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与意义溃疡性结肠炎(uleerativeeolitis, 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消化道疾病,可扩展至降结肠、横结肠,少数可累及全结肠。其治疗难度非常大,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被公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现代社会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对UC缺乏特效治疗药物,患者常因为并发症、手术、激素耐药或依赖问题而痛苦异常、造成患者严重的经济、家庭负担。UC在国外十分常见,我国UC发病率和患病率也非常高,且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由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因而临床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部分患者因缺乏有效治疗而伴随终身,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针对UC的治疗药物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水杨酸类、免疫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因为具有副反应多、停药后易复发,部分顽固性病例疗效不理想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的使用。中医药治疗UC具有副反应少、价格低廉、疗效显著、无依赖性、多靶点整体调节、复发率低、治病求本以及远期疗效稳定等优势,具有较好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开发价值,受到消化内科专家的青睐。中医药防治UC的机理研究亦是近年来研究者追踪的前沿热点。目前,在中医药防治UC的实验研究方面,医家多偏重从“湿热”病机入手,以“清化湿热”立法,对治疗泄泻的经典方,如“白头翁汤”、“芍药汤”、“参苓白术散”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缺乏对UC“肝郁脾虚”病机及“疏肝健脾法”的探讨。根据临床所见及证候分布和治法研究,发现“肝郁脾虚证”是UC的重要证候,“疏肝健脾法”亦是治疗UC的重要方法,尤其是精神情绪因素“肝郁”既可能是UC发病的始动因素,亦可能是UC病情加重或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治则治法是连接病机和方药疗效的核心环节,从“肝郁脾虚”病机视角研究“疏肝健脾法”治疗UC的疗效机制和作用靶点,不仅可以拓展中医药治疗UC的思路,揭示中医治法的科学内涵,亦可为开发防治UC的特效中成药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所以本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科学意义、现实意义。痛泻要方出自《丹溪心法》,由炒白术、炒白芍、防风、陈皮四味药组成,功能疏肝健脾,是治疗肝郁脾虚所致腹泻的经典方。回顾并研究古今近10年文献,发现临床运用痛泻要方或者痛泻要方的加减方治疗UC取得良好疗效的报道甚多,有较好的临床基础,但从实验角度研究其治疗UC的作用机理却鲜有报道。基于“肝郁脾虚证”是UC的重要证型,“肝郁脾虚”是UC的重要病机,“疏肝健脾法”是治疗UC的重要治法的认识,结合国内外鲜有研究“疏肝健脾法”治疗UC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疏肝健脾法”为指导,选用“疏肝健脾法”的代表方痛泻要方,针对UC“肝郁脾虚”基本病机,运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从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揭示痛泻要方治疗UC的分子机制,为其临床广泛运用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本论文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两个部分。理论研究部分是在系统整理中医学对UC认识古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UC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UC的中医病因病机,UC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溃疡性结肠炎的证候分型、治法的分布规律,疏肝健脾法治疗UC的现状及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实验研究部分首先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复建UC大鼠模型,在造模的不同时间段采用RT-PCR及ELISA法、免疫组化技术动态观察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PAR-γ、ICAM-1及血清TNF-α、IL-1β的动态表达、探讨了其在UC发病中的作用。其次是研究采用TNBS/乙醇灌肠+束缚法+饮食失节的复合方法建立大鼠肝郁脾虚型UC模型,并给予痛泻要方干预治疗,采用RT-PCR、免疫印迹及ELISA法检测其对UC大鼠结肠组织中PPARγ、NF-κB p65、ICAM-1表达以及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一方面为治疗UC寻找新的作用靶点,另外一方面是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探讨疏肝健脾法治疗UC作用机理。研究结论及意义1. TNBS/乙醇灌肠法可成功建立UC大鼠模型,肉眼观察及光镜镜观察均出现明显的炎症、溃疡。且结肠损伤随着造模时间不同呈现动态变化趋势,其中以3d和7d的病变最为严重,14d和21d天则炎症和溃疡有所修复。2.在UC模型的急性期,结肠组织中PPAR-γ表达显著降低,慢性期PPAR-γ表达略有升高,但仍明显低于空白组。UC模型的急性期NF-κB p65、ICAM-1表达显著升高,慢性期,NF-κB p65、ICAM-1表达略有降低,但仍明显高于空白组。3.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抗炎因子IL-4的平衡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4. PPAR-γ的表达与结肠组织损伤程度、IL-1β、TNF-α、NF-κB p65、ICAM-1的表达之间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5.UC的发生与发展与PPAR-γ的表达受抑密切相关,上调PPAR-γ的表达有望成为UC治疗新靶向。6.肝郁脾虚是UC的重要病机,肝郁脾虚证是UC的重要证候类型,疏肝健脾法是治疗UC的重要治法。7.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是上调PPAR-y 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结肠组织ICAM-1、 NF-κB p65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血清IL-1β、TNF-α的表达,从而减轻结肠炎症反应,起到治疗UC的作用。痛泻要方可能具有PPAR-γ激动剂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