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在建立兔下颌骨牵张成骨与骨膜牵张成骨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的表达规律,探讨HGF发挥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以期为该因子的外源性应用及基因治疗来加速骨形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56只分别进行牵张成骨与骨膜牵张成骨实验,牵张成骨实验中动物分为牵张组与骨折组,每组20只,牵张组行两侧下颌骨切开术,经7天间歇期后以0.5mm/12h的速度牵张,7d后固定,分别于间歇期末、牵张期末、固定期1w、3w、5w末处死4只动物;骨折组不牵张,分别于术后1w、2w、3w、5w、7w末处死4只动物。骨膜牵张成骨实验中对兔一侧下颌骨体外侧骨膜牵张,术后第8d牵张两次,每次1mm,从第9d开始每4d牵张1mm,连续20d,另一侧作为空白对照侧,分别于术后28d、35d、42d、56d随机处死4只动物。取下颌骨标本,通过HE染色和原位杂交对标本进行组织学分析并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规律。结果:牵张成骨实验牵张组间歇期末牵张间隙内充满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可见炎症细胞散在于纤维之间,牵张期末可见少量新生的骨小梁及类骨质沿牵引力方向形成,固定5w时可见大量骨组织形成,纤维组织减少。HGF mRNA在间歇期末有少量表达,主要位于牵张间隙内炎性细胞的细胞浆,牵张期末可见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牵张间隙内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壁间充质细胞,骨断端新骨形成区开始出现阳性染色,固定1w周时,阳性表达强度达到峰值,随着时间的延长,阳性表达强度减弱,固定5w时,基本检测不到目的基因的阳性表达,牵张组与骨折组之间无明显差别。骨膜牵张成骨实验中,术后28d牵张侧骨膜与骨皮质接触部位开始出现细胞活跃增生,骨膜与骨接触部位细胞体积增大,出现骨基质沉积,部分骨细胞被基质包绕;术后42d可见骨小梁结构出现,平行于牵张方向,术后56d新生骨质更加成熟,骨小梁增粗增多。HGF mRNA在正常骨膜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仅位于少数间充质细胞,在受到外力牵张的条件下,表达增强,术后35d时于新生骨基质处可见阳性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减弱,至术后56d时,与正常骨膜组织中表达水平接近。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在牵张成骨与骨膜牵张成骨的组织形成过程中呈阳性表达,其中间充质细胞和血管壁细胞表达HGF mRNA的时间较长,阳性染色也较强,这些细胞合成的内源性HGF可能对细胞增殖、分化及组织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本实验结果能够为通过基因治疗的方法,应用HGF促进牵张成骨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