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选择我国东海几种典型浮游植物,分属于硅藻门和甲藻门,采用实验室一次性培养,对藻细胞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离体法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以此实验结果为基础,对几种浮游植物在不同氮磷浓度梯度及氮磷比的环境中,藻的生长及藻细胞NRA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其中,氮磷浓度梯度的设定是参考实验室培养较为常用的f/2营养液配方及东海赤潮高发区的实测营养盐浓度来设定的(Si、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浓度同f/2,固定N/P,只改变氮磷的浓度);氮磷比结构实验是固定PO4-P=7.2μmol L-1或NO3-N=176μmol L-1,将N/P分别设定为0、8、16、32、64。本文研究初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离体法测定条件的优化:(1)在本文实验条件下,锥状斯氏藻、塔玛亚历山大藻、东海原甲藻、尖刺拟菱形藻、中肋骨条藻及旋链角毛藻的NRA存在着种属差异,在酶促反应速度恒定时间、Km-NO3、Km-NADH及FAD的响应等方面都有所不同。(2)根据各因素对NRA测定值的影响结果,最终确立了提取液研磨时间为5 min,底物KNO3浓度为10 mmol/L,NADH浓度为0.30 mmol/L的通用NRA实验室离体法测定条件。除锥状斯氏藻外,其余实验所选藻种的酶促反应时间可定为30 min。2.不同营养盐浓度下,浮游植物的生长趋势、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1)实验所选藻种,在接种第二天便迅速进入了指数生长期,这表明其对氮磷浓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在环境适宜时,能迅速占据数量优势,甚至诱发有害水华或赤潮。(2)不同N/P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NO3-N浓度为176μmol·L-1时,除未添加磷酸盐的培养组外,其余各组藻的最大生长速率及终止生物量有很大差异;而固定PO4-P浓度为7.2μmol·L-1时,除未添加硝酸盐的培养组外,二者差异相对较小。因此,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更易受到磷酸盐浓度的影响。(3)各培养组藻细胞NRA变化趋势相似,即接种后受硝酸盐诱导持续增大,并在指数生长期内出现最高值,之后逐渐下降并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同种藻在不同营养盐浓度下的酶活力值不同,一般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增大,NRAmax也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而且对于东海原甲藻,藻细胞NRA在浓度梯度实验和不同N/P的实验中均出现了阈值;相同营养盐条件下,不同藻种之间的酶活性也存在差异,塔玛亚历山大藻>中肋骨条藻尖刺拟菱形藻>东海原甲藻。(4)硝酸还原酶活性与藻的生长之间存在相关性,表现为在一定的营养盐浓度范围内,NRAmax与μmax随营养盐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但不同藻种有所差异。氮磷浓度梯度实验表明:对于东海原甲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当固定N/P=24, 17.6≤NO3-N≤880μmol·L-1时,二者变化趋势一致;对于中肋骨条藻,当固定N/P=24, 17.6≤NO3-N≤176μmol·L-1时,二者变化趋势一致,继续增大营养浓度,NRAmax继续增大,而μmax却迅速下降;尖刺拟菱性藻的NRAmax与μmax随营养盐浓度的变化趋势也不完全一致。不同N/P的实验也有类似结果。因此,硝酸还原酶活性与藻生长并不是完全一致的。(5)最大藻密度出现时间明显滞后于NRAmax的出现时间,表明藻的生长与硝酸盐的同化相比具有滞后效应综上所述,本文采用优化的实验室NRA离体法,全面、深入的研究了东海原甲藻等浮游植物对氮磷浓度、氮磷比值的需求特性及生长生理响应,从酶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东海典型浮游植物种群增长特征,对进一步阐明东海典型赤潮发生过程及受控原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福建海域东海原甲藻赤潮初探[J]. 江西水产科技 2018(01)
- [2].东海原甲藻抗体的制备及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J]. 海洋科学 2015(04)
- [3].东海原甲藻钙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J].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09(01)
- [4].剧毒卡尔藻与东海原甲藻间的化感作用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19(04)
- [5].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利用有机磷增殖研究[J]. 渔业研究 2019(04)
- [6].溶藻菌Halomona Sp.DH-e无菌滤液对东海原甲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急性毒性检验[J]. 海洋环境科学 2018(02)
- [7].大型海藻分泌物亚麻酸对东海原甲藻的化感效应[J]. 生态学杂志 2018(05)
- [8].不同光照条件下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温度生态幅[J]. 生态学报 2018(14)
- [9].几种环境因子对高生物量赤潮甲藻——东海原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J]. 海洋科学 2009(12)
- [10].东海原甲藻在不同氮源下脲酶活性及生长率对镍离子浓度的响应[J]. 上海环境科学 2013(06)
- [11].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的种间竞争数值模拟[J]. 生态学报 2014(23)
- [12].2005年春初浙江近海的低温特征及其对大规模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的影响[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9(06)
- [13].盐度胁迫下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及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J]. 海洋与湖沼 2015(01)
- [14].基于LAMP-LFD技术的有害赤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快检方法[J]. 海洋与湖沼 2018(03)
- [15].2018年春季福建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0(02)
- [16].环境因子对东海原甲藻生长及脲酶活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6(06)
- [17].氮和磷对东海原甲藻吸收Cd(Ⅱ)及其分布的影响[J].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本) 2010(06)
- [18].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光照强度生态幅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19(03)
- [19].三角褐指藻滤液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和盐藻生理特性的影响[J]. 海洋学报 2018(04)
- [20].东海原甲藻赤潮应急监测[J]. 辐射防护通讯 2015(01)
- [21].2010—2011年东海藻华高发区水体层化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藻华的影响[J]. 海洋与湖沼 2014(02)
- [22].营养盐限制对中肋骨条藻产生化感作用的影响[J]. 海洋环境科学 2010(02)
- [23].基于现场调查和GOCI卫星遥感下东海原甲藻赤潮生消特征[J].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24].东海原甲藻藻华和台湾暖流种源关系的进一步研究[J]. 海洋学研究 2020(02)
- [25].氮磷浓度对东海原甲藻优势种群吸附BDE28和BDE47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3(08)
- [26].混合培养条件下几种赤潮藻对无机磷源的竞争生长研究[J]. 海洋科学 2009(06)
- [27].氮、磷营养盐对东海原甲藻生长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8(05)
- [28].栉孔扇贝对硅藻和甲藻细胞的选择性摄食初探[J]. 海洋科学进展 2008(03)
- [29].海水中藻菌共培养体系对碳氮磷的吸收转化[J]. 生态学报 2017(14)
- [30].光照及营养盐对3种赤潮甲藻吞噬营养行为的影响[J]. 海洋科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