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江(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510006)
【摘要】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胃气不和则睡卧不安宁。胃气以降为顺,胃之经脉亦由上而下行,是以胃气与胃经之气皆能下行则为顺为和。胃和则卧可安,不和则不得安卧。因此以“和胃”为“卧不安”之施治法度,通过“和胃”以达“卧安”,可治疗不寐。运用针灸以和胃安神为治则对不寐能取得良效。
【关键词】胃不和则卧不安和胃卧安不寐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333-01
“胃不和则卧不安”,语出《素问。逆调论》,是《内经》中较早论述失眠病机的观点。“和”者,阴阳自和也,阴阳交感既济,谐和为用,通过阴阳平衡、相互消长的自我调节机制而使机体趋于阴平阳秘的最佳稳定状态。反之,破坏了阴阳的动态平衡,引起阴阳失调,脏腑功能运行失常,此即为“不和”;卧不安,又称“不得卧”、“目不瞑”,是早期古人对失眠症状比较贴切的概括性描述。据此以“和胃”法治之,笔者受《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之启迪,进行治疗,现举例如下。
一、典型病例
患者,杨某,女,57岁。因“难以入睡伴腹胀2年余”于2013年5月来诊。患者近2年因作息饮食不规律,继而难以入睡,伴纳少腹胀,自服“舒乐安定”后,没有明显好转,现欲以针灸治疗。来时患者自诉:长期睡不好易醒、多梦,每夜仅能入睡约3小时,伴脘腹胀,反酸、胸闷、心悸。查体:患者神志清醒,精神疲倦,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舌淡红,苔白,面淡黄,脉缓细。
病机概要:饮食不节,脾不健运,胃失和降,气血生化乏源,心神失养,心神不定,气机失调,阴阳失和。
治法:胃气不和,失于下降,治宜和胃安神。
选穴:膻中透鸠尾,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内关,脾俞,胃俞,安眠,四神聪,玉枕,三阴交,神门;耳穴:心、肝、脾、肾、内分泌埋王不留行子。
释义:胃不和则卧不安,膻中透鸠尾,局部取穴,理气和胃。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会,是脾胃生化输布的枢纽,具疏利气机、补益中焦之功。气海配中脘、天枢以和胃安神;足三里为胃经合穴,“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针灸甲乙经》“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玉龙歌》“八法有名阴维穴,腹中之疾永安康”。取内关以疗心慌,胃脘部不适。脾俞、胃俞通过俞募配穴,以益脾气,和胃安眠。安眠乃为治疗失眠的经验效穴,配伍玉枕、三阴交滋阴安神。神门为手少阴心经,心主神明,心血亏虚则神机失养,针刺神门养心安神;耳穴调节内脏功能。诸穴相配标本兼治,和胃安神。
操作:患者取平卧位,以75%的酒精常规消毒穴位,采用华佗牌0.30×40毫米无菌针灸针针刺上述穴位。采用提插捻转等手法得气后进行平补平泻,待病人有酸麻胀感后留针20分钟,腹部背部腧穴采用快速直接进针。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结果:患者诉针刺当晚安静入睡5个小时多,上法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睡眠时间达到近6个小时,食纳可,脘腹胀满、胸闷感明显减轻,二便调畅。后巩固治疗1疗程,患者睡眠时间达到每晚7个小时,睡眠质量好,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标准。
二、心得体会
古代中医认为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其中脾胃功能失常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李中梓《医宗必读》:“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胃不和……”。林佩琴《类证治裁》亦提出:“盖胃气主降,若痰火阻痹则烦扰不寐也。”说明睡眠与脾胃功能之间有必然相关性。脾胃居中焦,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营卫化生之源。《景岳全书·不寐》云:“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神安是寐安的基础。而“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血者,神气也”,心神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充养。脾胃调和而健运则化源充足,心有所养、神有所安而寐安。而现代医学导致失眠的原因也记载有肠胃炎的呕吐腹泻。治疗应健脾和胃,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针刺中脘、天枢去除胃脘积滞,恢复良好的脾胃受纳之职;脾俞、胃俞、足三里健脾和胃,助脾胃运化腐熟。诸穴相合,使脾胃运化及升降功能恢复正常。脾胃机能正常则营卫气血充足、运行调畅、心神安定、阴阳协调而寐安。袁青等探讨脾胃学说与针灸论治[2],调理脾胃可以治疗不寐,蔡炼[3]临床观察针刺从脾胃两经论治失眠,证明了从脾胃治疗失眠有健脾和胃,安神定志的作用,总有效率为95%,疗效显著。
因“胃不和”而“卧不安”者,治疗上除应健脾和胃外,亦不能忽视安神,此所谓“病有缓急,治有标本”之意。《景岳全书·不寐》云:“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故针刺四神聪、安眠、神门、内关安神以治标。安神一法,既往常以“心藏神”、“心主神明”为指导,以心经、心包经腧穴为主穴。如遇广生等[4]以大陵、三阴交、神门、心俞为主穴治疗失眠,总有效率达93.5%。现在多认为脑有病变,首取督脉,临床也有验证。如王红玉[5]临床观察针刺(百会、神庭、四神聪、安眠、神门、内关等穴)以安神治疗失眠,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67%,疗效显著。缑燕华[6]临床观察调任通督针法与治疗失眠,针刺百会、神庭、关元、气海,总有效率为94.9%,督脉疗效相对优于心经腧穴。
针灸取主穴神门、三阴交、四神聪均在相关文献中出现频率高,可养心安神,调和阴阳。安眠为经外奇穴,其位在头,其内位脑,脑为髓海,为元神之府,针刺头部腧穴可调神镇静,主治失眠。通过对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深度,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的记录,完成针灸疗程,临床可取得较满意疗效。失眠一证的发生与精神情志因素密切相关。治疗期间易因情绪变化,而出现反复。故在治疗中注重调神。以达好的临床疗效。
失眠一症临床极为常见,大概与环境恶化、生活节奏加快等诸多原因有关。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治疗失眠以和胃安神法针对“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病机,通过针刺恢复脾胃的生理功能以达到营卫充足、心神安定、阴阳协调而安寐的目的。此法寓有“治病求本”之意,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从根本上改善患者体质,从而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佑邦.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S).
[2]袁青,靳瑞.脾胃学说与针灸论治(J).中医药通报,2004,3(5):5-9.
[3]蔡炼.临床观察针刺从脾胃两经论治失眠(C).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4]遇广生,遇琛.针刺治疗失眠症6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6):6-7.
[5]王红玉.针灸治疗失眠43例(J).陕西中医,2010,31(8)1056-1057.
[6]缑燕华.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C).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