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觉醒与超越 ——凯特·肖邦之名作《觉醒》的主题阐释

思考、觉醒与超越 ——凯特·肖邦之名作《觉醒》的主题阐释

论文摘要

作为一位女性先驱作家,凯特·肖邦(1851-1904)以其多舛的命运和“不合时宜”的思考与文学书写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路易斯安娜州为背景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短篇小说的创作为她赢得了巨大的文学声誉。然而,标志其艺术风格和思想成熟的作品《觉醒》(1899)的创作却给她带来了灭顶之灾。这部小说触犯了当时美国以男权为核心的社会道德标准,因此遭到文学评论界和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凯特·肖邦本人也遭到了文学界的疏离与抛弃,这不仅终结了其正处于顶峰的创作生涯,而且也在催生了天才的早逝。在沉默了半个多世纪之后,凯特·肖邦的作品随着二十世纪50、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的兴起和高涨而开始受到青睐。《觉醒》被誉为美国文学经典和女权运动的先驱作品,凯特·肖邦在美国文学中应得的地位也被确立下来。本文从凯特·肖邦短篇小说中正在觉醒的女性形象研究入手,将研究重点集中在她的长篇小说《觉醒》中女主角爱德娜这一形象上。凯特·肖邦在其短篇小说中塑造了一批引人注目的、正在觉醒的女性群体,她们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对情感、家庭、婚姻以及性爱等各方面的感悟和觉醒。如果说肖邦短篇小说中塑造的女性群体还处于觉醒的雏形之中,那么,爱德娜——这位肖邦笔下所有觉醒女性的集大成者——则走出了羞涩,不顾一切地向男权社会发起了攻击,在美国文学中树立了一位“美国夏娃”的形象,向维多利亚时期标志女性传统美德的“虔诚、贞洁、顺从、顾家”的原则发起了挑战。但是,无疑爱德娜的觉醒超出了她所处的时代,她对自我的追求、对性爱本质的洞察、对为妻和为母角色强加给女性的无法摆脱的生理属性义务的认识、对自己追寻无果的痛苦的感知都促使爱德娜在困惑中思考、在思考中顿悟、在顿悟中超越。作为凯特·肖邦笔下觉醒女性群体的最完美的代表和代言人,爱德娜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书写了一部女性觉醒的寓言。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 Abstract
  • Content
  • Introduction
  • 1. Edna in Embryo Epitomized in Chopin's Short Stories
  • 1.1 Women Hungering for Autonomous Selfhood
  • 1.2 Women Awakened to Marital Complexity
  • 1.3 Women Initiated into Libidinal Mystery
  • 2. Edna's Awakening Process
  • 2.1 Edna's Epistemological Struggle for Selfhood
  • 2.1.1 Edna's Physical Awakening
  • 2.1.2 Edna's Spiritual Awakening
  • 2.2 Edna's Self-Oriented Androgyny
  • 2.2.1 Presence of Androgynous Characteristics
  • 2.2.2 Dilemma of Androgynous Identity
  • 2.3 Edna's Recognition of Her Struggle as Useless Passion
  • 2.3.1 Edna's Epiphany Concerning Motherhood and Wifehood
  • 2.3.2 Unattainable Paradise Edna Pursues
  • 3. Edna's Ambiguous Transcendence
  • 3.1 An Appropriate Retribution—A Cursed Transcendence
  • 3.1.1 The Public Reception of The Awakening
  • 3.1.2 Edna as A Rebellious New Woman
  • 3.2 A Warrior Choice—a biological transcendence
  • 3.2.1 Edna's Epiphany Concerning Women's Biological Trap
  • 3.2.2 Edna's Warrior Choice
  • 3.3 A Spiritual Rebirth—An Affirmative Transcendence
  • 3.3.1 Main Ideas of Transcendentalism
  • 3.3.2 A Transcendentalist Transcendentalism
  • Conclusion:Harmony as Ultimate Searching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凯特·肖邦的女性意识探究——以《觉醒》为切入点的考察[J]. 语文建设 2016(23)
    • [2].横看成岭侧成峰——评《觉醒:凯特·肖邦作品新论》[J]. 文教资料 2019(28)
    • [3].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看凯特·肖邦的《觉醒》[J]. 青年文学家 2017(14)
    • [4].On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A Pair of Silk Stockings[J]. 校园英语 2017(05)
    • [5].解读凯特·肖邦的《漂亮姑娘佐拉伊德》和《德西蕾的婴孩》[J]. 唐山文学 2017(07)
    • [6].试评凯特·肖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J]. 长城 2010(02)
    • [7].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中的冲突分析[J]. 英语广场 2020(31)
    • [8].瞬间的极致——再读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J]. 小说评论 2010(S1)
    • [9].女性意识的觉醒——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解读[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9(06)
    • [10].凯特·肖邦的女权主义文学创作探究——从《一双长丝袜》谈起[J]. 出版广角 2018(04)
    • [11].女性的悲剧——探析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的语言特色[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4)
    • [12].在责任与自我之间何去何从——浅析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双长丝袜》[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18(Z1)
    • [13].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中的反讽[J]. 参花(上) 2016(07)
    • [14].论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梦想》中隐匿的讽刺[J]. 黄山学院学报 2016(02)
    • [15].女性主义视角下凯特·肖邦小说《一小时的故事》的解读[J]. 今古文创 2020(28)
    • [16].消费主义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双重影响——以凯特·肖邦的《一双丝袜》为例[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6)
    • [17].从精神分析理论视角解读《觉醒》中的爱德娜[J]. 青年文学家 2020(23)
    • [18].自由的悲歌——《一小时的故事》的二元对立解读[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7(08)
    • [19].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J]. 新高考(英语进阶) 2014(09)
    • [20].凯特·肖邦作品主题思想研究[J]. 芒种 2012(12)
    • [21].论凯特·肖邦《暴风雨》中的反讽因素[J]. 名作欣赏 2014(09)
    • [22].探析凯特·肖邦笔下新女性觉醒的社会根源[J]. 现代交际 2017(23)
    • [23].一小时的故事,一小时的梦想——评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04)
    • [24].浅析凯特·肖邦《一个小时的故事》[J]. 青年文学家 2019(26)
    • [25].浅析凯特·肖邦作品中体现的女权主义[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08)
    • [26].凯特·肖邦小说《一小时的故事》的女性主义[J]. 商业故事 2016(19)
    • [27].吻[J]. 疯狂英语(中学版) 2011(10)
    • [28].游走于现实和梦境的边缘——读凯特·肖邦的《觉醒》[J]. 世界文学评论 2008(02)
    • [29].功能对等视角下小说翻译的语言文体转换——以凯特·肖邦《一个小时的故事》中译本为例[J]. 韶关学院学报 2013(11)
    • [30].凯特·肖邦《觉醒》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标签:;  ;  ;  ;  

    思考、觉醒与超越 ——凯特·肖邦之名作《觉醒》的主题阐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