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经济接触的日益广泛,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外资进一步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工程公司与国际工程公司的合作日益密切,并直接面临着与国际工程公司同台竞技的挑战;同时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国内的工程公司也迎来了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的机遇。根据美国《工程新闻纪录》周刊所做的2006年度国际市场225家最大承包商的排名数据,2006年度225强国际承包商的国际市场营业额较2005年上升18.5%,其中中国承包商有49家,营业总额比2005年增长61.8%,显示了中国承包商发展的良好势头。对外工程承包是我国对外投资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作为带动设备、材料、劳务、技术和资本输出的一个综合载体,在我国外经贸总量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开展对外工程承包的中国工程公司,应当充分认识当前工程行业的国际化形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加快国际化经营的发展。本文以中国工程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为切入点,评介了适用的国际化经营理论。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程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正式拉开了序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但从总体上应该看到,我国的工程企业海外业务总量虽然呈高速发展趋势,但在涉及的领域和业务区域上还有较大的不足。首先是领域,房屋建筑和交通在中国工程企业海外经营份额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与同期的全球工程公司业务领域比例有较大的差异。而房屋建筑和交通对技术的要求和利润率都相对较低,这说明我国的工程公司在技术上还不具备和发达国家企业一争高下的实力。同时,从业务区域性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工程企业的业务区域仍然集中在亚洲和非洲。亚洲和非洲是发展中国家相对集中的地区,所进行的工程多数为房屋建筑、交通、能源等基础性项目。我国在这些地区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一方面说明我国在经济建设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有力的支撑了对外工程承包的发展,同时也证明了我国工程企业进行海外扩展所具有的是比较优势,即技术和成本综合的相对优势。从这些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在规模、管理、技术上的差异,我国工程企业的海外经营实质上处于中小企业的竞争模式,即比较优势和低成本优势的阶段,因此主要应该以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作为国际化发展的指导理论。通过对指导理论的分析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工程公司所处的竞争态势以后,结合中国工程企业进行海外经营的各种方式进行了优势及劣势评述,重点探讨了当前阶段如何利用在国内建设中积累的技术和制造优势进行对外工程承包。目前工程公司的国际经营方式主要分为劳务及技术输出、总承包(EPC)、PMC和BOT等,这是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过程,我国的工程企业目前主要的模式已经全面进入到EPC模式。这一方面得益于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为海外市场的开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身处发展中国家,我国工程企业具有低劳动力成本和制造材料及设备制造方面的价格优势。正是这种即能在技术水平上满足要求、在成本上又得益于我国较低的经济水平的比较优势,使得我国的工程企业在承接亚洲及非洲的发展中国家的基础建设工程项目时,比发达国家工程公司更具竞争优势。正确认识这种优势,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类似的潜力,继续扩大和维持这种优势。近年来,中小型电站项目的蓬勃发展就是高速发展的电力基础建设能力向外延伸的实例。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这种优势的可持续性。海外市场的发展都是有阶段性的,只有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赢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减轻外部市场波动及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分析了我国工程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制约因素,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对我国工程企业国际化经营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从宏观政策上看,我国工程企业在对外进行工程承包过程中,往往缺乏规避金融风险的手段和融资渠道的支持以及政策性的鼓励,这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加以大力扶持。例如设立企业国际化发展基金、战略性的政策优惠、设立海外投资风险基金、完善财税、金融、保险、外汇等政策措施。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行业行会的作用功不可没,作为工程企业、政府、市场之间的桥梁、参谋、助手,行会在引导合作、技术培训、行业规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我国工程行业国际化发展现状,行业协会应当进一步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运行模式、相关政策与法律进行调研、探索;积极参与政府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通过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促进国内工程承包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企业的层面来看,我国的工程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在普遍存在技术研发落后、项目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资本运作能力较弱、信息化建设滞后及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必须从增强研发实力、人员培训、引入外部战略合作伙伴、深化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等方面入手,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积极主动地应对风险与机会并存的国际市场。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比较系统全面的对我国工程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现阶段我国的工程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的竞争模式主要还是基于技术和成本的比较优势,分析了国际化经营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制约因素的研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对我国工程公司国际化经营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际化经营人才培养探讨[J]. 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9(12)
- [2].浅析中国铁路货车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J]. 商场现代化 2016(07)
- [3].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面临的问题分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04)
- [4].国际化经营“功夫在国内”[J]. 现代国企研究 2012(10)
- [5].浅析大型国企国际化经营中档案管理工作[J]. 中国有色金属 2017(14)
- [6].国际化经营用诚信作名片[J]. 中国林业产业 2014(Z2)
- [7].教育国际化经营模式及意义研究[J]. 煤炭高等教育 2012(01)
- [8].国际化经营策略在企业发展中的运用[J]. 中国商贸 2011(30)
- [9].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J]. 综合运输 2008(07)
- [10].国际化经营与自主创新[J]. 清华管理评论 2017(Z2)
- [11].破译国际化经营中“1+N”模式[J]. 企业管理 2013(01)
- [12].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公告的效应研究[J]. 南方金融 2013(08)
- [13].国际化经营背景下的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J]. 信息系统工程 2020(06)
- [14].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策略探讨[J]. 武汉金融 2015(02)
- [15].公司国际化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研究[J]. 现代国企研究 2015(06)
- [16].民营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11)
- [17].宝钢大力拓展在澳和巴西投资实现国际化经营[J]. 上海金属 2008(02)
- [18].“一带一路”视阈下国企国际化经营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 中国商论 2018(35)
- [19].88.5%被调查装备制造企业涉足国际化经营[J]. 工具技术 2013(10)
- [20].国际化经营企业信用风险的成因与管理[J]. 国际经济合作 2011(10)
- [21].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国际借鉴与对策[J]. 时代金融 2010(12)
- [22].论当前金融危机下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挑战与机遇[J]. 现代商业 2009(17)
- [23].积极创造条件 开展国际化经营[J]. 中国机电工业 2008(01)
- [24].农产品国际化经营模式的创新研究[J]. 世界农业 2008(07)
- [25].核电国际化经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高教学刊 2016(07)
- [26].全面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下)——《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解读与思考[J]. 产权导刊 2011(11)
- [27].加快通信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J]. 中国科技投资 2008(06)
- [28].科研院所国际化经营风险防范策略浅谈[J]. 时代金融 2018(14)
- [29].“十三五”国际化经营新形势[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6(16)
- [30].“一带一路”视角下国企国际化经营制约因素及对策[J]. 侨园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