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杨红芹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杨红芹

杨红芹(邯郸县第十三中学河北邯郸056100)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要在是日益激烈的国际竟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全面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提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1.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

基础知识是学生创造力的基础,掌握的基础知识越牢固,越丰富,提出和发现新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创新能力是要在掌握一定量知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逐步加以锻炼和培养的。许多的创造发明证明,掌握坚实的基础科学知识是创造力的源泉。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是因为他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科学知识。1869年,门捷列夫在掌握了已知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丰富知识基础上,以元素的原子量为基础,总结了人们对当时已知元素分类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按照原子量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呈现明显的周期”的规律,即元素周期律;德国科学家韦勒用氰和氨等首次合成了尿素,第一次在历史上证明有机物可以用普通化学方法从无机物制得;以及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等,无不是在掌握了坚实的科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研究实现的。所以,要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在打好化学基础知识上下功夫。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由于对一个概念记忆不清,或理解不透而堵塞了思路,或在判断和推理过程中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所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读死书,死记硬背,并不排斥向学生介绍课本之外的知识和科学上的新成果。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扩大视野,引导学生多方面获取知识,为创造力的迸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化学知识,从而获得实验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作用,特别是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增加一些实验习题课,要求学生用实验解答习题。指导学生解决的化学问题时,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或分组设计出实验步骤,确定实验方法、所需药品和实验仪器,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在学习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的内容后,教师向学生出了一道实验习题:“有一无色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或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由此是否可以确定此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来确定。部分学生容易简单的认为是刚学习过的知识,白色沉淀就是硫酸钡。在学生设计实验步骤,确定实验方法的时候,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中,除了硫酸钡是白色的沉淀外,还有没有其它类似的物质也白色沉淀,再引导学生注意加入的氯化钡溶液引入了氯离子,可能对检验造成干扰,多数同学明白了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如果原测溶液中没有硫酸根离子,而是含有银离子,同样也有白色沉淀产生。经讨论部分学生提出了为了排除引入了氯离子的干扰,可以改变所选择的试剂,用硝酸钡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

这样的实验习题可以引导学生巩固学习过的知识,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对实验题目设计出最优实验方案,通过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多种方案,这种通过实验解答习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发散思维的训练能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对某一化学问题的相似联想,纵向比较或逆向思维等,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法、多答案的思考问题,扩大学生思维的数量,使学生把原有知识、经验和研究问题广泛联系,提出各种可能的答案,正确的结论就容易产生。

在学习了《酸碱滴定法》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结果发现测得的盐酸溶液浓度偏高,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多因素分析,提出了引起误差的所有可能性,如:滴定管没有洗净或管壁挂有水珠、滴定管下端的气泡未排净、移液管取待测液体积有误差、滴定到等当点时操作不够准确、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标准等十多种可能性。通过对此题的讨论,学生巩固了中和滴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的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反映出发散思维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不受原有知识局限,不受心理定势干扰。为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学风,激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勇于质疑,积极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对学生的“异想天开”“标新立异”要多鼓励,多引导,不要一味苛求学生顺从,抑制学生的创新欲望。

4.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培养创新能力必须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养。

科学研究证明,创新能力与智力并不完全相关,智力高的人并不一定具有高的创新能力,是否具备创新能力,除了智力因素外,还与是否有事业心、志向、意志、兴趣等情感因素有关。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实验中,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科学、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师要通过介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如:诺贝尔、门捷列夫、居里夫人等科学发明创造的故事,增强学生为科学献身的责任心,学习他们勇于创新的顽强意志,培养学生创新人格,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动力因素。

5.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外,还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创新精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向学生及时传输大量的即时信息,使他们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学到更多孕育有创造力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产生创新欲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提出解决的方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教师的作用很重要。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学好新知识,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形成创新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说,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

标签:;  ;  ;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杨红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