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氟磷酸钒锂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氟磷酸钒锂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氟磷酸钒锂(LiVPO4F)因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高放电平台和较高的理论容量(156 mAh·g-1),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LiVPO4F较差的电导率导致其高倍率性能较差,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本文针对LiVPO4F电导率低的缺点,通过改进合成方法及离子掺杂制备LiVPO4F/C及其掺杂LiVPO4F/C复合材料,提高LiVPO4F的电导率,从而提高LiVPO4F的电化学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测试等测试技术,研究合成条件、掺杂铝量对LiVPO4F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合成条件,制备出电化学性能优异的LiV0.95Al0.05PO4F/C复合材料。以V2O5、NH4H2PO4、葡萄糖和LiF为原料,通过改变反应原料的混合方式,改善传统固相法原料混合不均匀的缺点,改进合成LiVPO4F/C复合正极材料的传统固相法制备工艺,并比较由改进固相法及传统固相法合成LiVPO4F/C复合材料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合成三斜结构的LiVPO4F及碳组成的复合正极材料,但改进固相法合成的LiVPO4F/C复合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及循环性能均优于传统固相法合成的LiVPO4F/C复合材料。改进固相法合成的LiVPO4F/C复合正极材料的0.2C、0.5C和1C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3.7 mAh·g-1、124.9 mAh·g-1和118.7 mAh·g-1,而传统固相法合成的LiVPO4F/C复合正极材料相应倍率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1.2 mAh·g-1、121.4 mAh·g-1和104.9 mAh·g-1。以V2O5、H3PO4、柠檬酸和LiF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LiVPO4F/C复合正极材料并研究反应条件对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确定合成的最佳条件:V2O5、H3PO4和柠檬酸的摩尔比为1:2:2.4,700℃焙烧干凝胶6h合成VPO4/C,750℃焙烧VPO4/C与LiF混合物1h合成LiVPO4F/C复合正极材料。最佳条件下合成LiVPO4F/C的放电比容量及循环性能均高于由固相法合成的复合材料,溶胶凝胶法合成的LiVPO4F/C复合材料1C和5C充放电倍率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3.7 mAh·g-1和104.4 mAh·g-1。在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LiVPO4F/C的基础上,以V2O5、H3PO4、柠檬酸、硝酸铝和LiF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LiV1-xAlxPO4F /C(x=0.03, 0.05, 0.07)复合材料。测试结果表明,LiV1-xAlxPO4F/C的放电电压平台及循环性能随着掺杂铝量的增加而提高,放电比容量随着铝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其中LiV0.95Al0.05PO4F/C具有最高的能量密度,大电流充放电性能优于LiVPO4F/C复合材料,其5C放电比容量高达110 mAh·g-1。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
  • 1.2.1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 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1.2.3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1.3.1 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
  • 1.3.2 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
  • 4F 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1.4 氟磷酸钒锂LiVP04F 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1.4.1 氟磷酸钒锂的结构与特点
  • 1.4.2 氟磷酸钒锂的制备方法
  • 4F 材料的缺点和改进的方法'>1.4.3 LiVP04F 材料的缺点和改进的方法
  • 1.5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2章 实验
  • 2.1 主要实验仪器与药品
  • 2.1.1 主要实验仪器
  • 2.1.2 主要实验药品
  • 2.2 实验方法
  • 4F/C'>2.2.1 高温固相法制备LiVP04F/C
  • 4F/C'>2.2.2 改进的固相法制备LiVP04F/C
  • 4F/C'>2.2.3 溶胶凝胶法制备LiVP04F/C
  • 1-xAlxP04F/C'>2.2.3.1 溶胶凝胶法制备LiV1-xAlxP04F/C
  • 4F 正极材料的表征'>2.3 LiVP04F 正极材料的表征
  • 2.3.1 物相分析
  • 2.3.2 形貌分析
  • 2.3.3 热重分析
  • 2.3.4 碳含量分析
  • 2.4 扣式模拟电池的组装
  • 2.5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2.6 理论容量计算
  • 4F/C 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章 改进的固相法制备LiVP04F/C 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的制备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3.3.2 扫描电镜(SEM)分析
  • 3.3.3 电化学性能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F/C 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LiVP04F/C 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的制备
  • 4.3 结果与讨论
  • 4F/C 复合材料的影响'>4.3.1 焙烧温度对LiVP04F/C 复合材料的影响
  • 4F/C 复合材料的影响'>4.3.2 焙烧时间对LiVP04F/C 复合材料的影响
  • 4F/C 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4.3.3 柠檬酸含量对LiVP04F/C 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
  • 4F/C 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4.3.4 优化条件合成LiVP04F/C 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铝掺杂改性研究
  • 5.1 引言
  • xV1-xP04F/C 的合成'>5.2 LiAlxV1-xP04F/C 的合成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5.3.2 扫描电镜(SEM)分析
  • xV1-xP04F/C 的电化学性能分析'>5.3.3 LiAlxV1-xP04F/C 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利用蛋白藻类制备生物碳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 山东化工 2020(13)
    • [2].植酸掺杂聚吡咯制备及电化学性能[J]. 工程塑料应用 2020(07)
    • [3].灰分对玉米芯基活性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现代化工 2020(05)
    • [4].不锈钢阳极氧化制备电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J]. 微纳电子技术 2020(09)
    • [5].载铂钴酸镧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6(06)
    • [6].气氛对钼酸铵分解的影响及产物的电化学性能[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7(03)
    • [7].硒/科琴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20(11)
    • [8].硅烷热解制备纳米硅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7(06)
    • [9].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金属功能材料 2009(05)
    • [10].时效时间对ZA35-1.35Si-0.3Zr合金组织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0(01)
    • [11].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 应用化工 2020(02)
    • [12].镍锰酸锂形貌与电化学性能的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5(03)
    • [13].元素镓、锡、铋对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腐蚀与防护 2013(09)
    • [14].Ga和Bi对Al-Zn-Sn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1(07)
    • [15].添加钙对氢氧化镍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35)
    • [16].常压水解-离子交换法制备TiO_2负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 2020(06)
    • [17].CC/MnO_2/LiMn_2O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8(05)
    • [18].Mg-Co复合掺杂对LiFeP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2(S1)
    • [19].LiFePO_4/MWNTs/B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J]. 热加工工艺 2012(24)
    • [20].温度对磷酸钛介孔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08)
    • [21].氮化硼复合石墨毡及其氧还原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2].花状碳酸锰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表征[J]. 广州化工 2020(07)
    • [23].活性炭/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20(05)
    • [24].具有三维离子迁移通道的共混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电化学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9(10)
    • [25].锡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 科技风 2018(06)
    • [26].聚苯胺/碳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12)
    • [27].镁、锆离子掺杂磷酸铁锂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7(05)
    • [28].磁场作用下煤系针状焦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3(01)
    • [29].锗对Ni/Co电池负极材料链状Co-P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3(07)
    • [30].硫在不同碳载体材料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J]. 电化学 2019(06)

    标签:;  ;  ;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氟磷酸钒锂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