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细菌性青枯病是一种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植物毁灭性土传病害。作为最重要的植物病原微生物之一,青枯雷尔氏菌的不同菌株在寄主范围、地理分布、为害特征、流行特征、种下分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现有的种下分类体系仍不足以描述此差异。本论文对收集整理的40个菌株进行了研究,测定各菌株的生理小种、生化型和致病型;利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菌株细胞内的脂肪酸,分析其脂肪酸的分布多态性;研究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与现有种下分类方法之间的关系;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初步建立了脂肪酸型判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青枯雷尔氏菌在菌体形态、致病性、生理生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多态性。青枯雷尔氏菌生理小种1的菌株在致病力上存在着分化,可划分为不同的致病型;生化型与其致病型不存在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青枯雷尔氏菌生理小种和生化型对于标记菌株特性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其分析结果对致病力分化的分析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脂肪酸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同一寄主的枯雷尔氏菌和不同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其脂肪酸都存在着明显的多态性;40个青枯雷尔氏菌菌株的脂肪酸分布特征可以聚类成3个类群,即脂肪酸I型、脂肪酸II型和脂肪酸III型;青枯雷尔氏菌生理小种1存在着不同的脂肪酸型,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与其生化型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但是脂肪酸和致病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脂肪酸I型为无致病性菌株,脂肪酸II型为过渡性菌株,脂肪酸III型为强致病性菌株。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判别模型的建立:Y1=-16.3353 + 0.0012X1 + 0.0056X9 - 0.0016X16,Y2= -3.4928 + 0.0002X1 + 0.0003X9 + 0.0025X16,Y3= -9.1550 - 0.0003X1 + 0.0039X9 + 0.0042X16,对于一个未知脂肪酸型的青枯雷尔氏菌菌株,首先测定脂肪酸谱图,取出X1(C14:0)、X9(C17:0)、X16(C18:0),代入方程,计算Yi,当1≦Yi≦2时,归为脂肪酸I型,当2≦Yi≦3时,归为脂肪酸II型,当Yi>3时,归为脂肪酸III型,模型的判别准确率达90.00%以上,达到了实用水平,说明了该建模方法思路合理。脂肪酸已广泛应用于细菌鉴定中,但是对同一种细菌脂肪酸多态性的分析尚未见报道。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与致病性之间的相关性有望成为青枯雷尔氏菌小种鉴定的新指标。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的研究,为其种下分类建模的标准化和计算机自动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可靠的基础。脂肪酸型判别模型的建立也为其他植物病原菌的致病性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J]. 养殖与饲料 2020(09)
- [2].浅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22)
- [3].一个猪场高致病性PRRSV的分离鉴定[J]. 山东农业科学 2016(12)
- [4].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7(06)
- [5].六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7(08)
- [6].竹鼠源致病性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鉴定[J]. 中国兽医杂志 2017(07)
- [7].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上)[J]. 农家致富 2017(15)
- [8].三种人类高致病性冠状病毒的增殖和传播机制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3)
- [9].实验室检测高致病性样本的方式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28)
- [10].德国发生高致病性甲型流感[J]. 兽医导刊 2017(17)
- [11].安徽省绩溪县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免疫效果评价[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05)
- [12].区分高低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RT-PCR方法的建立[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7)
- [1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J]. 当代畜牧 2014(23)
- [14].高致病性猪兰耳病及其综合防制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06)
- [15].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05)
- [16].巴马小型猪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敏感性评价[J]. 动物医学进展 2017(01)
- [17].2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致病性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 2017(05)
- [18].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F株的分离鉴定[J]. 畜牧与兽医 2014(08)
- [19].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的建立[J]. 中国兽药杂志 2012(03)
- [20].高致病性蓝耳病毒与低致病性蓝耳病毒RT-PCR检测方法[J].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1(01)
- [21].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RT-PCR快速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J]. 微生物学通报 2008(08)
- [22].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马铃薯疮痂病菌种类及致病性鉴定[J]. 植物保护 2016(01)
- [23].浅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J]. 现代畜牧科技 2016(07)
- [24].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22)
- [25].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J]. 中国畜牧兽医 2012(11)
- [26].解脲支原体致病性与治疗决策[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9(10)
- [27].一株肉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分析[J]. 家禽科学 2020(05)
- [28].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防治策略[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09)
- [29].不同来源的3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分析[J]. 畜牧兽医学报 2018(10)
- [30].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对仔猪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影响的研究[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