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文摘要

当代科技的发展呈现出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高度综合以及系统化、整体化的趋势,并有着交叉综合性课题领先并带动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学科的交叉融合已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也是推动高等学校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发展交叉学科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之一。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大力发展交叉学科是取得创新成果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而建立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是适应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教学科学化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在整体优化、目标协同、集成创新、反馈互动原理的基础上,试图揭示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运行机制和内在机理,探讨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体系运行机理等问题,并结合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的实践,对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内涵、要素、特征及建立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原则和意义。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是指以交叉学科为基础,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科研体系、校园环境等进行优化匹配,所形成的师资队伍复合、课程综合、教学组织形式复合、阶段复合、教学方法手段复合等的人才生成复杂系统。该系统具有开放性、实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等特征。(2)分别运用目标协同、整体优化、集成创新、反馈互动原理对构建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3)分析了国内外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演进以及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单一式教学体系与复合式教学体系的区别和联系。(4)分析了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运行机制。提出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有动力目标子系统、驱动子系统、服务支持子系统和绩效评价子系统。同时分析了各部分内在机理及各自运行模式。(5)构建了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评价数据进行隶属度分析,最终得出评价结果。(6)对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进行实证验证。通过对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教学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跟踪调查,对其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良好,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章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
  • 2.1 "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内涵
  • 2.2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建构思想
  • 2.3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内涵、要素及结构
  • 2.4 复合型人才的内涵及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特征
  • 2.5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因果关系模型分析
  • 2.6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建立的原则
  •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 3.1 整体优化原理
  • 3.2 目标协同原理
  • 3.3 集成创新原理
  • 3.4 反馈互动原理
  •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内外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范式演进
  • 4.1 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形成及发展
  • 4.2 国外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形成及发展
  • 4.3 单一式教学体系与复合式教学体系的区别与联系
  •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运行机制
  • 5.1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动力目标子系统
  • 5.2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驱动子系统
  • 5.3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服务支持子系统
  • 本章小结
  • 第6章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绩效评价系统
  • 6.1 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概念
  • 6.2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3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6.4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教学评价反馈系统
  • 本章小结
  • 第7章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实证分析
  • 7.1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实施的总体情况
  • 7.2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实施过程
  • 7.3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运行的初步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8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教学情况调查表(学生用表)
  • 教学情况调查表(教师用表)
  • 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情况(用人单位用)
  • 学校教学情况调查表(毕业生用)
  • 教学情况调查表(教学管理者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实践——基于国家学位论文抽检制度[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2].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模式及其合理借鉴[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06)
    • [3].博士学位论文分级评阅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02)
    • [4].知识生产模式视角下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理念及标准初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02)
    • [5].研究生培养成就[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S1)
    • [6].2004-2014年“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情况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14(12)
    • [7].对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分析与思考——基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12)
    • [8].国外高校硕博士学位论文强制性开放获取研究[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5(01)
    • [9].博士学位论文目录[J]. 中国宪法年刊 2019(00)
    • [10].为张磊博士学位论文《历史在这里沉思》作[J]. 新文学评论 2016(04)
    • [11].博士学位论文目录[J]. 中国宪法年刊 2016(00)
    • [12].觉嘎:在青藏高原上放飞交响乐[J]. 中国西藏 2017(03)
    • [13].设立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的实践及思考[J]. 今日中国论坛 2013(21)
    • [14].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获批准公布[J]. 中国研究生 2010(11)
    • [15].翻译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选题问题分析[J]. 东方翻译 2010(02)
    • [16].博士学位论文目录[J]. 中国宪法年刊 2017(00)
    • [17].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中的权利触及与保障[J].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2019(01)
    • [18].学科交叉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中隐性沟通的研究与实现[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0(01)
    • [19].关于开展2020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征集活动的通知[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4)
    • [20].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方法研究[J]. 科技资讯 2018(29)
    • [21].2003-2012年临床医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调查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02)
    • [22].博士学位论文目录[J]. 中国宪法年刊 2018(00)
    • [23].博士学位论文写作的“五个意识”[J]. 中国研究生 2014(07)
    • [24].华南理工7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和提名论文[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25].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校际与省际分布特征分析[J]. 教学研究 2014(02)
    • [26].我校4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02)
    • [27].我校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的实践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08)
    • [28].东华大学喜获第八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J]. 纺织教育 2012(01)
    • [29].关于申报2012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通知[J]. 岩土力学 2012(04)
    • [30].历史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2(05)

    标签:;  ;  ;  ;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