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一年级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河北省平山县平山镇东街一小学娄英娟

【摘要】一年级语文教师一定要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努力提高口语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听懂、感知中养成“听”的兴趣,培养“听”的能力,进而在“听”与“说”互为渗透促进的过程中,不断规范口头语言,切实提高口语能力。

【关键词】一年级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在这里他提出了教师语言素养的重要性的论题,而教师的语言素养直接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便是教师的语言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但要有准确性,还要富有艺术性。不同年级段的各科教学,其教学语言的艺术特征也不尽相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学要求,使自己语言表达不但做到准确、明晰、合乎规范,而且具有特定魅力,这样,不但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

一、教学语言要讲究修辞

教学语言首先应该规范且讲究修辞。如果我们只是把教案中的内容向学生宣读一遍,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笔直的叙述、平淡的说教、呆板的表情,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我们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描绘、渲染。语言要形象,拟声词、语气词、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不可少。

二、课堂语言艺术还反映在组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向市场管理那样,“放而不乱,管而不死”。

1.放下老师架子,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我们有些老师,往往习惯于传统教育师道尊严,习惯于用训斥口吻而不是用“导游”口吻,对于“俯身侧耳以听”,训斥后“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学生,表示欣赏。

2.放开学生思路,让其思路畅开而不凝滞,联想滔滔而不漫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后面再谈。至于“管”,一要管住自己,不随心所欲,不损害学生自尊心。二管课堂纪律,不能听之任之,让学生任意喧哗吵闹。三管学生视听,有的学生上课,身在教室,神却游于江河之上。教师应以最快方式,凝聚学生的目视、耳听、心思。

三、语文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妙趣横生

教师应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教师在授课中还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这样便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要培养一年级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笔者还得益于复式班学前班的小学生,他们没有书,没有要求,没有压力,不用看着课文“读”,反而能把一句很长的话“读”得流畅、完整。于是我干脆让一年级的学生也“合上书”,象学前班一样,老师“教一句”,学生跟着“说一句”,这样多“读”几遍,就能流利地“读”完一句完整的话语,然后再翻开书看着文字读。这同时还有一大好处,就是能帮助学生认识以前不认识的生字,帮助理解新词语。

四、采用简短句式

低年级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法知识较差,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认知水平的句式。例如:在教过老师的老师中,就有这么一长得很漂亮的、心灵很美丽的、总是什么都知道的、对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女教师。对于这个长句,教师可把其中的修饰语抽出作分句而化为短句群:“在过教师节的老师中,就有这么一位女教师。她长得很漂亮,心灵很美丽。总是什么都知道,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样,儿童就不难听懂了。

五、语文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循循善诱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是在教学时“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相应地应当含蓄、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你跟一年级学生说“有感情地朗读”,他们是不懂的,是不知所措的,老师们只能引导他们“如何读”才能再现课文的感情、被课文的感情所感染。比如:我在教读《春雨的色彩》一课时,就先让学生“合上书”和学生先“说出”小鸟们的那种“争论”场景来,说出那种“争论的语气”来。又比如在教《要下雨了》一课时,当我们读到“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我看着黄兆毅说:“兆毅,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到我们家来玩呀?”他笑了,这说明他回忆起了这样的“说话环境”。当我们读到“小白兔边跑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快回家吧!”我看着学生喊:“兴华,快回来,要下雨了!”然后说:“那天下大雨时,他的奶奶就是这样喊他的。”学生们都笑了,他们再读课文的时候,也就能自觉地读出那种“喊话的语气”来。这就很顺利地把学生带入了语言描述的环境之中,也比较轻松地完成了一年级学生要理解的程度。这样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借鉴、比照,既能帮助一年级学生体会课文感情,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读书兴趣。

教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强调提问的方法渗透,更具有明确的启发性。要求学生不提“假问题”,不提“浅问题”。教学语言的明确导向性,避免了学生探究的浅表和泛化,使探究更高质更高效。

六、教学语言应富于鼓励性

我们经常会昕到出自教师之口的这样一些话:“笨蛋,连这个也不会吗?”“你为什么还没完成作业.昨晚上到哪儿疯去了?就知道玩!一点出息也没有!”甚至有的还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写下这样的批语——“废话连篇,狗屁不通”。这些话实在是有损教师的形象,也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个问题还需要教师再讲一遍是吗?”老师真希望你能按时完成作业。“我相信你会努力的。”对于作文水平差的学生,我们在写批语时更应该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话。比如:“你已经努力了,老师可以看出来,让我们一起再加把劲,好吗?”

参考文献

[1]方幼红.加强课外阅读丰厚语言积累.小学语文教学通讯,2003(12).

[2]赵艳.如何培养小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探讨[J].2008-6.

标签:;  ;  ;  

一年级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