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荒与社会救助 ——以1936-1937年四川旱灾为中心的研究

灾荒与社会救助 ——以1936-1937年四川旱灾为中心的研究

论文摘要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可以说自然灾害是全人类的共同大敌。它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具有极强破坏力的自然力。它会给社会带来许多灾难性的影响。因而人类一直在同各种自然灾害的顽强斗争中艰难的发展着自己。其中旱灾是自然灾害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旱灾是自然界的一种异常现象,是在一定时期内降水少于某一量级,导致土壤严重缺水,地表水源枯竭,危及作物生长发育的气象灾害。抗战前夕,在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发生了严重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这次旱灾的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受灾人数多。本文首先全面探讨了这次旱灾发生并且不断加重的原因。由于这次旱灾的严重性,所以给当时四川的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做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而面对如此严重的旱灾,全国自上而下展开了对这次旱灾的救助。本文对救助制度、救助立法和救助任务等内容做了详细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史料深入探讨了这次旱灾救助的全过程。本文最后从这次旱灾救助的不足出发,得出了对现代预防与救济旱灾的深刻启示与教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说地球上要消灭旱灾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危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还是要从以往发生的旱灾中,得出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并尽量把现代旱灾带来的危害降到最小。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组成,其中正文分为四章。绪论:这部分内容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的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分析了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1936-1937年四川大旱灾的概况及成因:本章阐述了旱灾的基本内容;1936-1937年旱灾的特点;此次旱灾的成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二章:1936-1937年四川大旱灾的影响:主要从旱灾导致粮食短缺和饮水困难;旱灾使社会秩序出现混乱;旱灾给四川当时的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旱灾大大的影响了民食。第三章;灾荒救助制度:本章主要介绍了救灾制度和程序立法,以及此次旱灾中实施的相关制度与立法;救灾的任务;救灾手段,分别用此次旱灾中实行的救灾任务和救灾手段为例。第四章:1936-1937年四川大旱灾对现代预防和救济旱灾的启示:分析此次预防旱灾中的不足,分析现代应该怎样更好的预防旱灾;阐述此次旱灾救济过程中存在的巨大问题;并以此为借鉴,得出对于现代救济旱灾中的经验和教训。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研究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本文的创新点
  • 第一章 1936-1937 年四川旱灾的特点及成因
  • 第一节 1936-1937 年四川旱灾的概况
  • 一、旱灾的相关概念及构成
  • 二、1936-1937 年四川旱灾的特点
  • 第二节 1936-1937 年四川旱灾的成因
  • 一、自然条件因素
  • 二、社会条件因素
  • 第二章 1936-1937 年四川旱灾的影响
  • 第一节 旱灾使灾区缺粮断水
  • 一、灾民抢劫米食
  • 二、灾民“吃大户”
  • 三、“人相食”惨剧
  • 四、灾民饮水断绝
  • 第二节 旱灾使社会秩序混乱
  • 一、奸商操纵粮价,粮价飞涨
  • 二、流民大量产生
  • 三、匪患大大加重
  • 第三节 旱灾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 一、粮食减产甚至绝收
  • 二、农民负担加重
  • 三、人口和牲畜非正常死亡
  • 四、城市工商业发展停滞,工人大量失业
  • 五、教育事业发展受到影响
  • 第四节 旱灾对灾民食物的影响
  • 第三章 1936-1937 年四川旱灾的救助
  • 第一节 灾荒救助制度与立法
  • 一、仓储制度立法
  • 二、救灾程序立法
  • 三、救灾资金立法
  • 第二节 灾荒救助任务
  • 一、及时准确的弄清灾情
  • 二、筹集和发放救灾款
  • 三、安置灾民,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 四、防止和控制次灾害的发生和传播
  • 第三节 灾荒救助手段
  • 一、粮食救济
  • 二、钱币救济
  • 三、以工代振
  • 四、农振和农贷
  • 五、其它救济方式
  • 第四章 1936-1937 年四川旱灾的现代启示
  • 第一节 1936-1937 年四川旱灾救助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救灾资金匮乏
  • 二、苛政加重灾荒程度
  • 三、救灾中的贪污腐败
  • 四、振款的发放迟缓
  • 第二节 对旱灾预防的启示
  • 一、注重兴修水利工程
  • 二、注重粮食储备
  • 三、改田改土、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 四、增强全民灾患意识
  • 第三节 对旱灾救助的启示
  • 一、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行灾害的预测
  • 二、加强和完善救灾物资的储备
  • 三、建立救灾资金和救灾物资的监督机制
  • 四、集合各方力量,开展社会互助救济
  • 五、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应灾救灾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自然灾害学报》2019年第28卷总目次[J]. 自然灾害学报 2019(06)
    • [2].应急管理部发布2019年11月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J]. 中国减灾 2020(01)
    • [3].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一) 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背景[J]. 中国减灾 2020(01)
    • [4].上海:紧抓“五个注重” 做好自然灾害灾情管理工作[J]. 中国减灾 2020(01)
    • [5].应急管理部公布2019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J]. 中国减灾 2020(03)
    • [6].秦东地区明代自然灾害分析及当今防灾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02)
    • [7].应急管理部发布2020年1月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0(02)
    • [8].森林自然灾害的防治规划与管理[J]. 区域治理 2020(04)
    • [9].2019年我国十大自然灾害[J]. 生命与灾害 2020(05)
    • [10].自然灾害志的编纂是灾异志的继承与创新[J]. 江苏地方志 2020(01)
    • [11].重建清代府级自然灾害事件序列的可行性论证与方法探讨——基于西安府方志文献的量化和统计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2].风险交织叠加 防范刻不容缓——近年我国自然灾害特点及其影响分析[J]. 中国应急管理 2020(07)
    • [13].可见的灾难:短视频自然灾害信息传播研究[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4].编者语[J].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20(09)
    • [15].抗御自然灾害要达到现代化水平[J]. 党课参考 2020(18)
    • [16].重特大自然灾害舆情演化机理:构成要素、运行逻辑与动力因素[J]. 情报资料工作 2020(05)
    • [17].新时代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提升[J]. 中国安全生产 2018(10)
    • [18].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J]. 中国应急管理 2019(05)
    • [19].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研究:定位、理念与制度[J]. 灾害学 2019(04)
    • [20].多难兴邦:70年自然灾害掠影[J]. 中国减灾 2019(19)
    • [21].浅谈自然灾害中的电力应急管理[J]. 电子世界 2018(02)
    • [22].明清时期陕北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23].民国时期自然灾害对云南乡村社会信仰影响探析[J]. 文山学院学报 2018(02)
    • [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02)
    • [25].漫谈自然灾害与动物“预警”[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1(10)
    • [26].世行新报告称自然灾害 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达5200亿美元[J]. 国际融资 2017(01)
    • [27].《自然灾害学报》2016年第25卷总目次[J]. 自然灾害学报 2016(06)
    • [28].城市自然灾害应急联动机制的支撑体系建设[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07)
    • [29].四川省21市州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 2017(04)
    • [30].重特大自然灾害社会风险的演化及防范对策[J]. 南方农机 2017(20)

    标签:;  ;  ;  

    灾荒与社会救助 ——以1936-1937年四川旱灾为中心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