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调查研究

淮南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调查研究

论文摘要

大气颗粒物,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尤其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一种对人体健康、环境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的污染物。本论文在分析我国大型煤炭基地,典型能源城市—淮南市大气污染特征基础上,综合分析城市大气颗粒物PM10近几年监测资料,科学设计年度PM10污染调查研究项目方案。在城区布置四个采样点,按照国家标准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进行季度观测,调查PM10污染特征,并系统采集PM10样品,开展微量元素研究。在观测调查基础上,通过称重法称量其质量,计算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进而,讨论了淮南市大气PM10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测定PM10样品中重要环境意义微量元素。多元素分析采用(HClO4+HNO3+HF)湿消化方法消解尘膜样品,消化试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测试。As、Se、Hg分析应用王水(HNO3+HCl)消化,采用HG-AFS方法测试。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PM10中微量元素质量浓度与体积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全面分析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特征,综合城区大气PM10污染背景、化学元素浓度、元素富集因子等研究结果,初步评价了淮南市PM10的污染状况。依据PM10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初步探讨了可能污染贡献源。进而,提出了这一典型煤炭开发利用结构污染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综合治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国内外城市,淮南市PM10整体污染程度较高。其中PM10质量浓度和人为污染元素的污染水平,在时间上表现为冬季污染高于夏季,空间上表现为谢家集区的污染高于其它采样点。因此,伴随淮南“三大基地”建设,为实现“生态淮南”建设目标,能源城市大气污染的调查研究工作任重道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研究意义
  • 1.2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研究进展
  • 1.2.1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基本特性的研究
  • 1.2.2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 1.2.3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元素分析研究方法
  • 1.3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背景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理环境
  • 2.1.2 气候、气象特征
  • 2.1.3 社会经济结构
  • 2.2 研究区大气污染调查研究背景
  • 2.2.1 淮南市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 2.2.2 淮南市大气污染源状况
  • 2.2.3 淮南市近几年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分布现状
  • 3 方法与实验
  • 3.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 3.1.1 仪器与试剂
  • 3.1.2 实验前期准备
  • 3.2 样品采集
  • 3.2.1 采样地点设置及采样频率
  • 3.2.2 采样方法
  • 3.3 样品处理及质量控制
  • 3.3.1 样品多元素消化
  • 3.3.2 As、Hg、Se的消化
  • 3.4 样品分析及质量保证
  • 10污染调查'>4 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调查
  • 10质量浓度的时序变化特征'>4.1 PM10质量浓度的时序变化特征
  • 10质量浓度的空间变化特征'>4.2 PM10质量浓度的空间变化特征
  • 10质量浓度变化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4.3 PM10质量浓度变化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 10年内采样期间质量浓度变化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4.3.1 PM10年内采样期间质量浓度变化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 10日内不同时段质量浓度变化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4.3.2 PM10日内不同时段质量浓度变化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 10与TSP的关系'>4.4 PM10与TSP的关系
  • 4.5 小结
  • 10中微量元素研究'>5 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微量元素研究
  • 10中微量元素体积浓度日分布特征'>5.1 PM10中微量元素体积浓度日分布特征
  • 5.1.1 各采样点微量元素体积浓度的日分布特征
  • 5.1.2 各采样点Se、Hg元素的体积浓度日分布特征
  • 10中微量元素体积浓度空间分布特征'>5.2 PM10中微量元素体积浓度空间分布特征
  • 10中微量元素各采样点体积与质量浓度对比分布规律'>5.3 PM10中微量元素各采样点体积与质量浓度对比分布规律
  • 10中微量元素体积浓度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的比较'>5.4 PM10中微量元素体积浓度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的比较
  • 5.5 小结
  • 10污染初步评价与治理对策'>6 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初步评价与治理对策
  • 10中微量元素富集因子的讨论'>6.1 PM10中微量元素富集因子的讨论
  • 10污染源初步分析'>6.2 PM10污染源初步分析
  • 6.2.1 燃煤烟尘
  • 6.2.2 各种扬尘及其它烟尘
  • 6.2.3 交通污染源
  • 10污染的其它因素'>6.2.4 PM10污染的其它因素
  • 10污染综合治理对策'>6.3 PM10污染综合治理对策
  • 7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可吸入颗粒物的基础研究[J]. 中国粉体工业 2008(05)
    • [2].不可小视档案馆中的可吸入颗粒物[J]. 上海档案 2010(11)
    • [3].可吸入颗粒物的体内暴露模型及沉积剂量学评价[J]. 毒理学杂志 2020(01)
    • [4].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防治措施分析[J]. 环境与发展 2018(03)
    • [5].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的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系统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14)
    • [6].北京地铁可吸入颗粒物分布规律研究[J]. 低碳世界 2016(35)
    • [7].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方法探究[J]. 环境与发展 2017(06)
    • [8].车内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环境工程 2015(S1)
    • [9].木耳真的能“清肺”吗[J]. 少儿科技 2017(03)
    • [10].鞭炮的“哀愁”[J]. 山东画报 2016(03)
    • [11].选对口罩防雾霾[J]. 康颐 2017(02)
    • [12].雾霾大清理[J].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7(Z1)
    • [13].科学证实雾霾会进入大脑[J]. 科学大观园 2017(07)
    • [14].跨越冰河的驯鹿[J]. 意林 2017(03)
    • [15].撞不死的蚊子[J]. 少年月刊 2017(10)
    • [16].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和治理办法[J]. 科普童话 2017(14)
    • [17].邵阳市阴霾杀手——PM2.5污染防治的调研报告[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48)
    • [18].危险的“可吸入颗粒物”[J]. 抗癌之窗 2009(02)
    • [19].中国32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超标[J]. 共产党员 2011(22)
    • [20].淄博市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4)
    • [21].北京典型地铁系统可吸入颗粒物实测研究[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7(01)
    • [22].秋季校园主要园林植物消减可吸入颗粒物能力评价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23].您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吗?[J]. 抗癌之窗 2013(10)
    • [24].可吸入颗粒物质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及临床防治策略[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10)
    • [25].漳州市可吸入颗粒物现状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 [26].户外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出生体重的影响[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01)
    • [27].旅客列车整备期间车厢内作业人员可吸入颗粒物防护现状调查[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17)
    • [28].上海市典型地区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健康风险评价[J]. 环境科学学报 2019(11)
    • [29].辽宁首开“雾霾罚单”[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4(02)
    • [30].二级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的16种多环芳烃[J]. 色谱 2010(09)

    标签:;  ;  ;  ;  ;  

    淮南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