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配以电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刺血配以电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论文摘要

目的本课题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刺血配以电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失眠症患者。病例来源:在台湾高传中医诊所就诊的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64例失眠症患者。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失眠的诊断标准制定。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21世纪课程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第1版)“不寐”的辨证分型。本研究采用随机化方法把合格受试者分配至治疗组(刺血配电针)与对照组(口服中药),两组各32例。观测指标:安全性检测、中医证候指标、临床症状、体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量表进行评定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行临床试验,共有合格受试者64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均为门诊病人。疗效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3.7%,显效率为31.2%,有效率为15.6%,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37.5%,显效率为28.1%,有效率为21.8%,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失眠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率比较,治疗后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醒时精神差、易怒、彻夜不寐、目赤耳鸣等消失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早醒多梦、肢倦神疲、焦虑、疲乏、不寐、急躁、胸闷胁痛、口渴喜饮、不思饮、口苦而干、头晕目眩、头痛欲裂、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消失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睡眠时间、日间功能积分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入睡时间积分、睡眠效率积分、睡眠障碍积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在睡眠时间、日间功能、睡眠质量、睡眠障碍评定方面优于中药组,其余各成份两组疗效相近。治疗后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GPT)、肾功能(BUN)、心电图,均未见异常。结论通过以上的临床研究和文献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刺血配合电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与服用中药治疗相比,效果更好。刺血配合电针治疗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白天活动功能,效果比服用中药治疗更好。该法具有安全、可靠、简单、有效的特点。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一、体针
  • 二、耳针
  • 三、电针
  • 四、梅花针
  • 五、皮内针
  • 六、灸法
  • 七、刺血疗法
  • 八、推拿治疗
  • 九、刮痧疗法
  • 十、综合疗法
  • 十一、针药结合疗法
  • 第二章 临床观察
  • 第一节 对象和方法
  • 一、合格受试对象确定
  • (一) 诊断标准
  • (二) 纳入标准
  • (三) 排除标准
  • 二、临床研究实施方案
  • (一) 临床研究设计
  • (二) 随机化方法
  • (三) 治疗方法
  • (四) 疗程
  • (五) 观测指标
  • (六) 观察方法
  • 三、疗效判定标准
  • (一)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 (二) 睡眠效率疗效标准
  • 四、统计学处理与资料总结
  •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 一、一般资料
  • 二、两组可比性检查
  • 三、疗效比较
  • 四、安全性检测
  • 五、不良事件观察
  •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 一、中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
  • (一) 对失眠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二) 失眠症的中医治疗
  • 二、现代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
  • (一) 失眠症的发病率及危害性
  • (二) 失眠症的病因及分类
  • (三) 失眠症的发病机制
  • (四) 失眠症的西医治疗
  • 三、对本研究结果的讨论分析
  • 第四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08)
    •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医证候质量控制的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06)
    • [3].心血管疾病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J]. 医疗装备 2017(07)
    • [4].风湿性疾病中医证候量表条目筛选[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13)
    • [5].基于肝郁证研究对中医证候现代内涵探查的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7)
    • [6].基于中医智能化问诊系统的皮肤病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智能化系统的开发思路[J]. 时珍国医国药 2016(07)
    • [7].气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8].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量表评价研究[J]. 天津中医药 2020(06)
    • [9].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证候模型评价方法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10)
    • [10].冠心病中医证候系统生物学研究思路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24)
    • [11].基于机体电磁辐射理论的中医证候假说[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08)
    • [12].眩晕症的中医证候相关因素与疗效评价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21)
    • [13].肺癌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J]. 环球中医药 2015(12)
    • [14].关于蛋白质组学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中应用与实践的探讨[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1)
    • [15].中医证候量表研制方法概述[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3)
    • [16].探索证候与影像相关性,构建中医证候影像新学科[J]. 世界中医药 2016(06)
    • [17].辨证施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 2012(05)
    • [18].基于“证候-证素-病症”探讨建立癌因性疲乏中医证候量表的方法[J]. 中医药信息 2020(02)
    • [19].机器学习方法在中医证候分析中的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14)
    • [20].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及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22)
    • [21].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方药规律及中医证候分析[J]. 世界中医药 2020(16)
    • [2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证候现状调查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91)
    • [23].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医证候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 2016(09)
    • [24].应用代谢组学探讨小儿病毒性肺炎中医证候标准化的研究思路[J]. 中医儿科杂志 2013(01)
    • [25].中医证候量表研制方法学研究进展[J]. 吉林中医药 2013(02)
    • [26].复心煎干预对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围术期中医证候指标的影响[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27].因子分析及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分析中的应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01)
    • [28].德尔菲法筛选原发性高血压病常见中医证候的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 2012(11)
    • [29].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症状评价专家系统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01)
    • [30].肺癌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 2008(12)

    标签:;  ;  ;  ;  ;  

    刺血配以电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