理的新思路,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以公司治理理论与资本结构理论为基础,以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作为研究视角,利用理论归纳与实证检验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应进行研究,分析了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治理现状进行分析,以便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应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治理提出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对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和评述,并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理论基础。首先是对基础概念界定。在对公司治理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论述了资本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最后归纳出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涵义。其次,对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回顾。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本文认为,对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研究主要是以资本结构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为依托,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实证的探讨。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建立在经验判断上,缺乏经济学理论和数理分析,限制了该理论的运用范围;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主要以MM理论为代表,并经过后人的陆续修正和完善,成为研究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经典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结合当前主流经济学观点,从“内部因素”来展开对资本结构理论问题的分析,探讨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公司价值、公司绩效的关联,其代表理论有: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控制权理论等。债务融资的研究是蕴含在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中的。文中接着介绍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与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相比,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将股东的利益放在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相同的位置上,强调公司治理应当保障全体相关者的利益。该理论给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实现自身利益的保全,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理论分析。在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了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自由现金流量效应、破产威胁效应、信号传递效应。接着探讨了目前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四种模式:英美市场导向模式、日德银行主导模式、东南亚家族控制模式和转轨经济中的内部人控制模式。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债务融资参与公司治理的深度和方式具有差异性。但在各个公司治理模式中,债务融资都是公司治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最后分析了影响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因素,主要从股权结构、债务融资结构、银行和证券市场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股权集中度和持股者的身份构成对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产生影响。不同的债务融资结构,产生不同的治理效应。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银行己不仅仅是债权人,银行与企业也不再是简单的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发挥需要有一个充分发育、信息传递通畅、市场主体可以自由决策的证券市场。第四部分,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研究。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及其治理效应的现状。接着,从股权结构、债务融资结构、银行和证券市场这四个方面,分别就其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内部人控制严重,不利于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发挥。上市公司短期负债率高于长期负债率,长期负债主要是银行存款;由于我国债务约束的软化以及破产机制不完善,没有使企业面临破产的危机。国有商业银行和上市公司有着一部分相同的所有者,不是完全独立的“经济人”;商业银行没有对上市公司发挥债权人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完善也制约着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发挥。然后,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选取了2002-2006年全部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通过构建相关变量,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第五部分,优化我国上市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建议。本文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结果,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现状,提出解决对策。包括: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改善银企关系;推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增强债券融资;提高信息披露程度;完善退市与破产机制。本文的主要贡献:本文主要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治理效应进行研究。通过本文的写作,将前人的研究系统化,从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应,根据其中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设想,以期对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整体治理水平有所裨益。一是本文采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上市公司自身特征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实证检验,为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二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债务融资现状,探讨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因素,并针对每项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措施。三是分析数据来自2002年至2006年所有上市公司,从而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在债务融资上的动态过程和最新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