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旅游开发的“造血式”扶贫与以往单纯给予财政扶持的“输血式”扶贫相比,具有更明显的激励扶贫地区人口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自助扶贫”作用,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通过民营旅游经济实现脱贫致富正是这种自助扶贫作用的重要体现。作者选取民营旅游经济的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进行扶贫效益研究,目的在于建立民营旅游经济扶贫效益评价的理论模型,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并通过广西南宁市郊扬美村(后简称扬美或扬美古镇)实证来验证理论模型的适用性与可行性。本研究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框架、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整理;第二、第三章是理论模型构建,从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构建民营旅游经济扶贫效益评价框架、归纳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第四章采用案例验证的方法,运用层级评价框架,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对扬美旅游业及民营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评价效益,最后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扬美实证提出政策建议;第五章是结论和展望,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创新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旅游扶贫效益评价理论模型的构建必须以贫困和贫困消除的构成要素、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为依据;层级扶贫效益评价框架是民营旅游经济扶贫效益评价的有效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是扶贫效益评价的有效技术。本研究的创新性主要在于:将民营旅游经济引入到国内旅游扶贫理论研究领域,并建立其扶贫效益评价的研究框架;建立不同于以往以宏观指标为主的扶贫效益评价方法,更关注贫困人口通过经济方式实现贫困地区和相对贫困地区的总体福利改进;基于贫困多维特征,提出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实际与感知相结合、正向与负向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影响因素来系统构建扶贫效益评价的体系框架。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综述1.2.1 旅游扶贫效益1.2.2 民营旅游经济的扶贫1.2.3 效益评价与方法技术选择1.2.4 不足分析1.3 研究的意义1.3.1 理论意义1.3.2 现实意义1.4 研究范围1.5 研究思路与方法1.5.1 研究思路1.5.2 研究的基本方法2 民营旅游经济扶贫效益评价的相关基础理论2.1 民营旅游经济及经营主体构成的概念辩析2.1.1 民营经济2.1.2 旅游企业与小型企业2.1.3 正式经济部门与非正式经济部门2.1.4 经济实体2.2 研究的理论基础2.2.1 福利最大化理论2.2.2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2.2.4 马斯洛需求理论3 民营旅游经济扶贫效益层级评价框架3.1 民营旅游经济扶贫效益评价的层级研究框架3.1.1 效益评价3.1.2 贫困表现形式3.1.3 评价方法分析3.1.4 利益相关者3.2 民营旅游经济扶贫效益评价的一般流程3.2.1 评价目标确定3.2.2 评价主体与样本选取3.2.3 评价方法3.2.4 评价指标体系3.2.5 数据分析技术4 扬美民营旅游经济微观感知扶贫效益评价4.1 评价目标确定4.1.1 地域范围4.1.2 对象范围4.2 评价主体与样本确定4.2.1 评价主体4.2.2 调研时间、样本选取4.2.3 问卷设计4.3 扶贫效益评价方法4.4 评价指标设计4.5 扬美区域分析4.5.1 基本情况4.5.2 历史、文化沉积4.5.3 旅游经济发展4.5.4 民营旅游经济发展4.6 数据分析4.6.1 样本的基本情况分析4.6.2 民营旅游经济样本的基本情况分析4.6.3 民营旅游经济扶贫效益分析4.6.4 扶贫效益因子分析4.6.5 不同类型主体对扶贫效益认同度差异分析4.7 问题总结与建议4.7.1 结论4.7.2 主要问题4.7.3 建议4.8 本次实证的不足5 结论与展望5.1 结论5.2 研究创新5.3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附录一:社会实践扬美深度访谈录音记录附录二:社会实践扬美调查表(民营旅游经济经营从业组)附录三:社会实践扬美调查表(居民组)附录四:全部样本35个指标的8个旋转因子得分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民营旅游经济论文; 贫困多维性论文; 效益评价论文; 扬美古镇论文;
民营旅游经济扶贫效益评价 ——以广西南宁市郊扬美古镇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